APP下载

秋粮收购进展顺利 粮食市场总体稳定

2020-01-21唐仁敏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售粮籼稻秋粮

唐仁敏

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通报了秋粮收购进展和最新市场情况。

秋粮收购渐入高峰

总体进度明显快于上年

随着秋粮集中大量上市,收购进度进一步加快,市场形势出现一些新变化。秦玉云介绍了目前秋粮收购的几个特点。

一是秋粮收购进展顺利。为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常态下的秋粮收购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多次研究谋划,召开会议、印发文件作出安排部署,并派出多个工作组,赴主要粮食产区督导调研,协调解决收购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收购仓容、资金、运力等保障有力,秋粮收购总体平稳有序。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6803万吨,同比增加1190万吨。

二是售粮农民对收购价格总体满意。今年以来,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均有所上涨。据监测,目前主产区中晚籼稻和粳稻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每吨2782元、2775元,与上周基本持平;玉米2405元,上涨1.4%;大豆5100元,上涨2%。从调研情况看,农民对当前粮价普遍认可,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户纷纷表示今年玉米价格好、收益不错,愿意及早售粮变现,售粮比往年更为踊跃。

三是市场化收购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夏粮和早稻收购中,启动托市预案的范围较往年大幅缩小,市场化收购价格高,有利于农民增收。秋粮上市以来,只有黑龙江省启动了粳稻托市收购,目前仅收购1.3万吨,收购数量较往年明显减少,其他稻谷产区后期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今年中晚稻市场化收购也将成为主流。

四是收购高峰早于往年。从往年收购情况看,东北地区秋粮旺季收购从11月份开始,12月底前和春节后会各出现一波售粮高峰。今年粮食市场行情较好,贸易企业、加工企业入市积极性高,经纪人参与收购也比前两年要活跃一些,再加上农民认可当前市场价格,秋粮刚一上市就很快迎来了售粮高峰,较往年有所提前,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

五是不同品种差异化特点明显。由于市场形势和价格走势出现一定分化,主要秋粮品种收购进度不一。今年玉米收购是近几年同期进度最快的,目前已收购3446万吨,同比增加1557万吨。中晚稻受灾情影响上市有所推迟,目前中晚籼稻、粳稻分别收购1839万吨、1408万吨,同比略慢一些,属于正常收购水平。国产大豆今年价格上涨较多,前期农民存在一定的等待观望心理,收购进度偏慢,但近期惜售心理已有所减弱,最近5天售粮进度达23万吨,较此前明显加快,目前已累计收购110万吨。

统筹谋划精准调控 粮食市场总体稳定

秦玉云指出,今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根据粮食市场形势变化,适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调控,分时分区分品施策,灵活安排库存粮食投放,取得了较好效果。截至目前,今年已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超过1亿吨,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分品种看:

小麦。9月底旺季收购结束后,有关部门立即将每周投放量恢复至400万吨,并加大重点地区粮源安排。10月份以来,共安排8次拍卖,累计投放政策性小麦3200万吨,实际成交1247万吨。10月中旬小麦拍卖较为火爆,单周最高成交量曾达到291万吨,成交率达73%,主要是饲用替代消费需求较旺,饲料企业参拍的积极性高。随着政策性小麦持续投放,终端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拍卖成交回落,本周仅成交了70万吨,成交率降至不足20%,成交均价每吨下降了20元。

稻谷。随着新产中晚稻陆续上市,9月中旬以来按惯例暂停了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和粳稻竞价销售,为新粮腾出市场空间。针对10月份以来南方中晚籼稻阶段性需求增加的情况,及时重启中晚籼稻拍卖,11月初即恢复每周投放50万吨,11月中旬又增至100万吨,并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安徽、湖北等地投放数量。截至目前,已安排4次拍卖,累计投放中晚籼稻300万吨,实际成交149万吨,每周成交率从75%降至39%,成交均价每吨下降40元。我国稻谷仍是产大于需,近期中晚籼稻价格趋于稳定,部分地区还略有回落。随着粳稻集中大量上市,粳稻市场价格继续保持稳定。

玉米。今年以来,累计投放政策性玉米7000多万吨,目前已基本完成出库。此外,还轮出了一定数量的政府储备玉米。据了解,这些玉米相当部分进入了流通环节,并未加工消化。比如说,目前入统企业的自主商品玉米库存同比增长近六成,这个数量还是很可观的。再比如,在调研中大多数企业表示投放的政策性玉米年内用不完,初步推算将有3000万吨左右结轉至明年使用。

生产丰收库存高位进口增加

国内粮食市场供应有充分保障

关于国内粮食市场供应情况,秦玉云指出,总的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一是全年粮食再获丰收。据农业部门信息,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满足国内市场供应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能够满足一年以上消费需求,虽然政策性库存有所下降,但企业商品库存和农户存粮数量不同程度增加,库存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入统企业的自主商品粮食库存同比增长了32%,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户存粮调查结果,今年农户和经纪人存粮数量也增加较多。这有利于推动形成藏粮于民、藏粮于企的新格局,持续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韧性,也与多年的宏观调控目标是一致的。三是国际市场供求宽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10月预计,2020/21年度全球谷物产量27.6亿吨,消费量27.4亿吨,期末库存8.9亿吨,仍延续宽松格局。当前小麦、大米、玉米等品种国内外价差分别为每吨333元、16元、609元。由于进口成本优势明显,今年以来玉米及高粱大麦等替代品进口增加较多,据海关统计,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已达2000多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此外,还有三个信息也值得关注:一是大量进口玉米及替代品仍在陆续到港,小麦稻谷饲用替代增加,近期有一些南方饲料企业直接采购了部分进口小麦。二是明年玉米播种面积有望增加,近期调研中不少农民和种植大户表示,今年玉米价格高、收益好,加上播种、田间管理等比其他品种省事省心,明年打算多种玉米。三是近期南北港口玉米价格持续倒挂,北方港存玉米已是去年同期的3倍,逼近历史高位,这表明南方饲料原料供应充裕,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由于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风险正在逐步累积,对此一定要理性看待,心中有数,控制好经营风险。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秦玉云介绍到,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抓“六保”和促“六稳”决策部署,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细化措施安排,把秋粮收购和保供稳市作为当前粮食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抓好抓实。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力抓好秋粮收购。在持续抓好秋粮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的同时,督促指导各地重点加强庭院科学储粮技术指导,避免出现霉粮坏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销售。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及时灵活调整投放品种、数量和节奏,优化粮源安排,保障市场供应。必要时,将加大政策性小麦和稻谷库存投放力度,满足饲用替代消费需求。三是合理把握政府储备吞吐节奏。前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经批复暂缓部分中央储备轮入,还将根据需要研究再暂缓部分玉米和大豆轮入,同时指导有关央企和地方在储备轮换的时机、节奏上加强衔接,增强调控合力和协同效应。四是强化监测预警和监管。密切跟踪秋粮收购进展和市场形势变化,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发布粮食收购进度、价格等,为市场主体合理开展购销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对秋粮收购和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恶意炒作、哄抬粮价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猜你喜欢

售粮籼稻秋粮
超声波处理籼稻种子对发芽过程及其幼苗抗性的影响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我国中央储备粮实现“两个98%”
我国秋粮面积增加、长势好 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
田园生居
内蒙古:多管齐下 确保农民售粮顺畅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农发行部署2017秋粮收购信贷工作
全国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 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以“双满意”为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