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江城一起复苏
2020-01-21彭叶青
戴口罩、不聚众、少去人多的地方,仿佛还在提醒着人们,疫情尚未完全过去,大家勿要放松警惕。
——记录者:彭叶青
2021年元旦将近,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武汉的江汉路步行街上人潮涌动。这条拥有着百年歷史的老街,人气一直都很高,尤其是一到周末节假日,简直是“人满为患”,虽然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大家逛街的兴致。
旁边有个小伙子忍不住抱怨身边的妻子:“哪儿哪儿人都多,我就说人会多吧,你非要来凑这个热闹。”“你就矫情吧,人多热闹不好吗!新年就得热闹,谁想像上次那样过年。”伶牙俐齿的妻子把丈夫怼得没话说,也把我的思绪勾回一年前。
2019年末,很多武汉人就像现在一样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丝毫没有意识到某种危险的病毒已经在这个城市悄悄潜伏。
突如其来的疫情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了首个关于该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不明原因肺炎”第一次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还和同事讨论了一下当年的非典,不过也只是闲谈而已,毕竟当时正值流感高发季,就算出现肺炎也被认为是普通的个别现象,没有意识到会有大范围传染的可能,所以我们压根都没有把这次通报当回事,转头就商量着晚上的跨年活动了。
每年的跨年时刻,江汉关前都会聚集着大波人群,一起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是,当天江汉关暂停敲钟,取消了跨年倒数活动。即便是这样,天还没黑的时候,汉口江滩就已经聚集了非常多的人,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人潮将数公里的江滩堵得“水泄不通”。当晚,无数的灯光亮起,一览五光十色的长江画卷铺展开,武汉三镇两江四岸上演的绚丽灯光秀,刷爆了武汉人的朋友圈,我和朋友们在一片欢呼声中,从2019年跨到了2020年。
元旦过后,武汉的年味渐浓。打年货、办年会、聚餐、游园……很多武汉市民的生活并未受到影响,即使看到武汉市卫健委通报多例肺炎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后,依然该吃吃,该喝喝,有空就打年货。
《方圆》见习记者彭叶青2020年12月份拍摄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现状,其至今仍然关闭,临街商铺也都被围栏围住了,“华南海鲜市场”的招牌也撤掉了。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期,车水马龙的华南海鲜市场。(资料图片)
2020年1月20日,天气不错,武汉街头像往常一样热闹。还有5天就过年了,很多亲戚朋友开始聚餐吃团年饭,我们家也是。中午,我们一大家子来到汉口吃团年饭,酒店的生意火爆得不行,停车位都满了。这里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6公里,开车只要10分钟。我们也点了海鲜,谁都没有想到,它们可能来自不远处的华南海鲜市场,没想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传染,更没有想到,“封城”和口罩会伴随武汉居民度过2020 年春节。
真正意识到新冠肺炎的严重性是当天晚上,钟南山院士登上了热搜榜,他在专访中说,这次疫情肯定有“人传人”现象,戴口罩预防很重要!一时间,“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戴口罩”等占据了各种头条。3天后,武汉进入“封城”状态,公交系统停运,机场、火车站及高速等所有离汉通道关闭。道路上的车水马龙消失了,武汉的居民们躲进了各自的房子,过上了另一种生活。
“封城”后的武汉
原来的生活被突然打乱,而新的秩序还来不及建立,武汉人似乎一下子“慌了手脚”,全城的医疗资源曾一度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新闻里,确诊和死亡病例在增加,武汉笼罩在一片让人压抑的灰暗中,谁也不知道这座城市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我也陷入恐慌之中。
我们家除了大米和面条外,没有囤任何过年的东西,按照原计划,我们要到姑姑家过年,爷爷奶奶小姑叔叔都已经去了。“封城”后,我家小区楼下的一排商铺只有一家超市和一家药店还开着,超市里平时琳琅满目的货架被“洗劫一空”。
从超市出来,那家药店的工作人员正将一张桌子摆在门口走廊上,几乎把门都给堵住了,两边只留一条缝,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工作人员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蓝色的口罩,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地,待在药店里面,外面有几个人排着队,工作人员去里面拿药出来,放在桌子上,和外面的人隔着桌子的距离对话。我走过去问了一句:“还有口罩吗?工作人员说:“口罩消毒液酒精都没有了,只有体温计”。于是,我买了一支体温计。在小区等电梯时,三个人从旁边进来,是一家三口,电梯门开了,里面是空的,我走进去按了楼层,习惯性地用手拦在门边,等他们过来,他们却站着不动,其中一人把手一挥,示意我不用等他们,我立即明白了。电梯门关上的瞬间,有种微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全民战争。开展疫情防控必须严格依法进行,要立足现有的法律规制,依法开展抗击疫情工作。2020年2月,《方圆》迅速推出《依法战疫》系列报道,倡导发挥法治的力量助力抗疫大战。
“封城”的第五天,各微信群里流传着一条消息:武汉同胞们,今晚8点,阳台上见,不唱不散,武汉加油!本来以为是隔离期间谁发起的玩笑话,谁知到了晚上8点,出现了几个唱国歌的声音,唱了几句后,对面楼栋传来国歌伴奏,用扩音器放,整个小区都能听见,有人起头重新领唱了几句,大家都跟着一起唱起来,期间不断有人呐喊:武汉加油!如此热血的事情,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可能会以为自己还在大学校园里。
2月10日,各小区的大门被关上,“居家隔离”的禁令开始实施。站在阳台从窗户望出去,街道上空空如也,白天就像夜晚一样人车稀少,往日繁华热闹的武汉,一夕之间如同一座空城。面对未知的、可能带来死亡的病毒,谁都猜不准自己是“幸”或是“不幸”。漫长的隔离生活本身也是一道難关。
自发在微信群里团购是被困在小区的武汉居民们唯一的买菜方式,但是,对于那些不懂互联网的独居老人来说,却陷入了“无菜可买”的困境。好在靠剩菜度日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仅仅是几天后,社区和物业就开始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给他们送菜送药了。
自从发生疫情后,我们小区就建了临时的互助群,这个群建立以后,大家有了组织,关于疫情的各种消息都发在群里讨论,那时候,大家的情绪一直很紧绷,很多人一听见任何风吹草动,就开始坐立不安,浮想联翩,物业人员每天都处于被随时召唤的状态,及时回应业主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有些刁钻问题,他们显得很为难,但也只能耐心地解释说,自己手头上的信息很有限。
我们小区内有几名业主被确诊,物业人员从社区那里拿到了确诊名单,并按社区要求,将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楼栋信息进行了公示,刚开始,大家的反应很强烈,纷纷猜测是哪家哪户,特别担心病患就是隔壁邻居,仿佛隔着墙都能传染一样。好在后来的确诊、疑似患者、密接者都被集中收治接受治疗,我们也都安心了许多。
接着,物业开始升级消杀强度,每天2次对小区的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对小区楼道每一层进行覆盖式消杀,那段时间,我一度认为小区里喷洒的消毒水,味道都是好闻的,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2月底,随着新闻里报道,武汉的定点医院床位、方舱医院床位、隔离点床位都实现了“床等人”,完全可以满足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尽隔的要求。武汉的疫情形势逐渐好转,那种过度紧张和敏感的状态慢慢让人感觉不到了,“吃什么”成了大家每天最关心的问题,朋友圈里掀起了在家做饭的热潮。电饭煲蛋糕、凉皮、油条……隔离,让很多人爱上了做饭。
到了3月,新冠肺炎的病人从各大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出院的好消息不绝于耳。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舱医院宣布休舱,至此,武汉所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这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关门大吉。从开舱到休舱,我们看到武汉在康复,中国在康复,希望就在不远处。
3月25日,艰苦抗击疫情两个月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武汉市新增病例归零,武汉市城区降为中风险市县。当天,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14天后武汉市也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彼时的我们已经熟悉了体温枪、防护服,也不排斥刺鼻的消毒水味道,只是有些急不可待,想走出小区。
武汉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热闹
4月8日零时,随着江汉关钟声的响起,一切开始慢慢回到原来的轨道:城市交通逐步得到恢复,街头的人多起来了,车子流动起来了,店铺也一家家开门了,上班族回到久违的办公室,商户们打开卷帘门,掸去货架上厚厚的灰尘……时隔许久,这座城市巨大的齿轮终于重新开始转动。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长江依然穿城而过,滚滚东去。
几个月来,“请扫码”成为武汉市民最熟悉的一句话,复工上班,进超市菜场,进蛋糕店买个面包,坐地铁公共汽车,在店里吃碗热干面,进出商场和写字楼,去剧院看场戏,甚至逛个公园,都要扫下码,在各种工作和生活场景中需要亮出健康码作为随身“通行证”,我们也都习惯了这一操作。
6月30日,我到汉口办事,顺路到物外书店转转。虽然前两天在微信上已得知闭店消息,但当这天到来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2017年4月进驻汉口,当时81岁的原大孚银行大楼迎来新生,这是武汉首家开进优秀历史建筑的书店。物外,顾名思义,物质以外。成为武汉的诚品书店,是物外的理想。这家被网友赞为武汉本地最美的书店,于7月1日开始撤场。“难过,这么好的书店也要撤了,从此南京路又少了一个去处”,“就像失去一个老朋友一样难过”,心愿墙上全是读者的“不舍”。
2020年,受疫情影响而关闭的门店不在少数,看着那些熟悉又常去的店子一个个突然消失,我发现商家需要我们,但同时我们也是真的需要商家,恍惚间有种失去心爱之物的感觉,走出书店的时候默默在心里念了一句“且珍惜存在的当下,莫到别离时说遗憾”。
如今,经过大半年的康复,武汉已经告别了“隔离”的日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热闹。那个让人逛着感觉会“逛断腿”的江汉路,照旧人气十足,看电影会担心抢不到票,去洗手间都要排上半天队,点一杯奶茶也要等上好一会儿才能拿到……
但是有一处地方却有些例外,曾处在疫情旋涡中心的华南海鲜市场,从2020年1月1日休市整治,一直到现在都还处于封闭状态。临街的商铺已经被围栏围住,写着“华南海鲜市场”六个字的招牌也已经看不到了,似乎这座城市不再允许“华南海鲜市场”的存在。一年前熙熙攘攘的车辆进出口大门紧闭着,市场前的那条街也没有了以前的繁忙,只是偶尔会有零散的市民路过。
自从华南海鲜市场休市后,大部分商户于2020年4月先后迁往了汉口北海鲜市场。虽然叫汉口北海鲜市场,但它并不在武汉核心区域的汉口区,而是在几十公里外的黄陂区。
6月,日本导演竹内亮带团队从南京到武汉拍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时,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就已经迁走了。12月5日,竹内亮在武汉举办观众见面会,这位想把武汉拍给全世界看的日本导演,回忆道,“以前我来过武汉很多次,但6月份在这里10天的拍摄,对我来说是特别深刻的经历,体验到武汉很不容易。”时隔半年后重回武汉,他发现,“武汉人依然对疫情保持警惕、重视,但与6月拍摄《好久不见,武汉》时不同,好多人已经开始新的生活、新的向往,大家收获了亲情、友情、爱情,珍惜平凡生活,更加乐观了”
现在,武汉的街头随处可见的这一行字:戴口罩、不聚众、少去人多的地方,仿佛还在提醒着人们,疫情尚未完全过去,大家勿要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