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绿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020-01-21李蓉
李 蓉
(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83)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水利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保护工程设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也能保证水利工程更加持续地发挥综合效益。因此,做好水利绿化工作是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
1 水利绿化取得的成效
一是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区域绿化建设,着力提高水利工程区林草绿化率,彰显绿色工程、魅力工程形象,延长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改善了生态景观,促进了生态旅游,带动了经济发展。二是结合河湖长制落实,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发挥河渠湖库周边林草植被绿化固土防冲过滤功能,保持水土,减少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提升了防护功能。三是庭院绿化同园林景观设计、水利文化等相结合,在四季常绿的基础上,更注重增加观赏性和绿化的效果,同时尊重自然、历史、人文,营造个性特色,使人与自然达到充分的和谐,为职工创造了温馨、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四是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已作为水利绿化的一项重点工作固定下来年年开展,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爱树、植树、护树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2 主要做法
2.1 淮河水利委员会实施护堤护岸林工程,有效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在对其直接管理的河道堤防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后,启动实施了沂沭泗河道万亩(15亩=1 hm2)护堤护岸林工程,逐步形成了“闸是风景区、堤是风景线”的直管工程新形象。有护堤护岸林的堤防,基本没有了乱搭、乱建、乱种等违章现象;在迎水面堤脚栽植的护堤护岸林能够起到防浪固堤的作用,汛期如发生较大险情还可就地取材用于抗洪抢险;成片的护堤护岸林长势茂盛,净化了空气,为调节小气候发挥了积极作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此,护堤护岸林工程不同于一般的林业造林绿化,也不同于一般水利工程的护堤护岸措施,它既适于堤防管理,又利于防汛抢险,既弥补了管理单位的经费不足,又增加了当地管护农民的收入,同时还美化了水利工程面貌,改善了水利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增长。
2.2 海河水利委员会建设“四型”工程绿化体系,打开了绿化新局面
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提出了建设“防护型、生态型、景观型、效益型”的“四型”工程绿化体系工作思路,即在临河护堤地、戗台区域建设防浪生物体系,在内外堤肩区域建设景观生物体系,在外戗台和外护堤地区域建设生态生物体系,在弃土区域建设效益型生物体系,并分年度逐步清理堤坡树木。“四型”堤防绿化体系兼顾工程管理、防汛安全、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等多方面因素,破解了多年以来的工程绿化难题,打开了绿化新局面,符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2.3 黄河水利委员会多种措施并用,建立绿化工作良性发展机制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和河南黄河河务局按照适地适树、植满植严的原则,开展工程区植树种草绿化工作,形成了由临河防浪林、行道林、淤背区生态林、背河护堤地防护林和堤坡、坝顶防护草皮等组成的综合性生物防护体系。同时,充分利用现有黄河土地资源,依靠政策、资金、科技的综合投入,结合地方规划,大力发展沿黄旅游景点,力求把黄河下游堤防建成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涵养带和生态走廊,使黄河两岸成为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主要生态屏障。如,河南黄河河务局创新土地资源利用机制,其基层单位开封黄河河务局第二黄河河务局实行在“统一规划,自主育苗,集体管理,成果共享”基础上的“以单位集体所有权为主体,多种管理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黄河淤区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开发,开展苗木育植,既满足了黄河标准化堤防景观线建设的需求,又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单位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强庭院绿化,开展星级基层管理段(所)建设,积极改善基层单位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实现了庭院“布局合理、协调美观、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三面透绿”。
2.4 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湖南澧水公司更新养护管理观念,克服“重栽植、轻养护”现象,巩固了绿化成果
长江水利委员会下属单位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丹江口大坝坝区绿化、环境整治、坝前区域改造等,以精细化养护为手段,形成科学养护、科学用工、科学管理的良性循环,巩固了绿化成果。他们在丹江口大坝坝区不断尝试坝面绿化新模式,在坝面形成了乔灌草、高中低、多层次的绿化效果;还以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改善坝区左右岸土壤条件,营造了“银杏谷”和“樱花园”景观,为水源地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呵护了南水北调这条生命之脉。长江水利委员会下属单位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坚持每年投入维修养护经费用于枢纽绿化工程和日常保养及苗木种植管护,并建立了专门用于工程绿化的苗圃基地,对管理范围内的景观进行细化管理,改善了枢纽生态环境条件。
湖南澧水公司规范绿化工作日常管理和维护,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按相关标准办法进行专业化维护及管理,各项绿化指标达标,绿化率达到70%以上,植被覆盖良好,庭院绿化美化相结合,四季有花,环境优美。
3 水利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水利绿化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已建立了水利部直属单位联络员制度,对促进水利绿化工作开展作用突出,但只是明确了部直属单位的绿化负责部门,其下属单位的绿化管理部门还未全部明确,加之绿化管理机构分设在各个部门,使得其对基层水利绿化管理不顺畅、业务指导力度不够。
3.2 水利绿化品种有待丰富
水利绿化树种选择缺乏科学指导,有些护堤护岸林工程多年种植单一树种杨树,出现了品种退化、病虫为害、杨絮污染等问题;有些地方为满足“常绿美化”要求,采用南方树种,不能很好地适应北方冬季的严寒,影响树木存活率;冬季严寒、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缺乏适宜的抗逆性品种,植物的栽种和养护存在困难;水库消落带植被群落恢复缺乏适宜的植物品种;绿化植物配置不够合理,虽基本满足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等的需要,但距离生态、美化等方面的要求还有差距,等等。这些都急需专业机构和专家对不同地区的绿化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推荐更多类型的高效绿化植物品种。
3.3 水利绿化管护技术手段有待增强
多数地方专业管护力量薄弱,手段单一,缺乏精细化、机械化、信息化管理方式,缺乏专业人才和相关培训工作,养护水平很难提高。灌溉配套设施落后,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形式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工程离水源远,个别段打井抽的水含碱量高,用来浇树反而引起树木死亡。在调研时看到用水罐车拉水浇树,成本高,进度慢,影响植树成活率。
3.4 水利绿化工作经费保障不足
绿化工作经费渠道狭窄,仅有维修养护项目一项资金来源,且仅包含对现有绿化区域的养护修整经费,没有涉及增栽拓植的经费。随着我国近年来物价的上涨及人力成本的增加,资金投入已经成为制约绿化工作的因素之一。15年前一棵3.5 m高的加杨树苗约1元,栽植成本不超过1元,按2 m×3 m的株行距,每公顷投入不足3 000元,加上一年养护成本,每公顷投入4 500元左右即可,而现在加上一年养护成本每公顷则需要投入22 500元左右[2-3]。现在的养护资金根本无法满足打药、浇水、补植等日常管护需要,更无法进行品种更新、系统规划和规模化的绿化种植,水利绿化的发展步伐受到制约。
4 关于开展水利绿化工作的一些思考
4.1 理顺水利绿化工作管理体制
建议按照建立联络员机制的思路,明确各级绿化委员会和绿化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及职责范围,完善领导体制,落实责任机制,形成有效的水利绿化管理体制,为开展绿化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水利绿化工作激励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出台奖惩办法或措施,充分调动各单位开展绿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切实提升基层水利绿化机构的工作能力,有序推进水利绿化工作。
4.2 科学制定规划,合理配置绿化品种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全面绿化规划和设计,坚持适地适树、合理密度、科学栽植等营造林基本技术规则;二是通过典型调研和召开专家研讨会等形式,推荐各类适宜的绿化植物品种,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养护管理、能自然繁衍成林的乡土植物理所当然地成为快速开展水利绿化的首选植物[2]。黄河下游按照“做好黄河下游湿地保护,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高生物多样性”[4]的宗旨,在下游河南、山东两省范围内,推荐选择名特优经济林品种,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动力,将水利绿化与发展经济林果相结合,促进职工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调研中了解到的丹江口水库消落带植被群落恢复情况和漳卫新河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等情况开展水库消落带适宜品种、困难立地条件的抗逆性品种选择等专项研究,以提高绿化科技支撑能力,科学配置绿化植被。
4.3 开展水利绿化工作业务培训
组织基层水利绿化工作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促进其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其技术能力、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和队伍整体素质。并以培训为契机,针对水利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征求基层意见、建议,制定相关标准及规范,强化水利绿化专业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绿化科学管理水平。
4.4 多措并举争取水利绿化工作资金
建议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划拨专项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绿化、创新土地资源利用机制等措施,多渠道、多形式筹措绿化工作资金[5],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以满足用于改进灌溉方式、提高养护水平、丰富绿化品种、做好系统规划,种植规模化、环境价值高、更新周期长的植物等水利绿化资金的需求,形成有利于庭院美化、有利于工程保护、有利于河渠湖库周边环境的绿化体系,确保水利绿化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4.5 加大水利绿化工作宣传力度
进一步加大绿化宣传动员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介和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传媒,开展全方位、大力度、高频次的宣传,重点宣传推进水利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典型经验等,调动水利系统全体职工关心、支持、参与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湖南澧水公司等单位的有关部门参与了调研,并提供了大量资料,在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