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电影《无名之辈》小人物形象的情感动员研究

2020-01-20杨月儿胡言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3期

杨月儿 胡言会

【摘要】互动仪式是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活动都需要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才可以完成。在观看电影这个活动中,需要处在影片情境中的参与者通过互动交流达到对电影的理解,并产生相应的情感。电影《无名之辈》用戏谑的方式讲述了几个生活在市井中的小人物在一天里的故事,影片对小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刻画,并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最终与观众形成情感动员。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四要素为主导,可以分析《无名之辈》是如何运用小人物形象进行情感动员的。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理论;情感动员;《无名之辈》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3.059

互动仪式链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他延伸了欧文·戈夫曼关于情境的互动仪式研究,提出“互动仪式链是在时间上经由具体情境中的个人之间的不断接触而延伸,从而形成了互动的结构。”他总结了构成互动仪式链的四要素。互动仪式是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活动都需要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才可以完成。在观看电影这个活动中,则需要处在影片的情境中的参与者通过互动交流达到对电影的理解,并产生相应的情感。而细究观影行为的互动过程,实际上是由参与者的一方向另一方主动发起相关表达,在双方地互动中对后一方产生影响的过程,这就涉及情感动员。

那么,什么是情感动员?情感动员指:“个体或群体通过情感表达,在持续地互动中以唤起、激发或者改变对方个体或群体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和评价的过程。”当下关于影视作品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和情感动员研究较少,本文将以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分析电影《无名之辈》是如何塑造小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小人物与观众进行互动并形成情感动员的。

1. 《无名之辈》的小人物形象塑造

电影《无名之辈》于2018年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以马先勇、马嘉旗、胡广生、李海根等人为主要角色,用戏谑的方式讲述了这些生活在市井中的小人物在一天里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平凡生活下的理想和尊严。

影片中的马先勇曾经是一个热爱工作的协警,却因酒后驾车导致妻子丧命、妹妹高位瘫痪,从此以后他沦为一名保安,但依然想要重新回到协警队伍。这一路走来,生活的不易使他变成了一个不顾脸面的无赖、一个暴力对待女儿的无能父亲,但他依然有为了找回工作而不顾生命危险的励志一面。马嘉祺是马先勇的妹妹,她的生活原本充满活力与美好,但经历一场车祸后她四肢瘫痪、不能行动,一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辱骂身边的人成为了她唯一的发泄。当她遇到胡广生和李海根二人后,她本着求死的心不断和二人斗嘴、挑衅,希望他们能开枪给自己解脱,但最后,反而是胡广生带给她新的希望。胡广生外号“眼镜”,他表面凶狠,一心想干大事、想为世人所重视,却在抢劫时进入了银行旁边的手机店并只是抢回来一堆模型手机。同时在他得知自己被别人恶搞后会大声哭泣,痛恨他人的嘲笑;他会对马嘉旗展现出温柔善良的一面,以及在他真心祝福兄弟的爱情时,也会展现出他的内心柔情。李海根随着胡广生持枪抢劫,两人是一起闯天下的好兄弟。李海根有自己的心上人——霞妹,霞妹是当地按摩会所梦巴黎的按摩小姐,但李海根依旧对她一片痴情,好在霞妹心里也有他,二人最终成就了一段姻缘。对大哥的无条件自持和对心上人的爱意,展现了他忠义的一面。

2. 观众虚拟在场

《无名之辈》首先创建了一个具有真实感的场景。

电影一开篇就用极具特色的西南方言将观众引入带有地域性的情境,接着用四面环山、正在施工的大楼、略显破旧的街道等元素展示了剧情发生的地点——桥城,一个经济水平并不太高的小山城。至此,通过短短几个画面观众能快速进入“小城生活”的情境,影片的场景建立初步完成。其后,还有诸如晾满衣服的阳台、正在杀鸡的阿姨、被贴罚单的汽车等元素增加这个场景的生活气息,也增强了观众在情境里的真实感。同时,角色本身也是情境的一部分。例如影片中的马先勇,他在水果摊赊账买了水果、偷偷顺走鸡蛋;没有钱,在女儿依依的学校用水果应付老师,以此拖延学费;车被交警贴罚单时站在街边对天叫嚣;用金钱引诱银行保安来套取持枪抢劫案的线索……这些行为无处不透露着马先勇是一个粗人,再加上他破旧的衣衫,展示了一个落魄、缺钱、处于小城底层的中年人形象。

而互动仪式理论重视身体的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通过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在观众观影这个行为中,“同一场所”则具体指影片的场景本身,观众是无法亲身进入其中的,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屏幕以一种“虚拟在场”的方式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以此与影片中的人、物共同体验影片中的剧情。如此,形象鲜明的角色增加了情境的真实感,角色也是构成情境的一部分,观众和片中角色又一同聚集在这个情境中,《无名之辈》通过观众在情境里的“虚拟在场”为影片和观众的情感动员提供了前提条件。

3. 排除局外人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中写道:“(这个仪式)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因此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而谁被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它可以将参与其中的人和没有参与的人明确区分,将没有参与的人排除。在观众观影过程中,除了观众本人,“参与其中的人”还包括与影片有关的人物,如编剧、导演等人,也包括影片中的人物,本文主要定义为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限定局外人身份这一部分将其余的人过滤在外,使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自动形成一个只有他们了解的“圈子”,在互动中产生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

《无名之辈》中,人物所发生的一切语言动作、人物之间所产生的一切情感,只有人物和观众能够了解和体会。例如马嘉旗小便失禁,面对想要帮助她的胡广生和李海根,她哭喊:“你做啥子?你不要动我,你做啥子,不用!你不要过来!你动我试一下,你敢过来你试一下!”人物内心深处脆弱自卑的心理立馬体现出来,到后来胡广生骗她要帮她开煤气自杀,其实是留给她生的希望,并送她一幅画技蹩脚的画一处,片中所体现的温情又很能打动人。

但影片中这些会对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影响的范围只限于观看过、参与到剧情中的观众。有影评写道:“作为一群无名之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与无奈,他们身上也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品质,生活不易,但活着始终是最好的。”“很多小人物被一把枪和一桩抢劫案联系在一起,有很多小人物的无奈和努力抗争,人物之间又互相影响。”这是参与剧情其中的观众所能产生的情感共鸣,而未参与的人体会不到这样的情感。

4. 相互关注的焦点

在《无名之辈》的影评中,“我原谅他喽……这句听到心碎。”是获得点赞最多的一条,这句所讲的情节是马先勇在不顾生命危险抓捕抢劫犯之前来到马嘉旗家门口,隔着门和妹妹说自己要去干大事,彼时的马嘉旗正准备自杀,她笑中带泪地嘱咐马先勇一些事。在马先勇离开后,马嘉旗告诉胡广生自己已经原谅马先勇、已经不怪他害自己瘫痪了。

如《互动仪式链》中所写:“人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焦点,而彼此知道了关注的焦点。”影视作品中会有多个人物、会发生多个情节,观众们会通过交流发现彼此共同关注的人物或情节,并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强化对这个人物或情节的印象。而上面这段《无名之辈》中的情节所带来的温暖、感动的情感会在观众之间的交流中再次被强化,成为影片中对观众影响最深的情节之一,马嘉旗这个人物形象也会成为观众所关注的焦点。在情节焦点和人物焦点的双重作用下,人们对《无名之辈》产生的情感能量会随之延续。

5. 共享情感

《无名之辈》中的人物通过情感表达,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唤起或改变观众对他们的认识、态度和评价。例如影片中的肇红霞,她是从农村走出来在城市迷失自我、选择在梦巴黎做按摩小姐的人,这样的身份使她注定不能被观众所理解。但她口中描述的爱情又美好得让人动容,她在警局看着窗外的笑容、牵起李海根奔跑的背影,以及最后她坐在警车里吃着棒棒糖抬头看烟花时充满憧憬的眼神,都在无声中感染着观众的情绪。这样的情感表达使观众在对她是坐台小姐的负面印象中逐渐加入了正面印象,她不再卑微,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被爱着的幸福女人。

这符合柯林斯的互动仪式要素中的:“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观众和人物的互动实际上是“人物进行‘表演,向观众传达情绪,观众接收到情绪并反馈”的过程。影片运用情感表达继续加深对角色的塑造,并引起观众对角色的复杂情感,达到情感互动的效果。

另外,柯林斯指出:“相互关注的焦点与共享的情感状态相互强化,当人们开始越来越密切关注其共同的行动、更知道彼此的所做所感,也更了解彼此的意识时,他们就会更强烈地体验到其共享的情感,如同这种情感已经开始主导他们的意识一样。”观影后,观众和观众之间在交流中产生情共鸣后,会继续通过交流分享自己或周围人的经历,甚至是将自己或周围人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投射到影片的人物和剧情中从而加强情感体验,如一条影评道:“很真实,瞬间想到自己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从零开始打拼,为了生活为了尊严,人生很辛苦还有很多路要走,但依旧要笑着活下去,活着就好。”这个交流过程将观众的个体情绪和集体情绪相互转化,再次加深他们对影片的情感认同。

总而言之,在影视作品的情感动员过程中,可以大体总结为:(1)创造情境;(2)塑造小人物形象;(3)制造观众对人物的复杂情感;(4)唤起观众情感,观众与片中人物达到平等的投射。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四要素为主导,电影《无名之辈》首先建立了一个情境,它有真实的场景和形象鲜明的角色,观众通过屏幕以“虚拟在场”的方式参与到这个情境中,未参与的人会被过滤出去,参与的人则会对影片中的人物、情节产生相应的情感。接着,在关于关注的情節焦点和人物焦点的交流中,观众会持续累积对电影产生的情感能量,随后在小人物的情感表达下观众将适当改变之前对他们的印象,观众和角色再一次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所产生的情感会在观众和其他观众的交流中不断保留并加深。最终《无名之辈》的小人物形象得以在持续的与观众的互动中得到情感认同,最终达到情感动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白淑英,肖本立.新浪微博中网民的情感动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05):60-68.0

【3】杨月梅,王玉.《无名之辈》的人文观照:小人物形象的“浪漫观”与“英雄观”之思[J].电影评介,2019(0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