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室”制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2020-01-20傅利利

科技风 2020年22期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

摘要:近年来,外贸形势起伏变化,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为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商贸类专业的实践课堂模式来说也是新的挑战。本文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对如何对接外贸产业链打造商贸类专业新的实践课堂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将“工作室”制引入实践教学的设想,从而解决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工作室;实践课堂;教学模式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对商贸类专业实践课堂教学的研究已经开始起步,但由于外贸行业的自身特点以及外贸形势的不断变化,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与行业产业的结合度、与企业的融合度不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践课堂教学内涵建设问题,因此需要从构建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的参与者入手,对实践教学加以完善和创新。

纵观目前高职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一)实践教学尚不完善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跟不上当前产业专业升级的大环境。很多高职院校在根据教育部要求增加实践课程的同时,对各项实践教学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学生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环节比较分散,同时由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缺乏,整合不够,没有将实践教学形成其相对独立的体系。

(二)实践方式以模拟为主

由于商贸活动大多涉及商业秘密,学生的实践教学无法真正参与各项贸易流程,经常以模拟为主,多数的高职院校以模拟软件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相比较以前的纯理论教学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模拟软件毕竟不能取代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的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仍然脱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同时,实训模拟软件在开发时与往往滞后于实际,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无法全面地融入真实的业务场景中,自我发挥的空间比较小。

(三)校企合作停于表面

目前,我院商贸类专业毕业学生多在本省进行实习,而浙江省多为中小型企业,校外合作难以满足大批量的高职学生的实训需求。虽然高职院校都在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由于外贸行业的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各种瓶颈,得不到企业真正的支持,校企合作也很难进一步深入开展。此外,企业的项目一时满足不了大批量的学生实践需求,于是导致个别专业和企业在开展过程中仍会沿用虚拟化的案例与项目进行实践教学,这样的行企合作,显然是无法满足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设,也无法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一线人才。

(四)毕业实践脱离实际

高职商贸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都是分散进行的,每个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或者学校的推薦寻找商贸企业进行实习。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难找到与专业相对口的工作。而传统的毕业论文环节又没有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学生撰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停留于理论层面,造成毕业实践环节薄弱,实际意义不大,从而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于商贸类专业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了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外贸人才的重中之重。

二、具体做法

(一)重整实践内容

随着“互联网+”“一带一路”等经济新业态的冲击,传统国际贸易中涉及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增加,因此商贸类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内容上也需逐步转型与改革。

首先,通过调查和走访,掌握新经济业态下企业的真实任务,由企业提供相应的实践项目,增加如电子商务网店设计、网店运营、网络推广等方面的内容,以适应新兴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收集和整理最新的数据,及时采集和运用行业企业的新标准、新版式、新案例,将这些项目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的不是已经“落后”的知识和技能。

(二)调整实践方式

改变原有的实践方式多以模拟为主的局面。将“工作室”引入实践教学。具体做法是以专业教师组成若干教学团队,成立工作室,形成校企“双导师”团队,每位导师带4—5名学生,师生共同完成外贸业务操作。基于此工作室平台,引入合作企业中的真实产品,学生进入工作室就意味着预先进入企业员工角色,做到企业与工作室“二位一体”,学生经过短期的实践后,能够从事网店美化、产品优化、询盘交易等工作,这样能拉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

以“工作室”为平台,开设特色订单班,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应用的能力。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于2019年分别与杭州壹堂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虾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绍兴大管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跨境电商精英班2个。

(三)建构实践体系

改变原有实践体系以横向体系和纵向体系构成的模式,按照企业项目重新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将原来的课内实践项目、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内容,整合成一个常规性的实践教学模块,明确这一模块中每一项内容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将整合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证、学生社团等内容,构建成一个拓展式的实践教学模块,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两者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块,让学生既能够完成学院要求的一些规定教学环节,又能使之与企业岗位更紧密地结合。

(四)建立评价机制

因为是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因此由工作室与企业共同建立评价机制则更为合适。具体做法是将学生的在校三年时间按照企业入职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即大一学生第二学期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开始选拔进入工作室试用,试用期为一个月,如果合格就成为实习员工。成为实习员工后的实习时间通常为3个月,期满时由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考核合格的实习生才可以成为企业准员工,考核不合格的则退出工作室。准员工在达到企业录用标准后成为企业正式员工,一般正式员工主要在大三学生中产生,然后可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一路径,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上升空间,激励学生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引入企业人员的评价体系,改变了原有评价机制中单一依靠校内教师的局面,也改变了由单纯一个分数来评价课程的方式。

从产教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对商贸类专业实践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主要从改革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实践体系和评价机制入手。解决如何更加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使实践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与岗位技能更匹配,更加完善与优化。对实践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块;重新选择实践方式,使之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打破常规的实践体系,重新建立框架;完善相应的评价機制,使得评价更科学合理。

通过与企业共同研究、合作开发、深度融合,将“工作室”引入国贸专业实践课堂,可以使高职商贸类专业成功地突破传统的设计框架,能够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理念,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重整实践教学的内容,构建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的衡量标准,将企业融入实践教学,将教师推向一线企业,让学生在参与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改变过去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单纯模拟、仿真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岗位能力的形成,更好地匹配用人单位的需求,满足当下外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最终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臧丽.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学生就业的关系[J].东北电力学学报,2008(06):4547.

[2]江彬.基于外贸工作室教学的实践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4):1821.

[3]张伟.基于阿里巴巴外贸平台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24):8486.

[4]刘俊斌.基于特定平台的后置订单式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0):119120.

[5]陈长英.外贸业务操作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社科纵横,2015(02).

[6]朱伟芳,沈烂.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的标准构建——以商贸类专业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7(10).

[7]陈晨,陈长英.新常态下适应外贸产业转型升级的国际商贸专业群建设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04).

[8]陈晨,陈长英.新常态下适应外贸产业转型升级的国际商贸专业群建设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SXSKG201811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傅利利(1981—),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等。

猜你喜欢

工作室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