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
2020-01-20孙虹徐朝
孙虹 徐朝
在黑龙江省有一座被称为“手握秒表的城市”,这里曾先后走出3位冬奥冠军、3位特奥冠军、7位世界冠军和一大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获得冬奥会金牌6枚、特奥会金牌7枚、世界级金牌172枚、国家级金牌519枚,15次打破世界纪录,被授予“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多项殊荣,是享誉中外的“冬奥冠军之乡、世界冠军摇篮”,她就是——七台河。
走进这座由观光塔整体打造而成的“中国?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了解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感受爱与传承缔造的伟力,解密这座冠军之城的神奇魔力。
自己动手盘火炕、搭炉子、砌锅灶,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凌晨三点,用自制的浇冰车一圈圈浇灌冰场……冠军之城的起步条件异常艰苦。上世纪70年代,孟庆余刚刚组建滑冰队时,所有的一切都是东拼西凑得来的,就连给队员做夏季训练的滑板都是准备结婚打家具用的木板。到省冰上基地训练,他们租住在最简陋的平房里,雪花都能飘被子上。专业队多、上冰时间紧,他们只能每天深夜等所有班次训练结束后再上冰。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休息,孟庆余早起悄悄出去买菜做饭,晚上孩子们睡熟后,把自己关在卫生间或厨房里,给队员逐个磨冰刀。
运动员体能消耗大,马庆忠经常起早,到早市给孩子们买鱼头、大骨头等炖汤增加营养,每月130元的伙食费总是不够,一些孩子因家庭困难时常交不上伙食费。没办法他就找亲戚朋友借,每顿饭都要等孩子们吃完他再吃,有时只能捡一点剩下的菜汤。当年范可新因为家庭困难买不起冰刀不敢参加速滑队,马庆忠二话没说——冰刀我送给你。
孟庆余、马庆忠、董延海、王晓凤、姜海、赵小兵……七台河能够成为短道速滑冠军城市,离不开一个个传奇式的奠基人和几代优秀的教练员。他们用爱呵护着孩子们的身心,用执着与追求搭起了一个个冠军成长的天梯。他们研究的一整套独特而有效的训练方法,使运动员技能体能强,成才周期短,无论站到哪一级赛场都是毫不畏惧,霸气担当。
1990年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张杰夺得首枚金牌;2002年的美国盐湖城冬奥会,楊扬实现了我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2010年的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王濛一人夺得三金,孙琳琳夺得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世锦赛500米,范可新取得三连冠……“敢为人先,勇争一流”,从七台河走出的世界冠军,用持之以恒、坚韧不拔赢得了世界的喝彩,诠释了这座冠军城市的精神。
在冠军馆里有一个特殊的展台,它是七台河孩子们穿旧了的冰鞋、轮滑鞋组成的,这里的每一双鞋,都不知多少次磨破了孩子们稚嫩的双脚,至今仍然沾染着孩子们的汗水、泪水、血水。而这些,仅仅是铸就冠军城市数以十万计冰鞋的冰山一角。“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座手握秒表的城市用“奉献、实干、拼搏、创新”诠释着每一个成绩的由来。
“冠军城市奠基人——孟庆余和历代教练”、“中国冬奥冠军第一人——杨扬”、“短道速滑‘濛时代开创者——王濛”、“折翼天使的翅膀——张杰”……中国?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由8层展厅组成,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展示着七台河48年的滑冰事业历史,总结了七台河的冠军精神,展现着艰苦奋斗、扎实创业的龙江精神,为七台河转型发展助力加油,为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