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老兵潘维廉,扎根厦门31年

2020-01-20陈霖

华声 2020年1期
关键词:厦大外国人厦门

陈霖

潘维廉的家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的凌峰社区。早期厦大教职工都住这里,后来许多人在校外买了房,搬了出去,这几栋楼便留给新老师或访校暂住的人。邻居换了一批又一批,潘维廉却没动过,一下子住了30年,“可以住在校园里,这么美,我为什么要离开?”

上世纪80年代,潘维廉就常被问“离开”的问题。他卖掉在美国开的金融公司,到中国学中文,美国朋友纳闷:“为什么要离开?”后来,潘維廉成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受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的阅兵观礼。

两次环游中国

2019年7月,潘维廉从厦门出发,和学生开车环游中国1个多月,途经浙江、山东、甘肃、四川、西藏等共计4万公里。这次环游很快上了微博热搜,引发关注。“再偏僻的地方,哪怕是古道、小山村,都有水泥路了!”潘维廉对这些地方很熟悉,25年前他就走过一次。

1994年,潘维廉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开着一辆旧面包车环游中国。首次环游花了两个月,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即便当时宁夏很穷,但那里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拉电线,建起学校、卫生室。“政府在这么穷、人又少的地方花钱搞建设,说明中国政府在努力为老百姓做事。”

当年潘维廉敢满世界乱跑,因为他曾接受过反恐训练,懂得不少避险知识。1974年,潘维廉加入美国空军,两年后被派往台湾地区,成为冷战时期的驻台美军士兵。1978年,中美即将建交,美国从台湾撤军,潘维廉回到美国。当时美国空军设有特别调查办公室,培养反恐人才,潘维廉被选中,接受了4年特训。后来,他去了土耳其等中东地区,在那里知道了“恐怖主义”,但也了解到美国曾参与推翻伊朗政权。

“我开始思考到底谁是恐怖分子,我为了和平去当兵,以为做了好事,却看到我们国家破坏了很多外国的政府,把这些地区搞得乱七八槽。”于是,潘维廉退出了特训。

为了更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他选择重回校园,读了跨文化专业的硕士。后来,他认识了在台湾长大的美国女孩苏。两人都很向往中国大陆,有许多共同话题,他们很快步入婚姻殿堂。

硕士毕业后,潘维廉又读了管理学博士,随后他开公司,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是时候圆梦了。”潘维廉决定,卖掉公司,去中国学中文。

经济特区首位“荣誉公民”

当时,做生意成功却卖掉公司去学中文很罕见,潘维廉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连续几天接到一些不相识的美国人打来的电话:“听说你要去中国,那你知不知道厦门?”潘维廉和妻子一瞧地图,这个地方正对着台湾岛。

1980年,国务院批准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许多外国人来此发展。厦门大学是当时全中国唯一一所允许外国人偕家属进校学习的大学,而海外教育学院则是中国第一个开展对外教育的学院。1988年,32岁的潘维廉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成了厦大海外教育学院的一名留学生。

为了跟上经济特区的贸易发展,厦大管理学院准备开设全国第一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中心,请在美国受过管理学训练的潘维廉授课。几十年来,潘维廉教过的学生几乎遍布全球,他环游中国时在甘肃、宁夏都能见到前去投资做生意的当年的学生。如今,潘维廉是DneMBA学术委员会主任,这个项目成立于2002年,是亚洲首个联合四大洲多个国家的商学院组建的国际MBA项目,厦门大学于2014年加入该项目。

在学生和同事眼里,潘维廉不是老外。在厦门待了几年后,潘维廉就爱上了这里,决定在此定居。朋友开他玩笑:“一个外国人,为什么留在这里?你随时都会跑的。”潘维廉说:“你不相信?我申请永久居留证给你看。”

1992年,潘维廉找到校方,说明自己想申请永居。当时没有外国人申请过,连申请表都没有模版,潘维廉就自己动手设计了一张,交给领导,反复申请了三四次,终于获批,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拥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后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厦门,潘维廉常给他们介绍本地生活,最后干脆写了一个小册子,复印给他们。这本小册子成了后来的畅销书《魅力厦门》,他还陆续写了关于鼓浪屿、厦大等地标的介绍。

2001年11月,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为潘维廉颁发“福建省荣誉公民”证书。一起吃晚饭时,习近平建议他写写省内的其他城市,比如泉州,这便有了另一本畅销书《魅力泉州》。

“厦门是我的第一故乡”

在闽南地区待了一段时间,潘维廉发现那里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就开始帮助这些城市走上国际舞台。

国际花园城市竞赛被誉为“绿色奥斯卡”,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公园与康乐管理协会联合主办,首办于1997年,是全球唯一全面倡导环境管理和宜居社区建设的国际竞赛。2002年,厦门参加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市政府请潘维廉帮忙出主意。潘维廉花了8个月走遍厦门的大街小巷,拿着相机拍照,做成幻灯片。大赛上,市政府委托潘维廉上台向国际评委介绍厦门。

当时,其他参赛城市都介绍建设成果,潘维廉却讲“问题”:“厦门公厕污水只处理了30%。”同行的厦门市政府人员都吓到了。潘维廉紧接着展示幻灯片,“这几年厦门一直在改进,如今是30%,根据制定的规划,5年后将处理70%。”

潘维廉告诉记者:“很多中国城市害怕展示不足,但城市化进程都会遇到像污水处理这样的问题,哪怕你不提,评委也会自己查资料并提问的。我觉得这个比赛不是比各国城市发展了多少,而是比发展潜力。中国的许多城市执行力和潜力非常大,这些应该展示给评委。”最终,厦门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金奖。第二年,潘维廉又代表泉州参加该比赛,泉州也斩获金奖。

刚到中国时,潘维廉就常给在美国的家人朋友写信,讲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30年来写了1000多封。有件事他永生难忘。1999年,他得了癌症,在香港求医住院,当时习近平省长派人到香港看望他并带话:早日康复回家。2018年,潘维廉从那些信中选了47封,出版《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并给已成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写信道谢,随书寄送。2019年2月,习主席给他回了信,还在祝福语中嵌入了两个福建地名:全家“福安”,一生“长乐”。

常有人对潘维廉说,厦门是你的第二故乡。潘维廉听到后摇摇头:“不,它是我的第一故乡。我在中国已经待了31年。”

摘编自《环球人物》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厦大外国人厦门
厦门正新
“国难期中学校应有的觉悟”——《厦大周刊》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偶”遇厦门
执此长情
“厦大”印象
街上遇见外国人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