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健康状况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20-01-20冯嘉心曹小丽杨阳李享菊李丹范廷福
冯嘉心,曹小丽,杨阳,李享菊,李丹,范廷福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学会,重庆 401120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基层中医药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和明显进展,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平性得到初步改善[1]。但是中医药基础设施条件差、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能力不强、人才素质不高、严重匮乏等问题仍然突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城乡居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基层中医药事业的人才培养,因为只有以高素质的基层中医科技人才为基础,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才能够保证其服务能力。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推广意识不够强、力度不够大,中医科技工作者在各方面的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基层中医科技人才匮乏、流失严重,同时也影响了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健康状况和工作满意度[2]。因此,如何保护我国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利益,为我国基层中医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研环境,成为了目前研究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点。为了解我国目前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状况及工作满意度的现状,该次项目以重庆市渝北区的乡镇基层卫生院为例, 对全区包括18 个乡镇(街道办)卫生院的医师开展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了突出中医人员和西医人员的对比,该次调查的对象除了包括全区乡镇基层卫生院36名中医师、3 名中药师和2 名中医护士之外,还包括68 名西医师、13 名西药师、以及102 名护士,共采集到224 个样本。 其中,中医师占所有样本的比例为16.7%,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在调查的内容上大体涉及基本信息、亚健康和工作现状及满意度3 个主要方面。 在基本信息方面包括学历、单位、工作性质、性别、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税前收入、有无单独中医科、有无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有无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有无中药方、有无中医设备、有无开中草药14 个问题。
2 结果
①从目前对重庆市渝北区基层乡镇卫生所的中医科技工作者的人员配置和构成上来看,在学历方面,重庆市渝北区基层乡镇卫生所的从业工作者的学历普遍偏高(本科及以上占总样本的48.66%)。 在职称方面,大部分从业人员(190 名)拥有初级及以上的职称,占总比例的84.82%。 拥有高级职称的中医师和中药师为0 名,但拥有高级职称的西医师和西药师有7 名。 因此,中医科技工作者虽然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与西医的职称结构差不多,但在高级职称结构上有所欠缺。
②从目前各基层卫生所在中医药发展的情况看,从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渝北区基层乡镇卫生所绝大多数(91.96%)设置了单独的中医科,而且58.48%的卫生所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90.18%的卫生所拥有专业的中医设备,而且71.43%的卫生所会经常为患者开中草药。 但是在对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选择上,虽然大多数卫生所都单独设置了中医科,而且也经常为患者开中草药,但是在中医护理操作上还有所欠缺。
③从目前各基层卫生所从业人员的待遇情况看,本项目调查了各基层卫生所从业人员2018 年全年的收入,大多数(42.41%)从业人员在3~6 万元,22.32%的从业人员在7~10 万元,2.24%从业人员的收入在10 万元以上。中医方面,只有66.6%的中医师和中药师收入在3万元以上,没有一位中医师或者中药师的收入在10 万元以上。由此可见,医院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总体收入不错,但是中医科技工作者的收入仍然较低。
2.1 重庆市渝北区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亚健康状况分析
调查的问题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
2.1.1 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身体状况分析 在身体状况方面,总的来说,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满意。从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53.13%)都感觉自己有充沛的精力来应付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且多数时候认为正常休息后能够缓解疲劳(45.54%),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人员(51.34%)认为自己目前处于轻度亚健康状态,一部分(18.75%)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健康,27.6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身体处于中度亚健康状态,只有极少部分被调查者(2.23%)认为自己的身体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没有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身体有任何疾病。从中医和西医的比较来看,不论是睡眠状况、疲劳程度和精力状况,中医工作者和西医工作者的情况都差不多。 因此,目前渝北区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身体状况良好。
2.1.2 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在心理状况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信心。从中医和西医的比较来看,无论是对工作和生活的信心,还是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中医工作者和西医工作者的情况相差不大。但是,大多数被调查者仍然有时(50%)或经常(20.09%)感到精神紧张,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处于轻度(48.21%)、中度(23.21%)甚至重度(0.89%)亚健康水平,甚至还有1 名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有某种心理疾病。 从中医和西医的比较来看,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的中医工作者比例为44.7%,西医工作者比例为23.1%,因此,中医工作者的心理状况比西医工作者的心理状况更好,但整体来看,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基层基层卫生所从业人员的心理状况都较好。
2.2 重庆市渝北区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现状及满意度分析
2.2.1 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时长分析 在工作时长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存在加班情况,其中66.5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每天需要加班1~2 h,10.2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每天加班2~4 h,7.5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每天加班4 h 以上,仅有15.6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正常上下班。进一步看,工作8 h 以上的中医为87.2%,工作8 h 以上的西医为85.2%。 说明医院工作者的工作强度高,但从中医和西医的对比来看,中医工作者加班的比例更大。
2.2.2 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满意度分析 在工作环境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是能够接受自己医院的工作环境的,其中49.5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医院的工作环境一般,31.25%的受访者认为比较满意,5.36%的受访者认为很满意,只有少数受访者(13.85%)对工作环境不太满意。在这一方面的中医和西医的比较差别不大。
2.2.3 基层中医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满意度分析 在收入的满意度上,51.78 的受访者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40.63%的受访者对自己的收入满意程度一般,而只有7.59%的受访者对自己的收入比较满意或很满意。而这方面在中医和西医的比较上没有太大差别。另外,50.4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医院的薪酬体系一般合理,35.71%的受访者认为很不合理,只有0.89%的受访者认为很合理。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基层中医科技工作主要存在4 个方面。
①渝北区基层卫生所的科技工作人员收入偏低。 根据重庆统计局数据,2018 年医疗和社会工作者社平收入为108037 元, 而受访基层中医工作者近50%没有超过6 万元,收入超过10 万元的工作人员为零,显然对高层次工作人才缺乏吸引力,从调查结果看渝北区拥有高级职称的中医师和中药师为零。
②工渝北区基层卫生所的科技工作人员作强度大。从调查情况看,基层中医工作者超过87%的加班情况,加之从事中医的基层工作者数量较少,使得中医从业者长期处于加班状态,对医生心理健康和工作环境营造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③渝北区基层卫生所的科技工作人员资源配置不均衡。 从调查情况看,尽管渝北区基层医院普遍设有中医机构,但是中医相关从业者仅占18%,特别是中医护士仅有2 人,从业人数少则会影响中医在基层的普及和传播,削弱中医的影响力和医疗服务效果,将会极大限制中医工作的发展。
④渝北区基层卫生所的科技工作人员发展前景受限。 调查结果显示,47.5%的中医工作者认为自己的晋升机会一般或更多,但同一等级的西医工作者比例为65%,同时受访中53.8%的中医认为自己在过去1 年中完全没有培训的机会或者培训机会不多,比例超过近西医10个百分点,说明基层中医工作发展潜力和上升渠道不够,显然对优秀的医生缺乏吸引力。
3.2 措施建议
为了发展我国中医药学科,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综合以上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现提出以下建议。
①理顺体制,优化配置,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目前中医药服务的现实状况,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实际,着眼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应该和建立以区级中医院为龙头中医药服务帮扶指导机制,采取轮流下派、技术培训、接收进修、巡回医疗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进修指导,提高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的利用率[3]。
②引进人才,夯实基层中医队伍储备基层。 应该出台政策吸引中医人才从事基层卫生服务,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中医从业者进行适当的补贴,提高中医的吸引力,特别是要提高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待遇,建立特殊的人才补贴机制,提高基层中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人才的待遇,缓解目前严重的中医药人次匮乏问题[4-5]。
③重视教育与培训, 提升基层中医队伍能力水平。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队伍建设,创新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中医药事业较快和可持续发展[6]。 鼓励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中医药学生定向免费培养,不断加强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次队伍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水平,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现有中医人员的培养,加强中医药专业的继承教育与在职教育[7]。
④广泛宣传,大力弘扬我国中医传统文化。 进一步巩固中医药群众基础,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科普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认识和接触中医药[8]。 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基层服务的优势, 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一方面积极开展义诊宣传活动,现场进行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服务活动,另一方面抓住中医药客观可靠的临床疗效,例如遇到流感这类情况,可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免费向基层居民派发中药汤剂,提高中医药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