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生态包装设计的发展之旅

2020-01-19黄洁邵煜涵

绿色包装 2020年11期

黄洁 邵煜涵

摘要:在生态保护的时代背景下,“绿色”“健康”“环保”等词语热度持续升温,人们的日常消费也更加倾向于绿色产品,包装设计的绿色化与生态化已经成为大众的日常所需。刘文良教授的学术专著《绿色与安全:生态包装设计论》,进一步规范了生态包装设计的科学理念,倡导生态包装设计的文化升华,凸显生态包装设计的应用价值,为未来包装设计的生态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加科学的遵循。

关键词:《绿色与安全:生态包装设计论》;生态包装;发展之旅

中图分类号:TB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0) 11-0065-04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国际标准制约下我国绿色包装设计的优化策略与方法研究”(XSP18YBC15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老年人药品包装视觉传达无障碍设计研究”(18A261)。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packaging Design——Reading Liu Wenliangs Monograph “Green and Safety: Discussion on Eco-packaging Design”

HUANG Jie, SHAO Yu-han(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China)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era, the words “green” , “health”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terms continue to heat up, and Peoples Daily consumption is also more inclined to green products, packaging design of green and ecological has become the daily needs of the public. Professor Liu Wenliangs academic monograph “green and safety: On ecological packaging design”further standardize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packaging design, advocated the cultural sublimation of ecological packaging design, and highlighted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cological packaging design, for the futur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packaging design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provides a more scientific follow.

Keywords: Green and safety: On ecological packaging design; ecological packaging; a journey of development

近些年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包装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在其高速发展时期,“绿色”“生态”“环保”“智能”“创新”等成为我国包装市场时刻变革的着重点和新挑战。在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每人日均包装消耗量和垃圾产生量巨大。据中国生态环境部针对环境质量发布的《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年报》显示,2018年,200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为21147.3万吨,而其中的三分之一都属于包装性垃圾。面对如此骇人听闻的庞大数据,做好包装工作,对包装进行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刻不容缓,已经成为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正是基于我国绿色包装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文良教授,凭借多年对该方面学术的深入研究、深刻认识以及对于绿色包装设计的实践,于2018年9月,出版了其研究专著《绿色与安全:生态包装设计论》(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下文简称“《绿》著”),就生态包装发展的理念思想、常见困惑、创新方法、应用实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为我国当今以及未来包装工业生态化发展提供了相对精准的科学指导。

1 规范生态包装设计的科学理念

由于我国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受破坏,导致资源急剧减少,污染问题频发,人们的生存环境“危机四伏”。我国生活垃圾中的包装性垃圾一半以上属于过度包装甚至豪华包装,这是导致环境引发严峻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绿色包装的倡导有些噱头化、肤浅化,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绿色”,而是将绿色生态包装的设计理念完全抛之脑后,行为上毫无束缚,思想上随心所欲,其表面上留下的却只是一纸形式或一种摆设。《绿》著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关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的精神,针对包装生态设计理念展开了详细的引导和诠释。

《绿》著严谨深刻地指出,必须科学地界定生态包装的“绿色”,做到真正的“绿色”发展。先前学术界和业内定义的绿色包装内涵较为片面,它可能仅仅让人们在思想上停留于对“低碳环保”的基本认识,而生态包装,作为绿色包装的延伸和拓展,实质上不能只停留在绿色包装原有的基础功能上,它还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健康以及资源的循环和再生利用,如此方能更具包容性、精确性,更能体现绿色包装发展的趋势与需求。因此,“绿色包装”称之为“生态包装”更全面、更合理、更能满足目前人与自然的需要,从而达到可持续性长久协调发展。刘文良还指出,对于生态包装而言,包装材料是否绿色环保、包装结构是否合理简约、包装储藏是否节省空间等等,都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绿色生态设计是人们对于未来的思考与探索。”[1]就如在《绿》著中所写,“安全”被认为是生态包装的又一关键内涵,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智能设计才是带领生态包装飞得更高的羽翼。依据我国包装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科技网络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主动利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生态包装智能化设计,将设计理念合理植入“互联网+”思维,提高生态包装的品质,增大智能化包装的安全性、功能性和可靠性必不可少。在智能与安全两者的契合关系中,现代包装设计对“生态理念”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以做到真正的“绿色包装”。由此,生态化包装设计理念要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绿色”与“安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广泛传播与发扬,使其更加深入人心,让全国人民合力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2 倡导生态包装设计的文化升华

在包装设计领域中,对生态包装的策划尤为重要,比如说,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设计要素,文化作为设计的魅力之源等等,在设计元素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品包装有他们的“参与”更能體现出其作用、特色与价值所在。《绿》著指出,色彩是包装设计最重要的传达语言,也是产品促销强有力的表现手段。色彩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消费者不同年龄段心理对色彩的关注,在包装设计中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色彩元素良好的、和谐的搭配设计,是打动消费者进行产品购买的关键因素,进而有效地提升商品的附加值,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包装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古老文明的民族,不仅拥有着深厚的文化遗产底蕴,而且还拥有着丰富的亟待挖掘的传统设计元素。”[2]的确,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着大量悠久、深厚的文化精髓,生态包装设计完全可以从中提取优秀的文化元素与民族资源。“在今天这样一个技术至上的数字化时代,把握包装设计的文化性,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特别是地域文化之精髓同现代设计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既符合当今人们审美情趣,又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集实用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包装作品显得尤为重要。”[3]做有根的设计,将生态包装设计作为传播文化元素的一种载体,这对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的使用和呈现至关重要,体现出其地域化和民族化特征,同时这种融合也将使生态包装的设计“简而不单”,更有特色,更有趣味,更有辨识度,更具生命力。在《绿》著中,刘文良深入研究了如何将中国传统哲学阴阳观、五行色彩、中国结以及神话题材等多种文化元素进行提取与巧妙运用,让包装设计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做好生态包装设计,若想让其充满情感、更有温度,离不开浓厚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用心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包装设计可以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传播和继承的精神实质,以此升华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影响力。毋庸讳言,好的包装设计,便是将人与物还有文化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更贴近生活,更具简洁、美观、灵动、大方、创新等特点。三者的紧密结合,使得生态包装设计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有内涵,也由此进一步突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与审美,以及满足了大众的情感需求和民族认同,助力我国由包装大国走向包装强国。

3 凸显生态包装设计的应用价值

绿色生态包装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将生态设计理念深入人心,然后最终落实到大众生活,回归到大众视野。在《绿》著“下篇”中,刘文良主要以案例实践应用的形式进一步对生态包装设计进行具体全面的阐释和辩证分析。

《绿》著指出,在“安全”的视角下,当智能与包装相遇磨合出炫丽火花时,便为生态包装开启了一道安全屏障,这使得包装结构的优化不仅对药品质量的安全保障和消费者服药过程的安全保护提供了稳定性,使安全性更可靠,还满足了药品使用的便捷性等其他人性化服务要求。在针对老人这一群体进行药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作者深刻认识到大部分老人因年迈导致眼部机能衰退与不断下降而无法准确捕捉用药信息的关键问题。由此,为达到药品包装内外构造的功能与目的,结合科学技术的进步,作者针对老年人身体习性与生理机能的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基于疗效安全的“信息无障碍”设计、基于服用安全的“使用无障碍”设计、基于心理安全的“情感无障碍”以及基于环境安全的“回收无障碍”设计,从而可以使老年人药品包装更具科学性、技术性、保护性、便捷性和环保性。针对老人服用安全的使用无障碍设计,宜于从智能化的角度进行创新设计,为药品包装的便捷与安全性开启明确导向和有效手段;针对心理安全设计,可以借助图形和色彩的巧妙运用,调节患者心理,为患者带来心理抚慰和战病信心,使得药效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针对环境安全设计,可以建立无障碍包装废弃物回收系统,使得绿色可持续性包装材料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作者进一步研究指出,与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无障碍生态智能化药品包装相比,为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药品包装设计恰恰需要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障碍。由于儿童心理尚未成熟,童心未泯,对大千世界各个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很有可能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偷食”药品。意识到这一点,对药物包装合理适度地进行“障碍性设计”非常有必要,使得药物对儿童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另外,对儿童益智性设计的特殊教育也是生态包装设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儿童的智力发挥与开发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与中华民族传统元素结合,可以更好促进生态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视角下,将生态包装设计做到“减量化”极为重要,无论包装材料多么绿色环保,如果包装设计得过于复杂,耗材过多,那也绝对不是生态包装。《绿》著中,作者以无印良品设计为例,对其包装材料、造型和结构、图形与色彩的减量化进行了详细论述和实践应用,充分阐释了无印良品包装顺应时代、以人为本、简而不减的极简主义设计思想,指出无印良品包装设计从包装功能、造型结构、使用材料、视觉元素等方面都真正印证了生态包装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生态包装设计提供了非常好的启示。

4 结语

目前,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实现包装生态化发展,切实推进绿色包装设计是必然要求。“未来的包装设计,应该充分利用5G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可能性,在进一步强化包装智能设计、减量设计、安全设计和体验设计的同时,不断拓展包装设计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实现包装提质、提效,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4]科学技术的推动,为包装工业革新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的生态包装设计因而也更加满怀期待。当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引路人”或“指明灯”也至关重要,而视学术研究为学者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刘文良,将他在生态包装领域形成的创新性和突破性理论成果以专著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严谨的学术性、清晰的逻辑性、结构的条理性、科学的创造性,一定意义上为未来包装生态设计引领了新的发展航线,值得业内好好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洁,王勇.绿色生态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35(04):5-8+16.

[2]李燕.传统设计元素与包装设计融合探究[J].包装工程,2020(10):280-283+290.

[3]刘文良.绿色与安全:生态包装设计论[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38.

[4]刘文良,陈翘楚,胡泽艺.5G赋能包装设计创新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