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因溯果,指引阅读
2020-01-19祁陶宇
祁陶宇
“大语文” 时代的到来,让语文学习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而多种决定语文学习水平的因素中,阅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来了解一下孩子语文阅读出现常见问题。
【案例】
进入四年级之后,昊昊开始出现了偏科问题,他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是语文却越来越差。昊昊不喜欢语文,尤其是做阅读理解。有一次,老师给了同学们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做一篇阅读理解。昊昊东张西望,左看看又看看,就是不看文章。经过老师的提醒,昊昊才低下头开始看文章,他草草地看了一遍文章就开始答题,没一会儿就把卷子交上去了。老师一看五个问题虽然都写了答案,但主观题的答案就两三个字,一些让从文中画出相关词句的问题更是随便乱画的。
【案例分析】
案例中昊昊做阅读理解有两点问题,一是没有耐心,一到做阅读理解就看不进去,这主要是由于他对阅读不感兴趣导致的;二是读不懂,这主要是由于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导致的。想要解决昊昊的阅读问题,就必须从培养阅读兴趣做起,其次要打牢基础知识,补足词句理解的薄弱点,这样才能走出因为不喜欢阅读而读不进去、因为读不进去而读不懂、因为读不懂而更不喜欢阅读的恶性循环。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孩子是否掌握了阅读技巧,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具有较强的情感领悟能力,是否有较完备的知识结构等,都成为影响孩子阅读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在课外的时间进行广泛阅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
激发自主阅读兴趣,让孩子读而不厌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能否理解,与阅读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对学习感兴趣的孩子,在学习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他们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学习活动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家长不要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过多地约束和控制。而是要迎合孩子的心理,给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正如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所说:“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您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有些家庭中,父母自己也不读书,下班回到家就一直拿着手机看,看小视频,打游戏,刷微博等等,却忘了这一切都会被孩子看在眼底,记在心里,学在身上。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读有所得
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应包含阅读内容、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阅读内容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孩子喜欢的作品。时间上,建议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分散就是利用点滴时间,见缝插针,读上一段或一两句,古人就有“三上(宋代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 “三余(三国董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读书之说;集中就是利用集中的时间比如假期等读较长篇的作品,建议放在临睡前,因为读书需要静下心来,而入睡前是一天中最为宁静之时,是大好的读书时光。
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阅读时,只知道读而不会思考就像吃饭而不能消化,是没有意义的阅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先生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这要求孩子在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一边读一边想,还要一边做圈点勾画。第二,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记录构思巧妙的文章结构,写下阅读心得。第三,要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批注下来,积极思考,还可与父母、朋友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掌握阅读的核心技巧,让孩子读而得法
掌握概括的方法。如果有人问你《诗经》三百首讲的是什么内容,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孔子只用了三个字:思无邪。这就是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贯穿整个阅读中的重要能力。在阅读中,概括文意时只要掌握利用标题、找中心句、找反复出现的重要词语、抓过渡句、抓主要人物这几种方法并熟练运用,孩子的概括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学会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阅读理解很多时候要求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个时候孩子就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分析、判断,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上文中找答案,从下文找答案,就近找答案,有的时候难度更高一些,需要同时联系全文,找到与理解点有联系的地方,发现文章的脉络,理解内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来运用这种方法才能逐步形成定势思维,提升理解能力。
学会结合生活谈理解的方法。阅读理解中常常会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看似简单,实则灵活多变。很多孩子做阅读理解只是为完成答题任务而做,让他们谈看法、谈观点时他们常常脑袋一片空白,更别提联系生活了。所以在遇到这类问题时,父母可以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一是因为父母没有答题的压力不会为答而答,二是父母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对事情的体验和感悟也更丰富,会让孩子看到不一样的角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正反面联系、自身联系、联系他人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学会从关键点找情感的方法。文章的思想感情,简单来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很多孩子由于阅读量有限、生活经验少等原因,在阅读时一遇到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很苦恼。阅读时,要重点体会和感悟这些句子,从中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些方法和技巧需要孩子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有意识地去发现、归纳、总结,然后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这样孩子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作为父母,我们不要给孩子设限,只要是思想健康、文通字顺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依据自己的喜好广泛地阅读,陪伴孩子,引导孩子,从而不断提升孩子的閱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