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研究
2020-01-19倪伟
倪 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0)
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因此应从职业角度出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培养模式,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培养体系。其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有别于传统教育体系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高职院校理论教学基础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渠道,是高职院校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方向,因此为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学徒制培养模式为主要发展方向。
一、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有效培养出拥有高素质、高技能、专业态度高的优秀人才,进而为实现课堂教学与市场发展的全面对接提供助力,使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从而为院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搭建系统完善的育人平台。进而使现代企业更加关注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企业后备人才的储备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理论层面上,现代学徒制延续并优化了传统学徒制模式,落实了言传身教、立德育人的教育原则,在企业师傅将专业技能及经验传授给高职学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及特点,从而对所实习的岗位充满信心,并从心理层面上,提升了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与认同感。而从职业教育层面出发,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能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人才培育方式,培养出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学生教育与现代企业的生产现状、发展趋势相融合,以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向为核心,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理解并了解相关产业的行为准则及行业规范,进而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切实实现自我探究,自我反思及自我优化的教学目标。
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虽然革新了传统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引入了现代学徒制,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在校企合作客体的选择上,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培养方案,从而使“学徒制”模式的有效实施受到制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主要以企业的生产为主,难以集中力量,推进学徒制的有效落实,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期间,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难以深化或延伸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从而导致在院校将学生的管理权交给企业后,忽视了人才体系的构建工作,使学生沦为企业生产加工的“人力工具”。最后,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构建校企合作网络平台的意识,缺乏对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视,从而难以有效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设施资源,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缺乏对市场导向的重视高职院校在应用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仅仅以就业率为主要导向,忽视了行业发展对专业教育的推动作用,导致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流于形式,难以真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常存在专业知识与岗位要求相脱节的问题,导致企业师傅不得不从最基本的岗位知识入手,极大地降低了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质量与效率,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与岗位技术的更新速度难以达到有效的统一,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教材编制与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材编制工作呈现出编制缓慢,更新乏力等特征,这与现代企业技术快速发展的“规律”相对立,从而导致现代教育内容始终落后于企业的技术升级或更新。最后,在实践教学阶段,企业师傅的教学重点虽然贴近市场发展需求,却仅仅局限在基层岗位工作层面,无法全面整合并应用高职院校的理论知识,导致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的相脱节。
(三) 教育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生产需求难以得到系统的统一,无法通过简单的合作交流实现有效地融合。首先,在合作内容方面,高职院校的关注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企业的关注重点是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虽然利用校企合作或学生实习的方式能够有效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却难以深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内容。导致高职学生依旧难以把握已有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致使学生缺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利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全面开展。其次,由于院校与企业在需求层面上存在分歧,导致学徒制培养模式缺乏系统统一的教育体系,严重影响学生对行业技术及管理的认识与理解,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及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有效应用现代学徒制的策略
(一) 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在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视,需要从实践层面上,整合高职教育与企业生产间的需求,从而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质量。首先,构建系统完备的校企合作网络平台。并以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策略为主要抓手,寻找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企业。其次,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及人才储备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整体层面,企业应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参与不同岗位的生产或管理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岗位工作中,企业师傅应根据具体的培养需求,以高职教师的理论教育为依托,逐渐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与实际,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主要指高职院校要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升校企合作质量。首先在教材编制环节,高职院校应以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专业教材的主体内容,进而结合拥有动态性、灵活性及鲜明性的电子教材,使学生及时了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其次,在课程设置层面,高职院校应以企业的发展需求,作为课程编制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课程跟随行业走、培养跟随时代走的发展目标。最后,在实践教学层面,企业师傅应在校企交流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理清现代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升学生对行业发展的整体认识。
(三) 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源于传统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常存在企业师傅难以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教育和生产工作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与现代企业应在加强教育合作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体系。首先,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间的交流力度,使岗位工作充分论证课堂理论。譬如,高职教师在学生岗位实习前,利用远程教学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阐述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其次,现代企业与高职院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理论应用、职业素养、个人表现等多个层面分析学生的实训效果,从而调整现有的学徒制模式,使其更适应企业与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