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行业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路径分析
2020-01-19危晓琴
危晓琴
(核工业二0 八大队,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近几年来,地勘行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包括地质勘察以及工程勘察两种类型。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的地勘行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地质勘察方面,致使自身勘察业务范围逐渐走向萎缩态势,各类建筑项目工程中的地质勘察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为了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地勘行业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勘察理念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科技,旨在提升地勘行业的勘察效率以及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1 我国地勘行业发展现状
1.1 地质勘查的概念意义
地质勘查又分为区域性地址勘查、海洋地质勘查、地热勘查、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以及环境地质调查等多种类型,虽然地质勘查的种类众多,但是只要结合地质勘查的具体运用途径即可快速区分其种类。新时代背景下的地质勘查将地质观察研究作为基础,结合目标要求,秉承着短时间、高效率的工作原则,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勘探目标区域。当前最常见的地勘技术包括测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以及坑探等等。
1.2 地勘行业的发展概况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矿业陷入停滞发展状态,因此地勘行业几乎消失,但是随着后续国际经济回暖,地勘行业快速解封,从凝滞状态迅速恢复到预期的发展形势。结合我国近年来地勘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截至2015年,我国地质勘查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899.3 亿元。其中,油气矿产勘察占比70%左右,仅有少量的资金被投入到了非油气地质勘查领域。除此之外,今年我国的新发现固体矿产大中型产地较之同期增长12.97%。
1.3 地质勘查的资质条件
随着我国地勘技术的不断精进,地质勘查资质的区分愈发严格。现阶段,国内地质勘查资质主要分为综合地质勘查资质以及专业地质勘查资质两种类型。首先是综合地质勘查资质,该种类主要包括了区域、海洋、石油、天然气、矿产、水文、工程以及环境等地质调查资质;而专业地址勘察资质包括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航空、遥感、地质钻坑以及地质实验测试等地质调查资质。
2 地勘行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用
2.1 保障企业生产运行
地勘企业的生产基本上离不开各种机械设备的支撑,为有效避免无合理设备可用的情况发生,地勘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综合设备管理行为的规范性。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提升了我国的资源开采进程,结合实际需求,企业必须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及生产需要,以此保证地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此外,合理的选择机械设备是保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前提之一,同时也是设备管理最主要的作用体现。
2.2 减少地质勘测损耗
关于地质勘测损耗,无外乎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科学的设备管理可有效降低设备损耗,且节省设备维护运行的投入成功。传统发展背景下的设备管理更注重设备的采购、配置、安装、调试以及维护保养,以上环节中,设备的养护工作较为常见。除此之外,技术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前需要认真阅读设备使用手册,正确认知不同类型设备的适用范围,基于此,切实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整体的地质勘查质量。
2.3 节省地质勘测成本
现阶段,国内掀起一股绿色发展新浪潮,尤其是地质勘查行业。地质勘查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自然生态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应当合理调整地质勘查方法,合理运用相关机械设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除此之外,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能够有效节省地质勘测投入成本,以此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环环相扣的工作环节促使施工项目形成了良好的资金周转规律,因此必须重视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
2.4 提高地质勘测效率
目前为止,国内一直在努力引导地勘行业朝着科学管控方向前进,基于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地勘机械设备管理开始尝试对科学管控意识的运用。基于科学管控意识,当前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对提升工程质量以及勘查效率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从而促进了地勘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加速实现。
3 地勘机械设备管理的现存问题
3.1 设备的调配不够合理
地勘行业发展至今,为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但是在地勘行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负面问题,对地勘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当前的地勘机械设备管理同时存在缺少应用型专业人才、缺乏采购与租用设备等问题,最为主要的还是机械设备的调配不够合理。机械设备的合理调配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设备的实际作用。
3.2 采购与租用设备不科学
在地勘机械设备的养护过程中,会出现分布老化严重却未能及时保养的机械设备。由此可见,在地勘机械设备立项购置过程中,必须重视设备的生产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并且当每一台新设备购进时,必须将该设备的编号录入数据库,避免在后续的购置过程中出现重复采购、设备饱和等现象。当前国内地勘行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其业务周期并未形成固定的体系与形式,市场需求千变万化,致使部分设备闲置,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3.3 保养与维护能力不足
截至目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技术理念的有效引进为地勘设备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机械设备的保养及维护方面。在实际的地质勘测过程中,一线的生产人员并不重视设备的养护,因此造成了物极必反的现象。对设备养护的不重视,致使机械设备的养护频率越来越高,对设备的损耗也随之加大。众所周知,地勘工作基本是在野外环境下完成,因此设备的运作条件相对恶劣,导致设备维修与养护难以及时供应,同时也为设备管理增加了工作难度。
4 设备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建立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机构
我国地勘行业中的管理机构存在管理行为分散,管理效用较低等负面问题,对地勘机械设备管理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地勘设备管理必须建立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机构,设立专职管理机构,将所有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全部统一调配到专职管理机构,以此实现机械设备的集成化管理。集成化管理有助于地质勘测机械设备的安全保障及性能保障,为地勘经济效益的提升供应有利条件。
4.2 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规章
现阶段,国内地勘行业获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逐渐得到改善。虽然改进了管理机制,但是仍然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个别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了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以及对设备本身的管理,因此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机制,用于规范技术人员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改革立项购置,建档立卡,以此规范设备的调配手续及出入库记录。
4.3 强化技术培训创新研究机制
结合我国地勘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分析,其中管理技术人员存在严重缺乏专业能力的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相关企业应当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且明确技术培养内容。通常将现场的施工经验以及机械设备养护的专业知识两个部分作为主要的培训内容,旨在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保证管理人员的全面发展质量。此外,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并以此形成合力的人才梯度,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
4.4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资金配置
近年来,国内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逐渐崛起,因此地勘行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加以利用。自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介入地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后,有效的优化了设备管理的资金配置,合理调整了投资比例,在节省投入资金的同时切实提升了地勘机械设备管理效率及其管理质量。
此外,优化资金配置能够帮助地勘行业尽快实现经济效益化大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5 结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国内地勘行业对机械设备管理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设备管理营造了优越的管理环境,同时引导地勘设备管理朝着精细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科学提升设备管理水准,在降低企业成本消耗的同时还可提高经营生产效益,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勘工程整体质量。谨以此篇,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地勘行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贡献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