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用管理为中国企业护航
2020-01-19赖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赖琦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已经主要采用信用交易方式作为主要结算途径。然而,商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令新的信用风险不断涌现,中国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寻求进一步发展,唯有通过加强信用管理相关制度,增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自身信用系数和信用风险管控能力,方能更好地适应纷繁复杂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更好地健康发展。
在商业结算方面,支付方式已从信用证为主变成了目前的信用赊销为主。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报告,截至2020 年,信用赊销在全球商业结算的占比将达到90%以上,2012 年赊销占比为82%,而三十年以前仅为20%。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企业信用证使用占比已降到了约20%以内。依靠强大信用风险数据,移动互联科技给营商环境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中国在移动互联发展上的优势可以大派用场。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已经成为重要渠道,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成为商业信用管理数据的来源之一,数据已然成为必要的生产要素。线上线下企业都专注于追踪客户流量,交易环节大为缩短,流量和客户资信信息成为企业获得客户订单和回头客的重要依据。借助于电商平台,交易双方可以迅速比对条件,匹配最适合的交易对象,信用成为促成双方交易的重要基础。通过大数据模型创建和评估,为不同企业的甄选、交易分类鉴别、商业信用资产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确保企业能够在商业信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安全性与效率。信用优良的企业将获得大量客户和流量,企业的商业信用成为由大数据、流量等具体指标组成的必需条件之一。
自2012 年以来,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应收账款额平均每年增加一万亿左右,到2019 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票据已接近18 万亿,同比增长了4.6%,回收的平均时间为55.7 天,同比增多了1.8天。当前我国公共信用体系和金融征信体系受到关注较多,商业信用体系依然有待加强。在市场上竞争日新月异,信用交易已成为中国企业赢取订单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在以买方为主的市场环境下,赊销已然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商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我国企业对交易的客户无法进行较为细致的资信调查,定金与尾款的额度管理和审查不尽合理,应收帐款监控不够及时有效。我国企业平均应收账期从2016 年的68 天增加到2017 年的76 天。国内企业每年签订约40 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企业在国内市场进行交易的话,货款回收通常需要90 天左右,大约为外销市场回收时间的二到三倍。这样的周转率导致国内企业一年只能周转四次,不仅使交易的规模有所限制,也沉积了不少投入资金的成本,还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目前国内企业仍然需要更加完善的商业信用理体系,两家商业企业之间交易不得不准备一部分资金或定金,要么必须有商业银行提供授信来支持这些交易。在许多商业交易当中,交易双方其实都在操作着同一批货物或者同一类产品,然而却需要多笔资金为这些交易来支撑。因此,可以适度引入供应链金融等商业信用模式,每一个在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能建立自身商业信用评级,从而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令金融杠杆率下降。同时利用大企业的信用价值创建相关的商业信用体系,通过大企业的信用带动相关的中小企业,令中小企业先保证基本的生存问题,同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问题。
在当前市场上,我国企业面对的是一个以买方为主导的市场,企业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客户信用风险,根据行业和自身条件制定出一套适合的风险控制体制和规则,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由客户履约能力带来的风险。客户信用管理的重点之一,在于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估,采用相关信用分析技术和模型评测,通过企业信用专家筛选评估。通过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可以把信用风险控制较低限度范围,保证交易的整体盈利。加强对客户资信管理工作,搜集、存储及评估客户的信息。通过多个专业咨询机构及时了解和摸清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信及偿付能力等重要信息。客户资信管理保持在一个动态更新的状态中,不仅要有及时录入新客户的信息和资料,还要及时审查和评定老客户的资信情况。当前,中国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风险管理体系,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源和财力等原因大都没有相关信用管理的完备机制。为此,这些企业更应从事前筛选、事中管控、事后处理等多方面进行信用风险管控,才能规避客户违约风险,从而确保应收账款及时回收。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是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提升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规避经济风险的重要支撑,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十分重要。更多优质信用服务的供给才能保证中国在商业信用服务产业链运转畅顺。中国需要涵盖信用征集、调查、评估、信用咨询和管理等多业态商业信用全产业链的相关体系。引导信用评级和咨询企业和机构增强行业分析和调查研究,更好地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和可靠的信用服务。利用中国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优势地位,提供数字化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信用服务的水平。通过行业协会等机构和组织,适当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信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守信主体的激励,鼓励银行、保险公司对信用等级高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服务上等方面提供优惠,从而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保障产业链与供应链环节上的各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