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生成性”研究

2020-01-19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成性思政情境

张 静

(阜阳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一、问题与背景

近几年,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网络等新型通讯传播媒介的带动下,教学形式和内容都有了与时俱进的变革。教学短视频的微课更要求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并伴随着“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不胫走红,新型的课堂和教学模式正呼唤着“学生中心”的理念,动态的、生成性的、过程性的生成性教学不论从教学理念,还是从教学方式上看,都是目前高校思政课堂革新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以往的高校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教学设计花哨而实际效果较差。“动态生成性课堂”往往为了生成而生成,并没有真实地去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性格心理、情感态度等方面;教学环节花哨繁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流于形式,并无真正的观点碰撞和认知冲突产生;生成效果不明显,依然是“教师本位”下的教师话语主导,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需要用“生成性”的教学思想来构建具有生长性的生机勃勃的课堂,构筑学生生动的“认知体验”[1]。

二、生成性教学

顾名思义,“生成性”强调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首先,“生成”与预设相对,摒弃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按照教案的剧本主导课堂教学进程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有其判断、选择、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作为学习主体具有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发掘自我潜能的自由和责任;谁也无法取代学生自身来获得成长。

其次,“生成性”还有动态的、生长的含义。“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不仅仅是外显的明确的社会科学知识,学生的生活和履历情境等个人的缄默知识也是其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自我组织,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种真实的“生成性”的动态课堂过程中,学生面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会有各种不同的情感、态度、观点上的反应,而这些真实的课堂反馈不论正确或是错误都是一种恰好可以为聪明的教师所利用起来的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合理巧妙的利用即时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对于了解学生真实的认知基础和水平,破除学生的“前概念”,真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具有重要价值。

三、建构高校思政课“生成性”课堂的条件

1.合理预设教学目标

一是目标要立足于学生。所谓能立足于学生,一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达成学生的认知体验。二是要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生成情感和认知体验的背景。可以结合我国在抗击疫情期间的素材来引导学生。二是目标要具有可生成性。在“有效生成”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应该清晰明了,避免含混。

2.创设情境 体验生成

生成的过程需要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则必须真实自然。一是课堂教学应该重视规划好教学内容的导入、讲授、学生讨论、解答问题等相关内容。二是合理分配时间节点。教师的讲课时间要适中,太少无法完成预定任务;太长学生容易倦怠。预留给学生时间进行讨论、回答问题、解析重难点。三是切忌重复已有内容。教师可以把自己的 PPT 等材料预先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阅读和学习。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更多去关注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问题和学生疑惑的点,重点讨论与互动。

3.及时整合课堂资源 总结升华

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关注生活,激发兴趣;将学生带入情景,引导思考;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冲突互动,并点拨生成。高校思政的“生成性”教学课堂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根据生成过程中学生真实的体验反应,机智而富有教学艺术的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洞悉学生的心理,巧妙地抓住课堂的生成点,了解学生正确或错误认知反馈背后的认知基础,相应地做出合理的引导和调整。

四、建构高校思政课“生成性”课堂的要素

真正的思政课堂要求学生切实地参与和体验的生成,需要学生和教师思维与激情的投射,也就是需要学生自发地被吸引进课堂情境,有投入思考、参与交流的兴趣与激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有所感受有所收获。这需要教师是一个艺术的设计者,智慧的洞察者,机智的启发者。

1.出彩的教学情境设计

确保课堂的“有效生成”很重要的是在教学目标预设合理的基础上有一个出彩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的出彩不是指设计形式和环节的花哨,其出彩主要体现在针对学生的兴趣情感和心理特点能够切实地吸引学生投入思维与激情从而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一方面,学科知识的导入、探讨等应该合乎逻辑结构和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说问题的提出和导入要自然贴切,是学生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的问题。此外,对问题导入后知识的探讨也应该是有层次设置而循序渐进地展开,保证学生有思维的投入与参与,并且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与自信;也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究主动性;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来看,问题的提出和探讨要以学生原本的认知为基础,又能完善发展原本的认知,纠正错误认知从而形成新的科学认知。也就是说,课堂内容的展开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具有可行性,并且自然生动而为学生所喜欢。

首先,教学设计的情境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通过对教材的整合能够将本节课堂所要探讨的知识内容通过教学情境和课堂素材的呈现被启发和探究。其次,教学情境的设计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才是其教学情境设置的目的,设计的情景应该清晰并层层推进,每个素材都可作为一个启发点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课堂的推进,最终促使本堂课预设目标的大体实现,学生课堂认知和情感体验的生成。

2.思维的积极投射

真正生成性的课堂必须有学生和教师的思维和激情的投入才会充满生机。政治课本身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且兼负着一定的德育与教化的任务,难免会有些单调乏味,要想切实做到“有效生成”的课堂体验,除了在出彩的教学情境设计的基础之上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要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课堂有了激情才有了生机,生成课堂的体验才有可能[2]。

而学生思维和激情的投射不仅需要一个出彩有趣且环环相扣引发学生一步步探究的教学情境,更需要教师的敏锐洞察和适时巧妙的启发点拨。教师要能融入学生一起学习进步,又是一个机智的引导者,给予点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开放式地讨论交流能够碰撞思维的火花,体验合作的快感;使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导下触碰一个又一个生成点,不断探索深化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在思考和交流中碰撞出创造性的思维,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激情和收获的满足感。高校思政课本身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且兼负着一定的德育与教化的任务,处理不当容易单调乏味,要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课堂有了激情才有了生机,生成课堂的体验才有可能。首先,思维的投入需要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参与进教学情境的主要动力。其次,课堂还应该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舒适、怡情的探究环境,鼓励学生开放的思考和发言,允许观点的多元化“具体来说,在生成性师生互动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点’”[3]。

3.课堂资源的及时整合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甚至是错误的认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中也是对信息不断加工、整合和内化的过程。要想有效地生成对科学概念的认知体验,首先,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也就是“前概念”[4]。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机智而富有教学艺术的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洞悉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正确或错误认知反馈背后的认知基础,相应地做出合理的引导和调整。有效生成的课堂中,教师不能轻易放过学生的错误,每个学生的错误认知背后都会有其相应的原因和认知背景,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认知基础,才能扭转错误,有效生成对科学概念的认知体验[5]。

五、“有效生成”课堂具体策略

高校思政课已经逐渐摒弃原始的说课本的单调,变得更加开放、民主、生机勃勃。教学中动态的、瞬息万变的课堂要想有效促成学生体验的生成,还需要聪明的引导者在课堂中的具体策略。

1.思维的“草场”不设边界

若是把学生比作追逐知识牧草的羊群,在“生成性”课堂中,对于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应该不设边界和障碍。教师在学生参与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就情境中设置或是引发的问题做发散、多元的思考,尽量在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交流过程中不予负面甚至是正面的评价,允许并鼓励各种想法与观点,在学生讨论结束后一起来整理、思考、评价。

教学的发散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之上,学习的方式也不一定局限于单纯的授课方式,在课下学生可以就课堂上不能深入展开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参观、或是动手试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探索真理的快乐、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6]。不设边界的思考“草场”还往往拓展或深入挖掘了课堂讨论的内容,创设出新的生长点。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里的不设边界是指就某一个话题的探讨和交流,天马行空脱离话题的讨论就背离了课堂的主题,教师还要适时拉回,避免无意义的讨论。

2.善于捕捉生长点

在动态的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设计灵活的、层层推进能够激发问题的情景,然后教师要在学生的情景参与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生长点。这种生长点指的是能以某一个课堂材料的呈现,或是学生的某一处反馈,或是小组讨论中的某一个亮点为基点来引申出对进一步的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也可以是学生容易出错、疑惑的地方,以已经出现的错误认知为契机,剖析错误认知背后的经验结构,扭转错误概念为科学概念。

善于捕捉政治课堂的生成点要注意知识点的铺垫和衔接,把握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合理把握整合教学内容,巧妙利用教学材料来捕捉生长点,逐步深化对问题的探究,需要教师娴熟的内容把控和课堂驾驭能力。

3.以“体验”代替“告诉”

高校政治课“生成性”课堂重在认知体验的获得,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直接告之结果和说教道理,更侧重让学生自主参与进教学情境通过课堂呈现的各种材料自己来理解感受讨论,生成认知体验。

这种体验要求学生实地参与、思考,投入情感和智力,对参与的过程有所体验。学生从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提炼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思考、加工、生成自己的观点;再与同伴之间交流探究,进行思维的碰撞,修正自己的认知;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升华认知[7]。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基础对情景中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和感受,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基础和经验背景,自由开放的课堂交流氛围有利于产生多元的观点,思维的互相碰撞利于带来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获得生动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在交流中发散思维、开阔视野。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更倡导以一种自然生长的态度让学生自发地去体验和感受。减少使用讲授的方式,更多地以直观感知的方式为主,将教学素材呈现给学生,直观地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且适时给予启发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帮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生成“认知体验”来提高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生成性思政情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思政课“需求侧”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