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传播生态下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转换与重塑

2020-01-19俞霖铃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话语政治思想

俞霖铃

(武警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介形式产生发展,信息传播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随着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传播信息的方式得到了全方位的变革,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全新的环境,面对全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促进工作的活力全面提升,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新技术,强化其吸引力和时代感。”自媒体具有碎片化信息传播和话语表达的特点,能将受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是发展机遇,也是新挑战。

一、自媒体碎片化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

传统媒体所发布的信息有明确的价值观定位,符合主流价值观趋势,是在专业的新闻采集和新闻编写部门共同配合下完成的,高校师生属于接收信息的一方,在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中,位于最末尾。随着社会阶层分层的细化,媒介的受众也得到进一步细分,当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开始衰落之后,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产生并发展,呈现了显著的媒介碎片化特点。人的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和影响的,由于传媒媒介的主要特点是碎片化,因此习惯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受众,相应的阅读习惯也是碎片化的。所以,高校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会受到自媒体碎片化特征的影响,而且获得信息的路径较为固化,使当代大学生思想和政治层面的认同趋于消融,正在重新建构。

1.碎片化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话语表达是教育者开展工作的主要媒介,表达了阴性的社会文化,并且正在重新建构社会文化。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遇到了各种新的问题和情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必须积极传递主流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促进全社会对主流价值观表示认同,确保高校的意识形态是安全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传统媒体是一脉相承的,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均特点鲜明,比如,有宏大的叙事方式、规范的话语表达方式、语境较为严肃,其向全社会传递主流价值观[1]。大学生在网络时代,对于自媒体细小的叙事和隐性教育更为依赖,互联网语言具有随意、新奇、幽默、简洁等特点,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社会本位、独白特点,集体主义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正在慢慢被解,受到自媒体的影响,发展乏力。

2.碎片化传播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解作用

高校师生在传统媒体时代中,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固定,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渗透力。但进入自媒体时代之后,因为信息的采集、编写、发布都是同一个主体,在社交平台中,所有人都能运用现代软件终端和技术来快速实时地传播信息。再加上自媒体信息发布者的素质并不统一,提供的信息缺乏深度调研和对未来的研判,往往没有前情提要,有些为了追求高点击、高关注,而将事件中能吸引人的部分截取发布,可能会产生和现实有很大差异的新话语,甚至会改变图片和文字符号传播信息的功能,会产生较多碎片化的传播,之所以会出现碎片化传播,主要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已经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和否定的态度,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有全新的要求。在自媒体碎片化互动进一步得到加强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发挥较大的影响力。作为自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大学生的评论中会有鲜明的态度和观点,经过一代代的传播,那些没有经过审核的自媒体会将非理性的、歪曲的、具有煽动性的信息传播出去,在很短的时间中,舆论危机就可能被引爆,大学生的理想和价值观会受到影响,也会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控和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2]。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应对自媒体碎片化的策略

新生事物被受众接受,需要经历较长的历程,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也经历了负面理解到工具到网络时代的认知发展历程。最初,自媒体被认为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与手段,目前已经广泛被社会大众应用。随着自媒体的传播范畴不断扩大,在其环境维度方面,受众延伸出了自己的个性和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究自媒体话语碎片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利用其积极作用,全面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达到精准化传播信息的效果。主要需要做好下面三方面的工作:

1.在自媒体环境需求的导向作用下,创新和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产生的环境为高校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语境,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遵守其基本原则和话语规律,坚持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这一基础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人,发挥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从而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点,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依据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高校大学生思想的发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育的结合,引领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大学生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坚定的理想信念[3]。其话语体系要融入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这是其和普通教育话语的主要差异。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有明确的学科逻辑和建构思想的特点。在自媒体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独立的话语权。要想强化影响力,就必须积极建设内容,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用具有创新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面貌展现在自媒体平台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话语,一方面,要参考已有的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要借助网络化、生活化的新模式,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强化其感召力和生命力,使其能得到广大大学生的认可。所以,在自媒体环境中,对思想政治工作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表现。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要对虚拟场域高度关注,也要关注现实场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述要具有包容、开放、契合时代发展等特点,也要注意,话语表达并不是无规律的、随意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过程中,要秉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吸收其他话语体系中合理的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进行全面创新和优化,同时,必须保证话语内容具备意识形态特点,彰显党和国家的意志。也就是说,不管处于哪个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都要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

2.为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管理制度提供相应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表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而相应创新,完善手段、体制、方法、形式、体裁、内容、理念等,强化针对性和实际效果。要积极迎合传播的受众细化、差异化发展趋势,建立并完善传播的新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自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特点开展相应的创新,首先,要将分众引导的工作做好。大学生群体也会分为各种类型,分众引导指的是对不同群体,要应用不同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教育效果发挥出来。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融入大学生喜欢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内容,使其注意力能够被吸引,从而强化对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能培养科学思考问题的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质,构建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且坚定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其次,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传播需要依靠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思想宣传工作,要更为注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自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智能信息推送、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和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优化。第一,大数据技术能够将教育对象的言行资料动态收集起来,能够分析和预测客体关注的网络舆情信息,从而了解其思想动态。第二,要对互联网行为予以有效引导,通过网络自助服务、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的自律性,在强化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其能在互联网中获得对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益的碎片化信息,而不是沉浸在碎片化信息中浪费美好的青春年华。第三,要积极培养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互联网素质,尤其是在发生网络舆情危机的情况下,要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高度全面提升,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舆情事件。通过各种方式,使得碎片化灌输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精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最后,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其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沟通和获得信息的主要载体,面对这一新情况,高校必须充分利用和创新大学生群体话语资源。一方面,要结合数据分析研究技术,强化高校碎片化网络教育的分众引导,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更为理想;除此之外,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对很多新挑战,要逐渐促进其话语体系的内容丰富化[4]。因此,要在新的背景和环境下实现转型和创新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这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牢牢地守住底线,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安全性。

3.从“把门人”转变为服务者,构建专业的跨学科人才队伍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信息冲击,鉴于此,高校大学生获取和接触信息的渠道被拓展,在学习知识方面,师生不再处于非平等的地位,大学生通过类型丰富的网络平台,能够多渠道获得所需信息,并结合本身需求,筛选和研判信息,强化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从传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因为自媒体具有互动碎片化特点,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教育者能结合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相应调整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并合理规划之后的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全面提升。教育者不再像之前那样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威,也并非传统信息和知识的“把门人”,其主导作用会朝着服务者、引导者的方向转型发展,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通过向被教育者灌输碎片化的信息,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成效。

三、结语

通过互联网以碎片化的方式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还要有新闻传播学、心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人才的支持,他们之间能够互补,各自的优势可以最好地发挥出来。总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教育者要熟练应用专业的教育方法和专业理论,还需要学习大众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明确传播学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知识;熟练新闻学中新闻采编的专业技术;熟练应用现代化的新兴软件,还能够制作音频和图像。所以,现阶段,高校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特点,细致研究相关工作开展的方法,积极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勇于创新探索,深化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夯实相关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够积累经验,获得成绩,因此,要加强实践对理论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能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能对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进行积极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拓展和延伸教育阵地,丰富教学内容,使线下和线上能实现无障碍交流,课堂上和课堂外的教育能实现无缝对接,各方面的积极成效均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话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