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1-19姚名盼邬旭东

治淮 2020年9期
关键词:节水型县域节水

姚名盼 邬旭东

(作者单位:上饶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334100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33001)

一、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通知》的要求,到达2020年,河南省40%以上县(区)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标准。按照工作安排,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对河南省2017、2018年度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二、现状

1.基本情况

河南省共有159 个县(市、区),2018年完成县级自评、省级验收和公示等建设验收程序并报水利部备案的县(市、区)级行政区共42 个(包含2017年度9 个达标县),占河南省全省应创建县(市、区)数量的27%。

2.主要做法及成效

(1)明确目标,分解任务

河南省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全部制定了本地区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总体目标、年度任务和实施计划。河南省水利厅多次组织人员参加节水型社会培训班,并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和保障措施,扎实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

(2)因城施策,多措并举

河南省各县(区)根据自身水资源禀赋条件,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行业用水结构,切实发挥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的重要作用。其中长垣县全面执行定额用水与计划用水相结合制度,对非居民用水户下达用水计划,管理率达100%,形成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济源市在农业灌溉智能化计量及管理系统中,村级管理平台采用C/S 和B/S 集成的体系,乡镇采用的是B/S 体系,通过网络实现基础信息填报审核,用水量统计、查询等;义马市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台义马市“三同时”管理规定,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取用水的,应当制定节水措施、进行节水评估、配套建设节水设施。

42 个达标县(市、区)对照《节水型社会标准》,在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管理、加强用水计量工作、完善水价机制、加强节水“三同时”制度管理、积极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加强节水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提高社会节水意识、建设高效节水信息化平台等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3)达标建设,成效显著

河南省各达标县严格按照《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要求,完善制度建设,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用水效率、用水总量和城市管网漏损率等方面效果明显,节水基础设施、监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各达标县(市、区)重点推广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强化节水载体建设,社会节水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全社会共建的复杂系统工程,仅靠水利部门难以开展,需要水利、财政、环保、住建和发改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普遍存在相关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等问题,阻碍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更深层次上开展。如某些地区存在管理体制不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的问题,水利、住建、发改、工信、财政等多部门协同力度不够,工作开展存在困难。

2.宣传力度不足,节水减排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公众的节约用水和水忧患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但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全民水情教育和节水宣传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和引向深入。某些地区存在部分中小企业节水意识不强,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网漏损率较高,维修手段落后等情况,造成了城镇生活用水的浪费。

3.农业灌溉节水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农业灌溉用水只注重源头计量,田间计量率较低。部分农业供水设施等水利工程,因建设标准较低、配套不完善,维修更新不及时,难以适应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一些地区农业灌溉水用水计量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难度大,因为农业灌溉都是分散的农用机井,没有大型的农业灌区,目前推进速度较缓慢,农业灌溉用水计量只能先在比较成规模的农业园区推广。农业计量安装方面缺少政策支持,对灌区面积和年度用水量统计缺乏重视,田间计量率低。

4.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

企业用水总量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和水平衡测试工作还存在不足,基础工作还较薄弱,部分县域企业参与节水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促进工业企业节水建设上缺少足够的调动力,缺少有效的奖惩机制和监管手段。

5.缺少资金投入和激励机制

各县区工作深度不同,资金人员配备情况差距较大。部分县域存在节水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受制于经济水平较低,又缺乏有效的奖补机制,政府与地方财政的投资难以保证形成节水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存在水利项目资金被统筹用于脱贫攻坚、节水建设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现象。

6.资料管理存档工作有待规范

有些地区资料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如存在省级验收资料不全,部分验收意见、技术评估意见、技术评估赋分表缺失,建议加强资料管理存档工作。

四、建议

1.继续加强对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监督管理

流域机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通过达标建设的县(市、区)进一步强化节水监督检查,在保持原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挖节水潜力,尤其是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方面,补足自身节水短板,认真落实整改。

2.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细化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构建水利、财政、环保、住建和发改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领导有力、责任明晰、协同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并通过多种运作机制,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社会资金等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3.强化资料管理和人员培训

部分县域存在验收意见、技术评估意见、技术评估赋分表等资料不全问题,建议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规范程序,注重细节;要加强对基层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相关人员培训工作,统一规范要求,重视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完善工作过程痕迹管理,做好资料存档备查工作。

4.进一步加强节水载体建设力度

推进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充分发挥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供排水设施基础建设,以板块推进、示范带动为主线,全面带动各行业节水工程建设。

5.健全节水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

提升监管能力,健全节水目标责任制,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加强考核,切实将节水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对节水产业的发展、节水新技术的推广以及提高节水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支撑与引导作用。

6.进一步提高公众节水减排意识

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水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政策制度,广泛深入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短缺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

猜你喜欢

节水型县域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型抽水马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节水妙想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