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闸工程管理达标创建工作初探

2020-01-19

治淮 2020年9期
关键词:划界水闸水利

王 勇

(作者单位:宿州市水利局唐河地下涵管理所234000)

长期以来,各水闸管理单位针对各类水闸特点,积累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管理经验,对保证水闸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保障水闸工程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程管理环境的变化,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聚焦水利行业强监管主基调,尽快推进水闸管理由传统的粗放型、单一型、随意型迈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应该引起广大水利工作者特别是水闸管理单位干部职工的思考。

一、开展水闸管理达标创建的必要性

为加强全省水利工程管理,2009年10月安徽省水利厅修订印发了《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皖水管〔2009〕296 号)及《考核标准》,其中的《水闸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分为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4 大类29 项,实行1000 分制。对于考核结果达到780/850/920 分值的水闸,分别确定为省三/二/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省水利厅颁发标牌和证书。

自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实施以来,安徽省大中型水闸工程的管理水平总体上有较大提升,但是也存在着达标创建工作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直管的水闸和淮南、皖南地区的大中型水闸,以及其他一些工程重要性比较突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水闸,工程管理达标升级成效显著,但在一些地方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县区,达标创建工作相对滞后,

当前,水利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客观上要求水闸管理工作必须摒弃落后的管理理念、粗放的管理方式、松软的管理手段、短浅的管理目标,逐步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保障水闸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增强水闸的生态功能。

在水闸工程管理过程中,严格对照执行全省统一的管理考核标准,对科学管理水闸,充分发挥水闸综合效益,促进水闸安全生产,保障水闸工程安全,维护河湖健康,推进水生态建设,激发水闸管理单位干部职工自觉践行新时期水利行业精神,主动学习掌握水闸管理现代化知识、技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水管单位的社会认同感、水管职工的事业自豪感和岗位成就感,争取全社会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优化基层水管单位的管理环境,缩小与先进地区优秀水管单位的差距,整体提升全省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服务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水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影响推进水闸达标创建工作的几个难题

1.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一般由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管的大中型水闸的管理机构比较健全,管理体制比较顺畅,各闸都设有专门的闸管所,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都经上级编制部门核定,财务实行独立核算。各县区大中型涵闸主要采取两种管理模式,一是由县区水利工管站(股)管理,二是由水闸所在乡镇的水利管理站代管。像这些由县区直管、水利站代管的水闸,财务上大多没有实行独立核算,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2.人员配置不符合部颁标准

岗位设置不规范、不合理,一些靠近城区的水闸,人员配备往往多于部颁标准;而另一些位置较为偏僻的水闸,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明显偏少,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

3.档案管理是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未建立标准化档案室;未取得档案管理单位等级证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工程未建档立卡;技术档案分类不清、存放无序;无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4.确权划界进展缓慢

因历史原因及受专项经费短缺的影响,一些大中型水闸特别是跨省跨县区的边界工程,划界确权阻力很大,久拖不决,已成为制约水闸管理达标创建工作的一个瓶颈。

5.未实行管养分离

闸管人员既要负责水闸的日常启闭运行管理,还要承担水闸的维修养护。再加上闸管单位本身缺乏机电、自动化等方面的技能人才、专业维修师傅,维修质量没有保障,维修效率一直不高。

6.工程观测缺项较多

未按规定周期进行工程检查,不能按规定项目开展工程观测,主要原因是闸管单位缺乏观测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观测设备。

7.管理经费不足,达标创建工作资金缺口较大

尤其是一些县区直管的涵闸,因为缺乏专项资金,只能望“标”兴叹,根本无法开展达标创建申报考核。

三、破解水闸达标创建工作难点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水闸管理达标创建实施方案

要着眼于通过达标创建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打造一批河清闸美的水利生态风景区,增强水利工程服务民生和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树立水利行业以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良好形象,展示闸管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市及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分别成立达标创建专门机构,督促协调水闸达标创建工作;闸管单位应成立专班,明确申报创建时间表。

2.促进达标创建工作均衡发展

对因管理经费紧缺的市县区水闸,适当增加安排水利工程维修经费或水利建设基金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还可以组织省直管水闸管理单位及一些先进地区的市、县区已达标水闸,从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经验传授等方面对口支援帮助那些达标创建工作压力较大的水闸,尽快扭转各地达标创建开展不均衡、工程管理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

3.落实确权划界

结合河长制,依靠地方政府及各级河长、土地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依法尽快妥善解决好水闸管理和保护范围的确权划界问题。主管部门应想方设法积极筹措专项经费,用于落实划界确权。在涉及水闸周边村民既有土地利益的时候,有关方面要依据法律、兼顾历史,反复协调,共同做好部分村民的思想工作,争取多数群众对水闸管理范围确权划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

4.完善水闸管理体制改革

试行管养分离,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由具备综合维修养护资格的第三方承包水闸日常维修养护任务,闸管单位原有职工主要负责水闸工程的运行管理,执行上级的调度指令,监督第三方完成养护维修项目内容,保障水闸正常、安全运行。对于新建中小型水闸,可以试行将管理与养护等工作采取社会化服务的形式,这样可以减少闸管单位正式在编人数,减轻财政负担,又能规范和提高水闸管理养护质量。

5.分步分类实施,重点推进

创建申报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内容繁多,标准要求严格,软硬件投资较大,内外业工作量大,仅靠一个闸管所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河长制办公室及有关方面共同支持,上下联动,合力推进。

对于现有省级水闸管理单位,除了要加强日常管理,定期进行自检、接受上级复核及不定期抽查,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管理,制定升级跨越目标,争取三级升二级,二级升一级,省一级再申报国家级,持续推进达标创建,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市县区水利主管部门要结合所辖各水闸的实际,筛选确定基本具备申报条件的水闸,从政策、技术、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部门协调上给予倾斜,重点推进、挂牌督促。对于管理基础薄弱、综合条件较差、自评测评得分较低的水闸,应制定近期中期创建目标,对照考核标准,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夯实管理基础,做好基础台账,突破体制改革、确权划界、工程观测、档案验收等关键环节,为早日具备申报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条件做好准备。

6.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水闸管理单位应创新工作思路,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对照考核标准及其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邀请优秀省级水闸管理单位有关人员上门传授创建省级管理单位的成功经验,或组织职工到先进单位跟班实习一段时间,体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激发投身省级管理单位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协调落实先进单位与拟申报达标创建单位结对帮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猜你喜欢

划界水闸水利
论岛屿对海洋划界不成比例的效果
——基于国际司法判决和仲裁裁决的研究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如何处理“争端”*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研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