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安装施工中的应用
2020-01-19邵光荣青岛卓信蔚蓝实业有限公司
邵光荣 青岛卓信蔚蓝实业有限公司
一、引言
BIM技术,通常被称作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进行三维建筑模型的建立期间,需要将工程项目各种类型的信息、数据作为重要参数开展模型设计。通过BIM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施工阶段的数字化、信息化效果,尤其在进行暖通空调施工期间,借助三维建筑模型以及数据信息库等工具,可以将施工安装过程中的操作进行详细的展现。同时,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还能简化施工流程与操作,进而减少施工期间人力、物力成本。
二、暖通空调施工期间应用BIM技术的重要意义
BIM技术的应用思路首先根据目标进行建模;其次,根据模型进行机电综合管网排布;再次,对模型进行多维度应用的拓展;最后,根据运维管理平台的开发,达到总体目标。对暖通空调设计而言,其主要体现在初期建模和机电综合管网排布的应用当中。BIM技术的应用,对于暖通空调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①利用BIM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暖通空调施工质量。具体施工之前,借助BIM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施工流程的推演与模拟。这样一来,就能及时找出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与问题。通过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就能确保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特别是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模拟,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应对措施的制定,能够提高施工期间的安全性。施工期间借助于BIM技术能够对施工所用材料进行筛选,有利于施工质量的管控。②利用BIM技术的模拟功能,可以帮助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报告,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③BIM技术的应用还能有效减少成本方面的投入。在开展施工工作之前,需要将工程相关的信息数据导入到计算机中,借助BIM技术的计算功能,可以计算出每个施工环节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型号等重要参数。因此,可以为后续的采购工作提供便利,减少施工期间的资源浪费问题,并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另外,与EPR技术相比,BIM技术能够避免施工期间出现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还能提高精细化施工质量。
三、BIM技术在建筑暖通的应用
(一)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二维图纸的设计难度大,人为因素占很大的比重,很难保证设计零误差,并且对设计的建筑项目不能有一个整体的预见,而且CAD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施工人员对二维图纸的理解有限,在施工时容易造成误差。利用BIM技术可以将设计好的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可以确保结构不会因为不同专业的构件的设计原因而造成管线碰撞,在碰撞检查完成后,根据三维模型对相关信息及时做出更改,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施工后期的返工。
(二)保障施工过程的流畅性
BIM三维建模的运用有利于众多施工单位施工信息的优化整合,有助于从施工准备阶段时开始就起到规范和统筹整体施工流程的作用,在细节上对施工工序做出反应,从而减少或者有效避免交叉碰撞的发生。特别是在重要暖通空调设备设施的建设施工方面进行综合布局和事前规划。能源站冷热水能源设备的BIM设计与施工,有效统筹了土建结构、消防、电气等专业管线的综合布局,既保证了各专业管线对绝对净空高度和水平面积的要求,也顺利解决了设备的进场与安装空间受限的问题,实物质量也更加具有亮点和特色。
(三)在冷热源与负荷计算中的应用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功能性、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大部分建筑项目的内部,都布设了相应的暖通空调系统。在利用BIM技术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施工时,首先要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划分,并根据划分结果开展冷热源的配置与施工。由于地域环境存在差异,导致方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比如,在进行大型公共建筑的冷热源布置工作时,不仅要考虑到当地季节的变化,同时还要合理选取制热、制冷方式。在开展负荷计算期间,要加强对Dest等专业软件的应用,提高核算工作的精确性。具体计算期间,要考虑到负荷情况与供暖作业负荷量之间的关系。
(四)加强应用流程的管控,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
首先要对风系统、水系统以及空调设备的排水管道系统的建模工作进行复核,并针对检查结果做好数据的分类与汇总。在进行建模分析期间,应基于三维工程模型开展分析,进而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优化。另一方面,BIM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复杂的程序,尤其在建立三维数据模型时,对操作人员有很高的要求。在开展风系统的建模工作时,要保证风系统设备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进行施工人员的培训期间,要将BIM技术的相关要点纳入培训科目中,提高施工人员对BIM技术的掌握程度。此外,在利用BIM技术开展暖通空调设计施工期间,要加强对能源、环境问题的分析,加强对能源化软件、绿色节能软件的集成。同时,还要做好动态负荷计算,达到合理统一的性能化设计。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必然推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针对暖通施工的质量管理问题,应采取更加精细的信息化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提升建筑暖通的施工质量,从而进一步的保证室内环境品质保护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