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侧管理的区域能源系统控制分析

2020-01-19李逸超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央空调高峰控制策略

李逸超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奉贤供电公司,上海 201400)

中央空调是调控要件,相比分体式空调而言,中央空调具备多种优势,如中央空调具备较大的单体容量,更加容易控制等,由于中央空调绝大多数被应用于事业单位,由此,较为容易汇聚共识,基于电力而言,更易于需求侧管理,在进行需求侧负荷管理控制的过程中,中央空调成为优选对象。

1 区域能源系统组成

基于区域能源系统,主要包括4个子系统:BSS系统(建筑服务系统),该子系统由办公建筑以及中央空调组合而成;CS系统(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多级控制器组合而成;TSS系统(蓄能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换热器以及水箱组合而成;ESS系统(供能系统),该系统主要有泵机组组合而成。如图1所示。

2 区域能源系统参数设计及选型

在建立模型系统之前,需要对部件的参数与选型进行确定,图2为系统的设计流程图。第一步,依据建筑的热负荷,对供能系统进行设计,包含着多种参数,主要有热负荷的参数以及泵机组的参数等;第二步,将峰值热负荷所在日期视为经典的设计日,针对于蓄能系统,在设置设备有关参数时,主要基于选型的结构以及热负荷的变化情况;第三步,充分结合供能以及蓄能系统的选型,对于中央空调系统,以此确定多级控制器的参数,同时,依据模拟的实际结果,对相关参数进行一定的调整。

3 负荷削减控制策略

相比需求侧间负荷控制策略而言,在实施直接负荷控制策略的时候,不借助于蓄能系统,实际上是利用虚拟蓄能特性,这种特性来源于建筑物本身,具体而言,就是将建筑物当作虚拟热池,对用电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直接管理侧用电负荷的目的,进而实现负荷曲线调节。对于负荷削减控制策略,本节主要从设计周运行情况以及设计日运行情况两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对于负荷削减控制策略而言,其原则是基于高峰时期的电力,将室内温度的既定值进行降低,以达到削减峰值的目的。具体而言,在上午8~11点的时间段内,通过把室内温度由20℃降至18℃,促使电力系统在该段时间内的电负荷明显降低。设计周运行情况:设计周选取在7月14日~21日,即时间处于9072~9239h,时间的步长为1.5h,在执行负荷削减策略之后,并通过模拟,得出了设计周的运行情况如下所示。

从图3中可以得知,泵机组在设计日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初始阶段,供水温度维持在42℃左右,在需求响应的这段时间之内,负荷回水的温度显著上升,并在38~41℃的范围内存在波动的现象。在经过响应时间后,回水温度随之逐渐降低,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由于室内温度被提高了,由之前的19℃上升至21℃,且增大了送风量,然而,盘管出口处的温差并没有多大变化,在此情况下,致使热泵进口处的温差明显增大,因此,回水的温度得到了降低,这与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是相符的。在实施削减控制策略的前后,建筑室内的温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从19℃逐步上升到21℃,且室温保持在20℃左右波动,运行效果达到了预期设计目的。

在需求响应的时间范围内,电力系统功率呈现显著的削减趋势;在经过响应时间后,发生了反弹的现象,系统总功率逐渐增加,但是,在电力平价时间段内,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从整体上来看,在工作日内功率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产生这样的情况主要基于热量存储,在周末由于停机的原因,致使在周一的时候,相比剩余4天,周一热负荷相对较高。设计日运行情况:选取7月14日为设计日,即9072~9095h,时间步长为1h,实施负荷削减策略,进而得出了设计日的运行情况,主要包括温度变化以及电力系统耗电的运行情况。

在响应时间范围内,建筑内温度基本维持在19℃来回波动。但是,在工作日的10~17点,室内温度发生了变化,从19℃上升到21℃,且温度在21℃处波动,实际运行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设计日功率的变化:当电力处于高峰时期,实施负荷削减控制策略,总功率出现下降的趋势,与基础模型相比而言,发挥了一定的削减作用,室内温度也随之降低了,针对于需求侧用户的舒适而言,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经过电力高峰期后,不再实施控制策略,系统功率出现了反弹的现象,室内温度发生了变化,有19℃逐渐上升至21℃左右波动,产生了另一个高峰电负荷,即便处于电力评价阶段,也有碍于系统的稳定运行。

4 负荷转移控制策略

对于负荷转移控制策略而言,其原则是基于高峰时期到来之前,将室内温度的既定值进行升高,也就是提前升温,并借助于虚拟热池,以达到储存热能的目的;当处于高峰时段,将室内温度进行恢复,并释放储存的热能,以满足于热负荷的要求,以达到移峰的效果。本节主要从设计日运行情况以及设计周运行情况两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实际策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在6~8点,把室内温度进行升高,升高至23℃,在8~11点,将室内温度由23℃降至19℃,在11点之后,再将室内温度升至21℃;在早上7点~8点,把室内温度进行升高,升高至23℃,在8点~11点,将室内温度由23℃降至19℃,在11点之后,再将室内温度升至21℃。

设计日运行情况:选取7月14日为设计日,即9072~9095h的范围,时间步长为1h,实施负荷转移控制策略,进而得出了两种设计日运行情况。对于室内以及机组温度的变化情况而言,在工作日内,热泵机组进出口处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室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对比可以得知,在8~10点,第一种策略的室内温度变化率明显低于第二种策略,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第二种策略加热所需的时间较短,储存的热量相对较少,致使建筑室内的既定温度发生了变化,由23℃下降至19℃,温度下降的时间较快。在实施转移控制策略后,从系统耗能情况上来看,两个策略都存在显著的移峰效果,通过有关的计算,相比基础模型,在实施第一种策略后,在设计日内,转移的总电量为35.92kWh,在高峰阶段,实施第二种策略后,电力系统功耗降低了31.79kWh,这主要是因为未及时实施策略,在增加供热温度的情况下,高负荷运行所需的时间随之增加,进而导致能耗的增加。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6~8点,实施负荷转移策略,削减负荷的效果更佳。

设计周运行情况:选取第一种策略(在6~8点,把室内温度进行升高,升高至23℃,在8~11点,将室内温度由23℃降至19℃,在11点之后,再将室内温度升至21℃)为最优方案,通过深入的模拟,进而得出设计周的运行情况,并进行有关的计算,在设计周,通过实施该策略,累积转移的电量为142.99kWh。在设计周内,对于电力系统耗能情况来说,在高峰时段来临之前,已经提高了室内温度,致使在高峰时段,机组产生了新的负荷高峰,在经过高峰时段后,室内温度突然被提升,机组随之产生反弹的现象,也就是形成新的负荷高峰。所以,若负荷群是由多个机组组合而成,将会同时发生变化,进而极大地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5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实施直接负荷控制策略时,不借助蓄能系统,而是利用虚拟蓄能特性,将建筑物当作虚拟热池,对用电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直接管理侧用电负荷的目的,进而实现负荷曲线调节;对于负荷削减控制策略而言,主要基于高峰时期的电力,将室内温度的既定值进行降低,以达到削减峰值的目的;对于负荷转移控制策略而言,其原则是基于高峰时期到来之前,将室内温度的既定值进行升高,也就是提前升温,并借助于虚拟热池,以达到储存热能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中央空调高峰控制策略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风电平滑控制策略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石庆云
复工了,办公室的中央空调能开吗
高层建筑中央空调送风系统的节能措施分析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一种基于单神经元Smith 预测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