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探究

2020-01-19王晓楠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3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王晓楠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新时期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协同创新理念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实践路径。在具体的实践中,基于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对高校教育力量与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借助多要素优势互补、协作配合,达到“1+1>2”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理念,构筑高校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

第一,树立“新时代”的育人理念。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迈入新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与教书育人的规律,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性,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第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出发点与落脚点放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育人理念上。首先,需要立足学生的发展实际,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其次,应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覆盖,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共性与个性差异,达成因材施教的目标;最后,结合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侧重点,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工作[1]。

第三,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这不仅指的是大学生,还包括高校教师,只有教师具有良好师德,才能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与以德立学的协同。首先,以德立身。指的是高校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强化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其次,以德立学。高校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成为德才兼备的传道者;最后,以德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广泛展开理想信念教育。

二、创新载体,搭建全方位协同育人平台

第一,推动第一课堂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的必修课,在新时代下需要对此进行一定改革,主要是从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与增强教学管理入手,通过有效梳理各个专业课中所蕴藏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统一。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立足于所讲的内容与课堂特点,对各门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能有效融入实际教学中。

第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第二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校要结合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合理确定第二课堂的活动目标,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第二课堂活动计划进行创新,以此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2]。此外,需要达成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全覆盖,借助社团活动、学科知识竞赛、社会实践以及主题教育等开放性的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交、创新、人文素养及科研等能力。

三、创新管理,开创“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局面

第一,强化各部门的协同管理。无论是学校党委,还是教学、行政、就业以及后勤等部门,都需要树立“大思政”观,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顺利展开提供组织保障。对此,需要不断强化各部门的协同管理,而这需要部门间能够加强联动,打破部门利益障碍,可以定期针对各项具体业务进行详细研讨,并不断优化联动合作的模式。

第二,增强大学生各阶段的管理服务。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思政教育应当有所差异,高校要按照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围绕各个专业的教学目标,设置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的能力。例如,对才入校的大一学生,需要开展一系列适应教育,如职业规划、礼仪教育与专业介绍等;而在大二与大三阶段,就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以专业技能大赛、学习竞赛、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在大学最后一年的教育中,则是以就业指导、实习与考研经验交流等活动为载体,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四、创新制度,构建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第一,建立与完善领导机制。为了实现高效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有效实现,高校应该建立校、院与年级三级领导机制。首先,要成立专门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统筹研究决定思政教育工作建设、工作规划、经费预算及配套设备等,并对各部门的分工给予明确。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其他校领导担任,其他成员主要是党政办、组织部、学工部、团委及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他们负责具体的工作。在二级院系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同样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组长由系主任与党总支部书记共同担任,副组长由党支部书记与教研室主任担任,班级辅导员则是负责日常思政工作的开展,除了要研究编制思政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还要结合学生需求与思想发展,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3]。

第二,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中,不仅要有精神方面的激励,还要体现在物质上,即保证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所需基本经费的前提下,可以设置专门用于科研成果奖励、先进个人奖励、工作队伍奖励以及专题活动的开展等。为了避免资金滥用或浪费,需要规范资金监督机制。在精神激励方面,其目的在于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具体可以从举办优秀校友分享交流会、表彰师生中各类好人好事、组织开展校园十大人物评选等。

五、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的发展任务及新的发展环境,高校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地,应当注重对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第二课堂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