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
2020-01-19许宗彬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许宗彬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财务结构明显恶化,即企业财务状况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
(一)融资结构不合理
融资结构的含义为在公司融资整体份额中,内部和外部资金划分的比例。差异化的融资结构对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公司的整体组织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融资结构不恰当,将导致公司的营收水平降低,或还债高峰集中,以至于偿债困难。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
长期、短期投资比例不当,部分项目选择不正确,或超过风险限度,容易造成投资回报率偏低,收益减少,导致变现困难,到期债务不能及时偿还。
(三)支出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营业外支出过多,或者公司在营销、推广等层面注入大量的资金,与经销相关的销售、管理费用涨幅明显,但在此期间并没有及时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市场的自发性扩张速度远远大于公司销售业绩的涨幅额度,这样,产品的成本被前期投入的庞大宣传销售费用无形提高。而产品生产性、消费性支出偏少,企业的钱没有用在刀刃上,影响了公司财务运行的质量和速率,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四)生产结构不合理
生产结构是一种特定的投资组合,每一种生产结构,都对应一个投资量和结构组成。资产中存货、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较大,不仅影响资金周转也影响运营资金的正常周转,从而导致企业要承担更加重大的损失。
以上几种不合理的产生过程是逐步形成,逐步演变的,认真分析就能找到它的规律,从而找出财务危机的原因。
二、财务估计存在长期的偏差性
其是指企业管理者制订的企业财务发展规划与实际执行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该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及时修正,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成果的正确反映,从而给企业收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这是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
三、借入资金到期不能偿还,公司信誉不断下降
公司信誉是公司作为自然人,行走江湖的“试金石”。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良好的公司信誉意味着该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方式、执行力、履约率等方面上做足了功课,其有利于公司本身降低内部风险,增添融资渠道,加强公司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生存力,对公司发展起到正效应。若公司借款达到还款期限后无法偿还,失信于人,首当其冲的会影响到公司信誉。公司一旦失去投资者与债权人之间的信誉,将影响企业未来的融资,减少营运资金,无法进行信用结算。因此,公司信用的走低将成为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导火索之一。
四、自有现金流占比过低,公司对外债依存度过高
就财务状况健康的公司来说,自有现金流所占比率大,公司经营风险越低,继续获得外部投资性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目前常规的自有资金比率在35%以上较好。企业在资金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自有资金比率若低于常规,则公司资金对外依存度较高,资金的盘活难度就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企业负担,一旦银行撤回贷款,公司资金链断裂,将会诱发财务危机。
五、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
当公司无法合规、合理、准时的向第三方或公众公布财务数据、报表时,往往意味着该公司经营已经出现恶化态势,故而拒绝或隐瞒数据,从而造成出资人、债务人和潜在第三方投资者无法了解到公司经营的现有状况,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疑虑,导致公司集资收到阻碍。当融资出现问题后,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就无法顺利进行,无法按照公司原定的计划开展,进一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一旦公司的资金链断裂不能正常进行生产,将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致命打击。
六、公司的市场地位持续下降
公司的市场地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极大的影响着公司的利润。如果公司生产的产品积货率较高,说明产品并没有被大众认可,公司在市场所占的比重就会减少;公司生产产品的销售量未发生质变,但是销售收入大幅下降,说明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企业利润变小,公司的市场地位就会下降。若公司市场地位由高变低,公司的原定计划与经营秩序就会被打乱,从而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进而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七、企业经济效益长期处于弱势状态
获取利益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如果企业经济效益日渐下降或者投资获得的利益较少,进而影响投资者对该公司继续持有或投资的期望度。投资者的期望度降低,公司吸引外资的能力就会减弱,如此循环下去就会使公司的现金流就会产生压力,长此以往,企业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八、上下游公司经营不善出现异常
公司作为在市场中生存的个体之一,自然离不开纷繁复杂的上下游“命运共同体”,若上游公司出现经营异常,则影响到本公司原材料采购渠道、加大采购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等问题;若下游公司出现经营异常,则影响到本公司积货率、应收账款延期甚至发生坏账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关注公司自身财务状况、财务危机征兆的同时,同样要关注到上下游公司经营的异常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必要时割舍业务,防止因此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