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文明创建 齐心共筑水文梦
2020-01-19姜世强
姜世强
(山东青岛市水文局,266000,青岛)
近年,青岛市水文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文明创建的总体要求,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水文业务同步抓,党风廉政建设与文明创建共促进, 以传承美德凝聚人心,以文明创建汇聚力量。2017 年,获得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和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以文明创建成果为指引, 青岛水文各项工作规范推进、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2019 年青岛市水文局通过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复核。
一、党建统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青岛市水文局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把抓好党建作为推动工作总抓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实现党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效结合,为水文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1.从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贯彻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工作方案,明确党委、党委书记、班子成员主体责任,强化“一把手”责任担当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 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监督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
2.从细强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深入实施党支部标准化创建和开展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制定党支部标准化创建细则,建立党支部标准化创建与考核机制,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贯彻上级党委决策部署的水平不断提高。
3.从新开发“智慧党建”平台
创新方式,运用互联网打造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党建平台。 实现了党建工作信息化、实时化、电子化,各支部可随时上传支部活动、 学习记录、学习心得, 每一位党员亮党员身份、享党员荣光、做群众榜样,使基层党支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创新形式,文明创建硕果累累
青岛市水文局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局文明办具体抓、工青妇和基层单位配合抓的组织责任体系。 坚持以职工为主体,充分调动职工参加创建的积极性,让职工参与、让职工评价、让职工受惠,在全局形成人人了解创建、 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1.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严格按照“年初有计划、执行有制度、中间有检查、常年有活动、年末有考核、经费有保障、落实有机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建立文明创建责任清单制度等措施, 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促使文明创建工作在落细落小落实上做到全覆盖、常态化。 二是加强督导机制。 每年年初制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对全年文明创建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定期举办文明创建工作培训班,及时协调解决基层单位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单位领导脑中谋创建、主管人员手中忙创建、广大职工心中有创建的良好态势,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强化考核机制。 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处室各单位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上级考查和基层评价相结合、领导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年终考核和评比结果,将文明创建考核与集体荣誉、个人评先树优挂钩。 四是畅通投入机制。 近年,市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共投入资金50 多万元建成文化走廊、党员活动室、职工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物质保证。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党委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责任。 持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开展集体学习,积极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集中收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和宣讲宣传片。 每年定期举办道德讲堂;积极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推荐“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先进个人,组织推荐全省最美水文人、优秀基层水利技术工作者等评先树优活动, 将评选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刊印先进事迹、上机关文化墙、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学习宣传, 引导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注重在学习中定目标、在对比中找差距,形成崇德向善、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文明风尚深入人心。
3.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从文明创建活动中感受单位的变化、感受水文家庭的温暖,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合力,为建设幸福水文汇集了向上向善正能量。 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新时代水利精神、水文行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水利行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规范岗位行为,加大对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和警示教育,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水文志愿服务队,注册人数占单位总人数的92%, 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2018 年青岛上合峰会期间, 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峰会期间“文明地铁行、 魅力新青岛”志愿服务。 在2020 年疫情防控期间,认真落实“双报到”工作要求,与驻地街道宋家下庄社区结成党建共建单位, 到社区慰问疫情防控一线职守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
4.持续推进文化建设
牢牢把握文化自信这个精神力量,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大力推进水文文化建设。 研究制定青岛水文《“十三五” 水文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 《水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形成“以精准服务为中心,建设智慧水文、和谐水文、社会水文”的青岛水文发展理念。 市局机关、直属各单位及水文站建成以“一个中心、三个水文”为主题的文化墙,突出水文元素,提升建设内涵, 不仅美化了办公环境,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水文职工的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三、规范提升,水文事业蒸蒸日上
1.坚持强基固本,水文基础业务实现规范提升
利用水文设施工程建设为契机,全市水文测站实现全面提升,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测报智能的现代化水文站建设已初具规模。 2019 年,全市开展智慧水文站建设,选取具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国家基本水文站,从信息采集、传输、汇聚、处理等入手,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基层水文站点由智能向智慧的转变,打造了南村、胶南等一批现代化智慧水文站。 充分利用全国水文系统用水总量监测示范市的创建成果,以农业灌溉典型区用水量调查统计为着力点和突破点,创新开展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区用于用水总量典型区监测,利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区供水计量方式方法以及试点区灌溉水量计量仪器设施和数据管理平台结构和数据库组成,对青岛市水资源税平台数据进行收集和数据分析用于水文典型区监测。 大力推进水文科技研究。 积极开展水文仪器设备应用研究科技,开展雷达波在线测流、雷达水位计数据应用、自动蒸发观测、 全站仪使用等15 项生产实际课题,从生产实际入手重点开展与人工观测方法比测分析,提高了大家对新仪器的认知度,自动蒸发、电波流速仪、雷达水位计、全站仪、GPS 等大量仪器设备经过分析比对,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水文业务生产,有效解决了在开展水文业务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也有力提升了青岛市水文局干部职工专业化技术素养。
2.坚持规范高效,水文服务水平实现规范提升
汛期严格执行有关工作制度,加强值班值守,24 小时昼夜值守不空岗,积极同应急、水务等单位部门协调对接,采用《防汛抗旱信息》、水情信息查询网站、手机APP、市局网站、微信公众号、 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做好水文信息服务工作, 做到全市平均雨量超过0.5 mm 降雨时即发送雨情短信,超过5 mm 或局部中到大雨时即发送“防汛抗旱信息”, 有水情和墒情之日即刻发送相应信息, 实现水文情报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升级“青岛水文雨水情信息查询系统”“青岛水文信息移动平台”APP 等信息载体,优化手机报汛功能,提高信息准确性、时效性和工作效率,基本实现了“一部手机在手,水文信息全有”。 开发出青岛水文月报、水文快报、雨情信息、水情速递等一系列时效性强、 服务面广的优质水文服务产品,每期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量达近万次。 尤其是在2019 年迎战9 号台风“利奇马”期间,早准备早安排, 密切注视天气变化与台风动向, 基层干部职工共计130 余人投入水文监测一线,日夜坚守,时刻紧盯洪水变化,全程做好实时监测,及时向市政府及有关单位报送雨水情信息,《水文快报》实行一小时一统计,一小时一发布, 为各级领导应对台风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充分发挥了水文耳目尖兵作用,被授予“山东省抗击台风抢险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精神文明创建没有完成时
新时代,再出发,青岛市水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热情和扎实作风, 不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不断提升青岛水文文明创建整体水平,为实现“中国梦”“水文梦”而不懈奋斗,为建设山东水文强省贡献青岛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