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完全成本核算研究
2020-01-19杜伟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杜伟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完全成本也被称为“销售成本”或者“全部成本”,指代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之和,通常包含生产成本(如直接材料、人工、电力、折旧、专项基金、其他支出等)和企业所开支的各项期间费用(如财务费用、管理费、销售费等)。通过完全成本,有关人员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消耗指标了如指掌,在精确核算的前提下,有助于正确制定并调整工业产品的出厂价格,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一、煤炭企业完全成本核算管控模式简述
完全成本管控以传统的生产成本管理模式作为框架,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全新的成本管理会计监督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全流程控制、对全员关系进行系统性梳理后形成的全过程成本支出管理体系。煤炭企业归属重工业,产品原材料、附加材料、包装材料、人工费等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按照完全成本核算管控体系对有关概念的界定,成本管理包含应用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税费成本。综合来看,负责完全成本核算的相关人员必须对上述分类进行详细了解,在核算过程中,系统性地掌控所有流程的成本支出,使成本管理职责逐渐统一,促进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最终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煤炭企业完全成本核算管控的重点内容
基于完全成本核算管控理论,煤炭企业的各项成本可以进行如下划分。
(一)资源成本
煤炭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开采煤矿。按照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煤矿开采之前,企业法人必须取得开采资质,并缴纳相应的税费后,方可进行后续作业。现代环保理念实质上可以归纳为“资源认定理念”,核心思路在于全面提升所有资源的利用效率。煤炭资源是化石能源的一种,具有不可再生性,故煤炭企业为了最大化“赚取”煤炭运用价值而投入的所有前期成本,均属于资源成本(包含依法缴纳的行政性收费以及矿产行业的资源价款等)。
(二)准备阶段成本
同其他行业一样,煤炭开采可以被视为一项长期的“大型工程”,故必须做好前期一切准备。首先,目标煤矿的资源储备量、煤炭质量等必须得到明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煤炭企业必须派遣专业人员,借助多种勘探手段,尽可能详细、精准地查清相关信息。其次,在系统性地考虑开矿区域周边环境后,科学制定完善的方案。此期间产生的地质勘探成本、矿区综合设计成本、矿区生活功能建设成本,均被划归为准备阶段成本。
(三)系统性成本
煤炭企业的本质是“企业”,核心目的在于“盈利”,故完成初期准备之后,自切实投入生产开始,全过程内的安全支出、正常运转支出、环境维护支出等,均属于系统性成本。此外,基于煤炭企业的规模,还有可能涉及转产发展成本。比如某些大型煤炭企业,成功销售高质量的商品煤之后,还可以对于一些碎煤、劣质煤进行处理与加工,将之制作成新的商品。此过程产生的成本支出,即属于转产发展成本[1]。
(四)资金成本
此处特指的“资金成本”,并非一般性质的“花销”。在煤矿开采领域,部分税费及前期支出,涉及的金额庞大,故筹集资金的费用、资金占用费用(可视为贷款利息)等,在较长的生产周期内,将会逐渐积累至不可忽视的数量。
综合来看,基于完全成本核算管控理念,相关人员必须对上述四个大类的成本支出进行系统性的审核,从而提升资金及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三、煤炭企业完全成本核算管控的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煤炭企业多项成本核算困难重重
在理想状态下,煤炭企业基于完全成本核算管控体系,能够完成产业升级,进而“轻装上阵”,迈向新的发展时期。但现实情况是,影响多项成本核算的制约因素多种多样,导致核算困难重重。首先,扭亏脱困的方式方法较为贫乏,短期内无法改变现状。比如某煤电集团公司2020年上半年计划的经营指标达13项,截至6月底,完成了其中的9项,剩余四项为完成指标包含商品煤销量、商品煤售价调整、利润总额提升、扭转亏损。可以看到,涉及的具体项目均会对完全成本核算造成直接影响。其次,库存压降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去产能效率低下,库存积压不降反升。煤炭企业完成生产后,如果商品煤无法在短时间内被市场充分消耗,则产能堆积之下,煤电产业链必然大受影响。此种“失控”状态如果持续较长的时间,烂账、坏账逐渐积累之下,会影响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再次,成本压降难度较大,资源整合操作空间有限。比如上文提到的煤电集团公司,其下属的地方子公司,2020年契约化经营指标数量尽管存在差异,但几乎所有的“未完成项目”均包含“利润总额提升”。最后,煤炭企业的资金矛盾依然突出,企业应对突发性风险的能力持续走低。长此以往,哪怕煤炭企业遇到政策调整或市场需求骤然变化的良机,也会因资金不足,完全核算无法有效进行而失去“翻身”的机会[2]。
(二)煤炭企业应对多项成本核算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煤炭企业为了提升多项成本完全核算质量,应该采取如下策略:首先,加大力度落实责任,确保扭亏脱困工作顺利完成。根据数据显示,上文所述的煤电集团2020年上半年总收入达121.74亿元,造成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2020年初我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销售额度骤减。但与此同时,原煤制造成本比计划、同期比分别降低了15.07元/吨、15.06元/吨,与计划比下降因素主要一方面是因政策性影响,环保基金提取标准发生改变,比计划降低6.23元/吨,另一方面受益于疫情影响,职工社保的减免,影响薪酬比计划降低4.48元/吨。如果正确看待此种调整,加速“去产能”,扭亏脱困理论上能够实现。其次,提升管控力度,加大“两金”清收力度。目前,很多煤炭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压两金”及清收清欠决算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基于此,相关人员和机构必须展开深入研究,狠抓落实,必要时纳入年度考核和奖优评先机制,从而为完全成本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加强成本管控,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煤炭企业应该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资金支出,系统性地提升煤炭企业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的观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与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均强调“成本合理管控”,对造成额外支出的任何原因进行全面、细致地审查,发现缺乏必要性时,果断舍弃。比如煤炭原材料成功开采,向目标区域运送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带式传输机。如果皮带出现断裂,则必须及时维修或更换。在此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方式,审批流程往往存在多种制约条件;而在新的体系下,“专项”“专款”“专用”,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及资金成本,从而将生产经营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
(三)煤炭企业完全成本核算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煤炭企业完全成本核算工作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下:
第一,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协调产销良好配合,确保集团效益最大化。完全成本核算工作尽管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职责,但实现成本管控需要每天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其中的核心理念为“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此外,当员工深入了解市场价值拉动效益的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缓解资金紧张问题时,困扰煤炭企业的完全成本核算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比如上文提到的煤电集团企业,在2020年下半年要求原煤完全成本全年控制在300元/吨之内,完全加工费控制在100元/吨之内。
第二,基于市场导向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对每一笔成本支出均要严格管控,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煤炭行业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为了配合国资委提出的“在2020年完成扭亏脱困”的人物,煤炭企业必须深入思考亏损的原因、具体的亏损点、亏损面以及亏损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思路、开源节流的方式,保证在年末全面扭亏脱困。如果此种设想能够转变为现实,则完全成本管控部门必然能够呈现出较为完美的“年终答卷”。
四、结语
煤炭企业运用完全成本管控模式,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多年的成本投入不当问题,从而完成产业升级,焕发煤炭企业的生机。在此过程中,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注重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特别是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还能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改善生态环境,探索煤炭行业新的发展路径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