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匡瑛:基于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内涵与全新样态

2020-01-19匡瑛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学术性职业性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匡瑛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之惑及其当代破解》中指出,人们总是纠结于高等职业教育“不失水准”(能否达到普通高等教育的水准)与“不乏特色”(是否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之间难以自拔。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性”标准不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内在逻辑置于高等职业教育上,就意味着“高等性”(公平)与“职业性”(质量)之间也可以实现协调统一。现摘编文章的第四、五部分。

建立基于类型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内涵

在类型教育的范畴内,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可以认为是,在职业活动专业化后,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呈现的一种层次性特点,这种层次性集中表现为劳动的复杂程度。这种复杂性可能体现在不同的侧面,包括基于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高等性”、基于劳动创新程度的“高等性”、基于技术精准程度的“高等性”、基于领域复合性程度的“高等性”等。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复杂劳动的背后必须由相应的基础理论素养和专业理论素养来支撑。当然,这些理论素养也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这是由“高等性”所体现的方向来确定的。

相比学术性高等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高等教育的“高等性”在逻辑起点、核心表征、学术属性、实现方式等方面有其独特性,而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二者则体现出共性特点。

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的“高等性”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逻辑起点上的差异是根本性差异。学术性高等教育的“高等性”内生于学科发展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而职业性高等教育的“高等性”源于行业/职业中劳动的复杂程度上升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更加复杂和高深。两者不具备内容上的可比性,但在较高层次上也将出现融合的走向,这也符合21 世纪以来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趋势,即“职业教育高等化和高等教育职业化并存”。

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新样态

建立以技术学术为核心的学术研究氛围 通过与产业和市场的互动,职业性高等教育一方面研究日益复杂的岗位劳动性质、积累技术技能,另一方面创新和研发新技术、新技能,改进工艺和设计。只有形成这样的研究氛围,才能建立和完善技能体系,引领产业技术发展。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忙于跟上行业企业步伐,努力满足当下的劳动力需求,而极不重视研究技术技能形成规律,不重视研发与迭代新技术新技能,从而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术生态和生命力。因此,在认识层面牢牢树立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学术性特征的认识是基本前提,在实践层面则须逐步建立以技术学术为核心的学术研究氛围。

逐步形成具有产教融合特点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对于学术性高等教育而言,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往往表现为对科学学术的深入研究和自由表达。而对于职业性高等教育而言,其文化应具有特殊性——具有产教融合特点的大学文化,它具体表现出追求技术创新和技能卓越的精神特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与之较为匹配的大学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走“有质量地扩招”之路,办适合的教育 要实现“有质量地扩招”,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将颠覆原有形态,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出现六大转变:一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二是转变学制体系与管理模式。三是转变评价体系,采取“宽进严出”模式。四是转变人才培养方案。开发“1+N”的多版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从“私房菜”式统一供给转向“自助餐”式多元选择。五是转变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组合,实现教学时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学习发生的多空间化。六是转变学生指导体系。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咨询与指导体系。

[全文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 期]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学术性职业性
享思想交流盛筵 促理论素养提升
——评《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第二辑)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网页学术性算法研究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基层党务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理论宣讲员要注重理论素养的修炼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