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朗读教学:功能与策略
2020-01-19刘明东许世群
刘明东,左 鹏,许世群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 410205;2.麓谷中心小学,长沙 410205;3.明华双语实验小学,长沙 410205)
引言
“读”包含无声的阅读与有声的朗读。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眼、口、耳、脑的有效协调[1]。英语与中文一样需要朗读。英语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关注朗读。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无疑会增强教学效果,也会增添英语学习兴趣,更能够让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然而,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目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升温、升温、再升温。
一、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三个理据
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有效实施十分必要,主要基于三个理据。
(一)朗读教学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下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无疑包含着英语朗读这一重要的素质能力。在二级目标描述中指出,学生要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而这样的英语表演自然也离不开英语朗读这一重要技能。《课标》在英语语言技能二级标准描述中更是将“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能就日常生活话题做简单叙述”“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和“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作为硬核指标加以规定[2]14。可见,《课标》十分重视小学英语朗读教学,将其视为“说”“读”技能之必须。
(二)朗读教学是英语教学本体的要求
英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的技能毫无疑问地包含着“朗读”的技能。读可以是无声的读,也可以是有声的读。有声的读就是朗读,因为朗读通过“读者眼看文字,大脑接受文字信息,指挥口发出声音,再接受有声语言信息,进行积极思维,达到理解和记忆”[3]。朗读是一种“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换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并通过喉咙、声带和嘴唇的发声动作读出词和句子的阅读活动”[4]。可以说朗读是一种有声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全面英语阅读技能自然就需要进行有效的英语朗读教学。另一方面,英语教学既是一种技能的教学,更是一种艺术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将“读”进行技能层面的解读和教授之外,更需要将其进行艺术的解读和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艺术的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英语之美、欣赏英语之美、创造英语之美[5]。朗读教学需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学段,小学英语教学更需要重视朗读教学。
(三)朗读教学是人文精神熏陶的要求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之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也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朗读教学是熏陶学生人文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英语阅读产生丰富的质感,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英语阅读产生欢快的动感,朗读教学还能够让学生的英语阅读产生迷人的美感。这一切可以使学生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感受到英语语言文化的魅力,从而在英语学习上不断完善、拓展、提升自我。
二、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四大功能
朗读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加深其对于所学英语的理解与记忆,有助于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与所学英语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进而增强英语语感。
(一)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兴趣
《课标》在一级和二级目标中分别有如下的描述:“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2]10,可见其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十分重视。小学英语教师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就是要看其是否能够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对于英语语言和英语学习的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好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将这一理念发展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6]。这里的“欲”指的是对英语学习的欲望,即发展英语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认真学习英语,也乐于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收获到学习的成就,也收获到学习的快乐。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读出来的英语具有很好的质感、节奏感和美感,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所读英语文本之中,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过后收获到赞美与信心,对英语的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有助于理解记忆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英语这样一门带有源于他者文化充满“异味”的陌生语言具有相当的难度。其中最难之处又在于对英语文本的理解与记忆。朗读需要用眼、用脑、用口,这样的多用恰恰最有利于理解与记忆。对于不懂的英语文本读上几遍就会慢慢读懂,反复朗读自然就会懂得更为透彻。特别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朗读英语时与英文文本融为一体,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这恰好有利于学生对于英语文本的理解。而且理解基础上带有情感的朗读又会加深学生对于所朗读文本的即时和长久记忆。
(三)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有助于情感共鸣
所谓情感共鸣指的是欣赏者与作品对象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呼应和共振的现象[7]。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欣赏者”就是英语学习者,“作品对象”就是教材文本。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本或长或短,但都是鲜活的语料,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生活化,细细品读,都能够产生独特的主观体验,形成一定的心灵感应。这些通过无声阅读可以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够与之产生鲜活的、形象的情感共鸣。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朗读教学,学习者才能够将自己与所学英语文本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完美地对所学英语文本进行演绎,或悲或喜、或抑或扬、或快或慢、或高或低,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学生真正走进英语语言,实现输入与输出的互动,实现与所学英语文本在情感上的共鸣。
(四)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有助于增强语感
英语语感又称英语思维,是人脑不经过逻辑翻译策略,直接把语言和语义进行非意识转换的思维过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熟读背诵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尽管这说的是汉语的习得问题,但是对于英语习得也是一样的。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如果能够多朗读,慢慢地就会明了所朗读语料的含义,在需要使用的时候,会不经意地产出相应的语料,英语语感逐渐地得以形成并不断加强。
三、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六种策略
小学英语朗读教学要获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明确朗读任务是基础,传授朗读技巧是关键,做好引领示范有必要,善用信息技术有帮助,发挥评价作用很重要,展示朗读成果很管用。
(一)明确朗读任务
在教学中的任务指在英语语言教学中为了达成某一具体的学习目标所设计的相应教学活动[8]。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语言课堂的实施过程要以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为目标[9]。语言教学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教育活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朗读任务。一方面,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指令需要十分的清晰明朗,以便让学生每一次都能够明确其朗读任务。例如:
“Robin is short but strong. He is really clever. He can speak Chinese and English.”[10]9
如果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没有明确教学任务,仅仅给出“Read the following short paragraph loudly.”这样一个指令,学生就不会明了朗读任务,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进而会失去对朗读的热情、兴趣和信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出非常具体的指令,如:“Read the following short paragraph,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entence stress.”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语义找出每一个句子的重音词“short, strong, clever, Chinese, English”,在教师的精准示范后才能让学生训练这一小段的朗读。这样一来,学生才会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朗读中才会将自己的注意力和情感恰当地融入到所朗读的英语文本之中,从而收到满意的英语朗读效果。另一方面,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任务,每次最好明确一项关键而有针对性的任务,不宜将多项任务一次性下达,以免让学习者不知所措。例如:
“Don’t jump on the bed,” my sister said.
“Don’t jump on the bed,” my father said.
“Don’t jump on the bed,” my mother said.
But I jumped and I jumped and I jumped on the bed.
And then I fell off the bed and I bumped my head.[11]60(陈琳等,2014:60)
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朗读任务为“朗读这一chant,注意训练加粗单词中[m]的正确发音”就比较恰当。如果将发音、重音、语调、语气等训练任务一次性下达,会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法保证英语朗读教学的效果。
(二)传授朗读技巧
朗读可以给予文本以生命,可以让“静”的文字“动”起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朗读都能做到这一点。只有那种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传神”。因此,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需要给学生传授恰当的英语朗读技巧。这些技巧主要包括重音、连读、语调、停顿、音高、情感等。如果这些技巧运用恰当,定能给英语朗读瞬间增色,反之则不能达到朗读的基本效果。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传授这些技巧。例如:
Zip: Look! There is a house over there!
Zoom: Are there any people in the house?
Zip: Let’s go and have a look![10]65
在教授学生朗读时,教师需要传授“there is a”和“have a”连读、“Are there any people in the house?”升调、“Look! There is a house over there!”和“Let’s go and have a look!”兴奋激动情感等朗读技巧。只要教师的分析到位、示范得当,就一定会产生较好的朗读教学效果。又如:
Sam: That’s my T-shirt!
Amy: No! It’s my T-shirt.
Ms Smart: Don’t argue! What’s the matter?
Amy: Sam took my T-shirt. He wants to wear it.
Sam: But it isn’t your T-shirt. Mum bought it for me.
Amy: No, she didn’t. Mum bought a new T-shirt for me.
Ms Smart: Your red T-shirts are on the line. I washed them for you. Look![11]20—21
在一般情况下,像“my, your, me, you”之类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是不需要重读的,但是在一段对话的语境中由于对比强烈,朗读时需要进行重读处理。教师在教小学生朗读这一段英文对话时需要传授这一重读技能,让他们朗读时能够将音义糅合得天衣无缝,收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三)做好引领示范
恰当的引领示范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的引领示范可以是朗读技术层面(如语调、连读、重音等)的,也可以是朗读艺术层面的(如情感、速度、停顿、音高等)。教师的示范可以是纯语言朗读方面的,也可以是角色朗读层面的。教师的引领示范可以是单刀直入式的,也可以是对比式的。引领示范可以是教师单方面的,也可以是师生合作的。如果师生合作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与参与示范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进行辅导和演练,这样才能确保真正的示范效应。例如:
Amy: What’s the matter, Lingling? Are you feeling bored?
Lingling: No.
Amy: Do you miss your friends in China?
Lingling: No.
Amy: Are you feeling angry?
Lingling: Oh no! Of course not.
Amy: Are you feeling sad?
Lingling: Yes.
Amy: What’s the matter?
Lingling: My grandma is ill in hospital.
Amy: Oh, I’m sorry!
Lingling: I called my mum yesterday. She told me that.
Ms Smart: Your mum called this morning, Lingling.
Lingling: Oh, how is my gandma? Did she tell you?
Ms Smart: Yes. Your grandma is better now. She went home this morning.
Lingling: Fantastic! I’m happy now![11]50—51
教师在教授学生朗读这一对话之前需要进行有效的示范。示范前需要指导两个学生分饰Amy和Lingling两个角色,教师自己则饰Ms Smart这一角色。在示范朗读时,不只是将单词、句子朗读正确即可,而是需要重点演绎如下朗读技能:“What’s the matter, Lingling? Are you feeling bored?”“ Do you miss your friends in China? ”“Are you feeling angry?”“ What’s the matter?”等内容朗读时所辅以的Amy的“关切”口吻;前面两个“NO.”、后面一个“Yes.”“My grandma is ill in hospital.” 和“I called my mum yesterday. She told me that.”朗读时所辅以的Lingling的“情绪低落”心情;“Oh no! Of course not.” 朗读时所辅以的Lingling的“坚决否认”;“ Oh, how is my grandma? Did she tell you?” 朗读时所辅以的Lingling的“急切”心情;“Yes. Your grandma is better now. She went home this morning.” 朗读时所辅以的Ms Smart的“宽慰”口吻;“Fantastic! I’m happy now!” 朗读时所辅以的Lingling的“激动、兴奋、开心”情绪。只有将这些相关元素用音高、语速、情感等加以演绎来进行示范,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才能感染学习者的情感,在朗读训练时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善用信息技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其已经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过程中亦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英语朗读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英语朗读示范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供学生课后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随时模仿跟读,学生则可以将自己的英语朗读成果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与同伴交流,或者发给教师供其进行评价与指导。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趣配音”,让学生在英语配音中提升英语朗读的兴趣、在英语配音中训练英语朗读技巧与英语朗读艺术、在英语配音中检验英语朗读成果。再如,可以通过FIF口语训练系统,教师发布朗读训练任务,让小学生通过上面的讲解之后再进行训练,随后再进行挑战。教师通过班级管理系统中的自动评分系统将得分较高的优秀朗读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对他们进行激励。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对于那些朗读相对薄弱的同学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让其得到针对性的训练,最终提升其英语朗读水平。
(五)发挥评价作用
科学的评价方式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十分重要的保障。《课标》倡导英语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评价目标多维化[2]33。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如此,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评价亦如此。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科学评价的积极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首先,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采取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将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全部纳入评价主体的范畴,因为不管何种主体对学生英语朗读效果的积极评价都将是孩子继续英语朗读学习的不竭动力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的有效保障。其次,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评价目标上要有所区别,差异性的目标能够让所有孩子通过努力得到英语朗读评价上的认可。最后,要充分利用好形成性评价,不断发现孩子们在英语朗读方面的点滴进步,进行及时的正面评价,给予他们英语朗读的足够信心。
(六)展示朗读成果
英语朗读教学和做其他事情一样,在付出了努力之后师生都期盼能够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其英语朗读成果就尤显重要。由于朗读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英语朗读学习、训练过程中养成记录音频的习惯,让他们将自己满意的英语朗读作品交给教师进行阶段性的班级展示,以便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推动、相互提高。要特别鼓励学生在朗读之中创造英语之美,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美感,进而享受创新之美带来的乐趣[12]。每个学期末,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展示,让成果展示带来成就感,让成就感带给学生继续学习和训练英语朗读的无限动力。
结束语
朗读是将文字语言变为有声语言的转换过程,是基于文字语言的有声创作,是重要的语言教学活动[13]。朗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果。为了达到满意的英语朗读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小学英语朗读教学过程中明确朗读任务、传授朗读技巧、做好引领示范、善用信息技术、发挥评价作用、展示朗读成果。这样一来,师生就会收获满满的英语朗读成就感,进而产生出向着英语学习之路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