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0-01-19陈殷宁
陈殷宁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引言
现今,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性逐渐突出,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必须面向教育模式应用创新做好深层次的教育规划,尤其要针对教育形式单一、教育管理不足等有关问题加以充分解决,使民办本科院校教育能充分适应现有的教育发展环境,积极优化教育实践管理体系,并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教育未来发展做进一步准备。
一、新时代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缓解高等人才教育培养压力
截至2019年,我国高考人数再次突破一千万大关,随着我国高考参考人数的逐步提升,民办本科院校逐渐承担起高等人才教育培养的重任,使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分布得到充分平衡。因此,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仍然是高等人才教育培养主力军,对增强我国高等教育能力及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等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确立,是在高等人才教育的基础上,对教育专业化进行更深层次改革,使现代民办高校教育能充分与时代发展有效对接,使民办本科高校得以向教育多元化、专业化逐步迈进,为我国未来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及高等人才教育输出夯实基础[1]。
(二)加强专业人才专项教育培养对接
专项教育人才对接,是当代民办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之一。与非民办高校相比,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其社会教育竞争能力不足,且生源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所以必须通过专业教育发展对接,实现教育专业人才定向培养,使民办本科院校在专业教育领域更具有基础性优势。例如,郑州工商学院专业教育内容设计,多数以工程设计、商贸经济为主,其教育方向也将围绕工程建设与商业人才培养进行教育规划。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在教育专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专项教育培养优势,能与企业与相关行业形成良好人才教育培养生态,使人才教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育培养体系,为后续阶段民办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实现专业就业提供充分教育保证。
二、现代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教育培养的优势
(一)人才教育培养实践具有动态性
民办本科院校在教育形式上与非民办高校有着一定的内容区别,能随着专业内容的变化而及时改变教育实践方向,使专业教育得以始终跟随行业发展稳步推进。正因如此,民办本科院校方能构建系统化教育培养生态体系,使其在专业教育领域不会受到刻板条件教育的制约,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教育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民办高校学生有效适应行业就业发展环境创造有利条件[2]。此外,民办本科院校在教学体系上,也具有基础性优势,能更好地与企业开展多元化校企教育合作,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基本就业率,为民办高校大学生适应不同岗位就业环境提供就业资源支持,改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基本现状。
(二)人才教育培养质量具有保障性
不可否认的是民办本科院校师资力量与非民办本科院校相比具有明显的弱势,受此影响,保障专业教育质量成为提高民办本科院校教育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在教育方面通常具有良好教育管理前瞻性,通过针对现阶段高校教育问题,结合行业发展特征制定严格教育管理执行标准,并运用教育管理考核机制确保教育管理标准的有效落实,从而进一步满足高校高质量教学实践需求,增强高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突出高校专业教育内容化特征,使民办本科高校教育工作推进能始终以严格标准执行,提升人才教育培养质量。在此过程中,民办本科院校将运用高质量教育人才输出树立良好教育品牌形象,为高校未来阶段教育发展做充分铺垫。
三、新时代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培养形式单一
民办本科院校虽然在教育体系上具有多元化教育优势,但在教育形式方面却存在培养形式单一问题。譬如,在教育课程的设计方面,教员多数沿用传统教育培养方法,使专业教育模式运用与高校大学生的期望不匹配,进一步降低高校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该问题,归根结底是民办本科院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未能定期为教员开展专业教育培训,使其在教育形式的选择上始终处于被动环境中,难以根据专业特征科学把控教育细节。对此,民办本科院校应先解决教育资源的投入问题,定期聘请相关专业专家,做好教师层面的培训,提高对各类教学方法、教育技巧的科学运用能力,并结合各类专业基本教育需求,制定科学教育培养规范目标,使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形式单一问题能得到充分解决。
(二)教育管理实践水平不高
理论教育是民办本科院校教育的强项,而在教育实践方面民办本科院校与非民办高校则有着一定的差距。民办本科院校之所以教育实践能力不足,与其缺乏良好资源有着密切关系。非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来源,包括政府机构、专业教育机构及机关单位等多个方向,而民办本科高校教育资源来源,则主要通过与网络教育平台及教育机构合作加以实现,其负担的教育资源成本也远高于非民办高校[3]。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在教育资源获取方面相对困难,教育资源匮乏直接导致教育实践出现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进而加剧了教育管理实践水平不足问题的产生。对此,民办本科院校应着眼于与非民办高校及企业教育实践合作,通过教育资源互通及教育实践协同管理,弥补教育管理实践不足,使民办本科院校能切实围绕专业教育实践做好教育管理布局。
(三)教育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
民办本科院校教育结构设计总体而言能满足阶段性教育需求,但对于教育长效化推进仍存在诸多的细节性问题。例如,对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课程设计,虽突出了专业课课程的重要性,但却存在公共课课程种类过多或课程安排过于充裕的问题,未能给予大学生专业课学习足够的消化空间,降低了专业课与公共课之间基础关联性。对于该问题,民办本院院校应基于专业教育内容的不同,及时地对公共课程教育做出调整,必要时亦可为专业课教学删减部分公共课教育课程,继而保障专业课的综合教育质量。另外,在整体课程构架设计方面,民办本科院校应当遵循系统化教育原则,既要确保各主要课程之间能形成良好内容关联,同时还要加强对专业课教育内容填充,使专业课与公共课得以形成良好平衡关系,以此建立完善的民办本科院校专业教育体系。
(四)教育监督管理能力欠缺
教育监管始终是民办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民办本科院校由于不受体制化管理制约,使部分民办本科院校采取半企业化管理模式,虽在管理机制上能对教育工作形成内容监管,但在基础教学环节上,却无法保障监督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例如,部分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在教学课程选择上,仅基于成绩优秀学生培养诉求做教学规划,未能根据最基本管理规范实施教学设计,严重违背了民办本科院校教育管理原则,使民办本科院校综合教育能力有所下降。因此,以上问题必须引起民办本科院校的充分重视,通过合理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内容及增强监督执行力,提高教师专业教育职责履行能力,保证民办本科院校教师能在良好管理环境下积极开展教育工作。
四、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与策略
(一)加强民办本科院校教育资源一体化整合
教育资源一体化整合,对民办本科教育而言至关重要。未来阶段民办本科教育发展,必须根据专业教育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应用体系。为此,教育资源整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通过与非本科高校协同合作,建立双向教育实践管理关系,汲取非本科高校专业教育经验,弥补自身的专业教育不足,并积极地在各高校间建立系统化教育管理数据库,使合作双方及多方能形成有效的教育信息互通,以此实现不同高校间的协同互助。第二,民办本科高校可以运用企业合作方式获取相关教育资源。例如,对计算机专业教育,民办本科院校应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企业合作,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实训,一方面,增强教师综合教育能力;另一方面,亦可通过教师教育资源获取满足高校多元化教育资源应用需求。
(二)拓展民办本科院校课程实践应用空间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从社会实践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规划。而拓展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实践空间,则是加强民办本科院校教育社会实践的一种有效方式。譬如,在教学实训课程的设计方面,民办院校可以与社会性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将社会化专业实践内容引入高校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中,并基于专业教育特征对部分教学实践方式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符合真实社会实践环境。与此同时,民办本科院校应在教育实践设施应用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提升对现有教育实践设施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专业教育实践综合效益,使民办本科教育课程实践拓展能充分发挥实际教育作用,以此解决民办高校教育实践资源应用不足的问题,为民办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施多体系联动专业教育考核制度
多体系联动是指基于教学管理体系的应用,确立新的民办院校教育考核形式,改变传统的以理论分数为衡量标准的基础考核方法,以实践考核为切入点促进现代专业教育考核的有效实施。第一,对于考核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差异化的考核形式。例如,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考核实践,要围绕财务分析、计量经济核算等内容开展考核规划,尽可能基于大学生岗位实践布局考核项目,以保障专业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出学生专业学习状况,为教师后续阶段调整教学方向提供科学参考。第二,对于考核模式的运用,应当选择具有考核实践前瞻性特征的专业评估模式,针对专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考核管理,使民办院校专业考核实践能从根本上得到充分强化。
(四)强化多渠道民办院校教育体系建设
强化多渠道教育体系建设,是推动民办院校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有效方式[4]。传统民办院校教育更多的是对本校教育资源的运用,而多渠道民办院校教育体系建设,则通过聘请专家团队或企业讲师的方式,提高院校教师对新型教育方法的掌握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例如,对工程设计专业教育的强化,首先,通过聘请企业讲师或在职工程师的方式,让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所从事的岗位内容,而后利用现阶段所学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教育培训做进一步衔接,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工作环境。其次,要围绕专业化教育培养对现有实践教育资源应用做充分优化,在教育层面突出工程设计专业行业特征,并创建真实的岗位实训教育环境。最后,要基于不同学生学习的薄弱项,改进原有教育实施方案,保障工程设计专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既能满足现阶段教育要求,同时亦能为民办院校专业学生未来阶段更好地融入岗位工作创造机遇。
五、面向教育未来发展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创新趋向
(一)保证民办本科院校教育竞争能力
教育竞争力是衡量民办本科院校教育能力的主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生源质量的一种科学策略。未来阶段民办本科院校仍然是要以保证教育竞争力为基本条件,通过融入多元化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育结构,让民办本科院校能脱离传统教育发展形式的束缚,将教育创新作为教育发展驱动力,结合信息化教育发展时代趋向完善现有专业教育体系,以此为导向汲取各平台、各院校专业教育经验,使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形成良性教育循环,在教育循环生态系统推动下积极进行教育的实践改革,使未来的民办本科院校能拥有独立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以此为教育竞争力的提升做好充分准备。
(二)提高应用型人才教育理论研究能力
理论研究是教育实践的先提条件,而教育实践又关乎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质量。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应将未来阶段教育侧重点放在对理论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上,使民办本科院校能针对不同专业教育内容采取更合理的教育管理实践策略,保证民办本科院校专业教育进一步贴合未来教育发展环境。此外,做好教育理论研究,也是规范民办本科院校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可以根据民办院校所处教育发展环境,对其专业教育资源做深度挖掘,让教师能够在良好教育环境下科学组织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管理提供教育资源支持,使后续阶段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得以有序推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是提高民办高校专业教育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解决民办院校教育管理实践能力不足问题的必要条件。未来阶段民办本科院校教育发展,将基于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开展教育规划,为此应用民办本科院校应紧抓这一时代机遇,提高当前阶段综合教育培养能力,为其未来更好地适应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