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供给侧视域下合作办学学生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2020-01-19朱永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供给办学工作

朱永华

(南京工业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南京 21181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改变过去过度依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需求侧增长模式,转变为侧重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从而扩大有效供给,达成供求平衡。供给侧改革这一科学的新思维、新方法同样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供求失衡,教育管理者不能有效理解学生真实的特征与需求,在人才培养上无法使社会满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应不断发展完善高等教育,以此培育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升合作办学层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是现时期高教改革的必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高校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1]。

一、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重塑新型的供求关系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通用化转向精准化。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信息传播内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随即使教育内容的供给量增加,教育方式更加多变,所以教育供给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应针对高校合作办学的学生工作进行供给侧改革,建构新型的供需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创业意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从而实现教育的效用最大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工作者教育管理的精准性

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工作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在提升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促进就业,提升合作办学质量。首先,高教管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各级教育文件,通过广泛学习,抓住应用型转型的根本所在,以此来促使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意识观念能与学校的转型保持一致,加快提升高校教育工作改革的速度和水平。

(三)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人才

从辅导员的视角来看,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口来考量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有利于构建有国际化视野的校园文化活动方案、构建突出应用型的职业养成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工作机制、构建有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深化高校教育管理供给侧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要的符合度,进一步解决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矛盾[2]。

(四)有利于增强大学创新动力并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创建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深化学生工作管理改革,有利于开拓国际化办学视野,拓展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网络,加快实施学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扩大校际学生交流,增强办学活力。另外,把培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改革的目标,把主动服务于社会作为重要环节。总之,供给侧改革推动的是学生、学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式的发展。

二、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的供给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一)供给理念落后于时代

教学理念关乎教学的根本,解释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现今,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还保持长久以来的方式,即单纯的理念灌输,在规章制度的框架下集中管理,强调对学生的规范约束。但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化程度极高的信息数字化时代,社会越来越开放,学生的自主性的加强使其越来越无法接受旧有的约束力强的管理方式。另外,从社会评价机制来看,以学历水平高低作为选择用人的指标远远无法跟上时代变化的要求,评价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指标是其工作的能力及个体优势。从社会评价机制来审视我们的供给理念还是有诸多的不足,因而,必须坚定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工作从各个方面包括供给的主体、内容、机制、环境、形式等角度制定促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教、管、服之间的关系,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优越的条件[3]。

(二)供给内容质量低下

大学的教育工作包括教、管、服三个方面,详细地包括政治方面、心理方面、班级管理方面、日常活动方面、职业规划方面。虽然“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如学校对于学生在生活学习上、心理观念引导上,以及在职业指导上所做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成果。例如,没有针对合作办学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内容,仍坚持学校提供统一的教育内容,以集体式说教为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联系不紧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总之,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忽视了学生工作开展的质量、学生的收获及教育效果。

(三)供给形式不够丰富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学生工作,是落实好“以生为本”服务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主题教育,能利用微信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4]。然而现实情况是缺乏针对合作办学的专门化的网络管理平台,高校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方面仍然存在形式单一、缺乏监管等问题。例如,虽然学校各个机构部门以及职工都建立了微信或微博的互动平台,然而对于内容信息上却没有很好地处理,涉及领域较少,也只针对于特定群体,因而受到的关注不多,没能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对于舆论的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微弱。

(四)供给主体太过单一

高校的学工人员是推进学生教育工作的主力,职责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有合格的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素质及人格,指导学生积极就业等。辅导员更是这一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直接接触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成长中遇到的难题,他们对于教管服的工作的专业性毋庸置疑。这支中坚队伍选拔的基本身份要求是党员及研究生学历,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层层考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负责合作办学项目的大多数辅导员的专业性并不强,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习,部分人甚至并不了解与教育管理相关的教育、心理及管理的专业性知识,这也造成一些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上的效率及效果都差强人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而现如今,社会对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性、专业性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以之为中坚力量的学工队伍必须提升工作素质及能力,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及效果。

三、合作办学学生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实施路径

(一)供给理念要具备开放性和生成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断深入,合作办学的国家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权利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我们作为学生工作者的相应的供给理念要更加全面开放,与时俱进。一是以生为本、生为主体。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理念的关键之处是以生为本,保障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综合发展;在管理中要注重主体、主动、创造这三个角度的统一,让学生明确学习并非单纯的灌输思想、知识,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创新,勇于挑战;二是服务为本,以导为主。学生工作者要重塑“服务”理念,把服务当作教育管理的情感基础,充分重视大学生基本需求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做好人生导师的同时也要尽力与学生交心,从而有利于让学生在价值观及关键道路的选择中给出正确的答案[5]。另外,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变革理念,开拓视野,引导学生走上正轨,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摒弃以往说教式的教条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沟通的目的,把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内在需求融合统一,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供给内容上要优化增量,盘活存量

首先,扩大、创造有效的教育供给是学生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内容。改进合作办学的学生工作有必要借鉴国外差异化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将西方先进的教育资源本土化,保障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供给侧内容。其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段的水平,构建综合性强立体化的供给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又能密切结合社会热点及学生需求,真正有效供给价值、理论、道德、文化等,以引导学生坚定信仰。再次,全面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变迁,学生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除了指定的指标性的培养任务外,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融合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资源,调整现有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素材、教育案例等课程资源,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这种方式不仅与学生的成长历程与认识习惯相一致,而且有助于其获得感的增强,进而渐渐保持教育成果的“优库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最后,加强教育内容的多渠道开发和国际化的顶层设计。围绕素质教育多元发展目标,适时出台国际交流项目、国际化行动计划,提升合作办学层次,提高国际化水平。同时,主动吸收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入合作办学的拓展性课程、选修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国际化引向深入。

(三)供给方式上要分层分类,知行合一

首先,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话语体系。让“思想政治教育”说青年的话——用青年喜欢的话语和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供给方式上实现从“管理学生”向“发展学生”转变;其次,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日常学生教育工作。一是项目制理念。从内容的构思到形式的创新都要渗透项目制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项目模式,让各个成长阶段、各种学习水平及拥有多样化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够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才的内在动力。二是谈话式教育。积极展开师生谈话式教育,这既凸显了平等的交流,也能有益于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三是参与式和体验式教育。通过参与式教育和体验式教育进行自我的反思教育,在提升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6]。再次,基于“互联网+”的模式,融合网络思政新媒体,进一步夯实线上育人工作,并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发平等双向的辅导式服务。最后,最大程度上利用实习实践、就业及志愿活动,以期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相融合,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参与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供给主体上要多元共治,全员育人

首先,构建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首先,在学校内部,辅导员、学工干部、任课教师、职能专业部门要形成合力,实现校内全员育人的专业化精细分工,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打造一个共同育人的系统综合体;其次,整合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实现校内校外的有效衔接。把知名校友通过互联网纳入到学生工作的主体系统,聘请杰出校友走进校园担任校外指导教师;通过校企合作、设立社会奖助学金的形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使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另外,高校负责教管的机构完成顶层设计的工作,制订灵活的教学计划及针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完善修订,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国际化。学校也应为校内校外教师的教学衔接提供便利的渠道,促使两者开展有效的互动,共同完成多元供给主体的培育人才的体系构建;再次,提高师资的跨文化交流沟通水平。从软件、硬件两方面为教师的教学能够达到国际水准提供支持,包括对原版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学及跨文化课程的开展,以及为教师提供参与到国际教育培训中的大好机会。同时,应把握引进内容与程度,注意其与本土教学的比例。

坚定不移地推动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做好整体教学资源的合理调控分配,还要从细微之处考虑,改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推进资源共享,促进多方联动的国际化办学格局的形成,在创新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构建有特色的合作办学学生管理体制。

猜你喜欢

供给办学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不工作,爽飞了?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选工作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