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课程育人功能
2020-01-18栾凯凌
栾凯凌
【摘要】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是其物化反映。而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育人的春风和雨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班级文化熏陶人、感染人,让学生在积极的班级氛围的熏陶、感染下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初中;课程;育人功能
引言
深化基础教育育人体系变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发挥并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课程作为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来源于社会,是社会意志和社会需求的体现;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即主要是通过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体来实现促进社会发展和改造的价值。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课程内在包含着多重交互性的社会关系,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因此,课程承载了重要的社会育人功能,对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日常教学中紧扣“合作”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与初中阶段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学生暂时未能完全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感觉很吃力,出现掉队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看到这种情况后,找到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单独聊天,认真倾听他们的困惑,与他们一起分析初中、初中学科设置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课堂教学容量相对较小,知识简单,教师在课堂上细细剖析,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辅导,反反复复巩固,直到完全掌握知识內容。而初中阶段开设的课程较多,课程的难度加大,容量加大,学生用在各学科上的学习时间相对减少。这就需要学生积极转变、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模仿学习转变为创新学习,即不能模仿做题,模仿教师的推理过程,而要学会举一反三,创新学习。高考命题的出发点也是考核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高分低能。因此,在教学中,会给学生们创造足够的思考与合作讨论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弄清楚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并理解领悟,内化后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交互式情境,体验真实的社会情感
建构主义强调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一种交互性的情境资源,在形式上主要包括师生问答、小组合作等多种类型,在内容上涉及多元化知识的学习,在功能上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但是,对于社会性知识的学习,仅将文本呈现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课程中设置真实场景,将需要掌握的社会性知识贯穿其中,学生才能通过身临其境的学习过程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产生社会参与动机。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资源整合和情境创设,关注交互性情境资源为课程发挥社会育人功能所提供的过程性条件。为了合理设计课程情境,教师应重视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整合不同学科的课程情境资源,让学生充分了解多元化社会。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熟知学情,学生是课程中的重要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有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等,才能选出适宜的社会性学习情境资源;其次,应明晰教法,交互性情境强调师生、生生等多方交流合作,教师需要基于所选资源进一步设计教法,在资源与教法的适切配合中推动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再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于在社会经验、社会认知等方面强于学生,所以也应适时引导学生认识或辨别情境、帮助他们正确地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在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社会的理解。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微团队的隐性教育功能,促进同伴共成长
组建微团队。除班主任外,学生与科任教师相处时间非常有限。一个有效办法是组建学生学习微团队,发挥好学习微团队的隐性功能。微团队的成员之间互动最多,这些互动对学生的态度、认知、行为、规范、价值等发挥着重要影响。实践证明,学习微团队的组建需要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加强合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科学分组,学习微团队的小组长和副组长应该定期接受培训,才能更好地成为班主任的助手、学科教师的帮手,发挥隐性因素的教育功能,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破“三难”。道法学科在八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法律知识。这些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陷入“三难”——难学、难记、难背。九年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六人、四人微团队或者一对一、一对二、二对一微团队,让学生明白“只有深刻理解才能记忆牢固”的学习规律,逐渐形成自己学习道法的方法。延伸微团队作用。在生活方面,通过学习微团队集中用餐的方式,学生之间相互提醒、相互影响,养成良好用餐习惯,杜绝浪费。节假日,班主任可要求学习微团队组织集体参观博物馆等活动,滋养灵魂、汲取精神,强化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体验和情感认同。
结束语
现代教育制度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一切教育工作都围绕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而展开。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教师要积极践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理念,引入合作式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目前,在所在班级,学生管理方面、学习方面,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的思想沟通合作方面等都已经初具雏形,合作式班级文化模式正发挥着其积极的教育功能。在未来,会一如既往地与学生们携手同行,不断完善合作式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变得更优秀。
本文系2021年度新疆中小学思政(德育)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阈下的育人策略与实践研究 ——中学课程育人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贞俊.借力经典作品,发挥育人功能[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25.
[2]童申.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5):174-175.
[3]唐丽敏.网络视觉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2):74-79.
[4]刘曙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挥数学育人功能[J].试题与研究,2018(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