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进去
2020-01-18高佳
案例三
一、不肯进校的孩子
小乐,六年级男生,家中有四口人。父亲在小区附近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母亲帮忙打理店铺,接送小乐。姐姐上职校,住校。
小乐平时学习成绩中下,每次他的学习出现问题,老师会联系父母,常以小乐父亲打他一顿而结束。父亲最近到校与老师沟通,又在班级门口打了小乐。后来,小乐不肯进学校,若强行拉他,他就大喊“我不进去”。
二、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小乐不肯进咨询室。我向他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接纳他的状态,说明心理辅导的保密原则,小乐表示愿意参观咨询室,最终同意留下咨询。我讲述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小乐开始哭泣,我对他表示接纳、共情,并邀请他玩沙盘,主题是“现在的家”。
小乐起初动作很慢,像是在思考,后来明显放松,动作越来越快,还发出声音。小乐用小鱼代表自己,姐姐是栅栏水池里的蓝鲨,妈妈是乌贼,和姐姐在同一个水池。小乐没有提及爸爸,被问时含糊其词,我向他重提保密原则后,他说爸爸是蛇。
我提出想和小乐聊聊爸爸,小乐突然变得木讷。我拿来一把椅子,放在他对面,引导他闭上眼睛做深呼吸放松。等他放松完,让他看着对面的椅子,想象爸爸就坐在对面。我让小乐描述爸爸的表情,他表示爸爸很凶。我再让他把最想对爸爸说的话说出来,小乐紧握拳头,轻声说“:爸爸,不要打我了。”然后开始哭泣。
我继续和小乐澄清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打他,当时妈妈和姐姐在哪里。为了帮助小乐寻找支持资源,我让他回忆和爸爸在一起的温暖场景。小乐说最美好的场景是他大班时全家逛街,他骑在爸爸肩上,妈妈和姐姐各在一边,大家有说有笑。
第一次咨询结束,小樂主动表示想再来。我们约好了时间,我给他布置了家庭作业:(1)记录每天爸爸对自己的肯定;(2)写出和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刻。
第二次咨询,我邀请小乐父母一起来进行家庭治疗,用摆家庭沙盘的方式进行探索。父亲放了一座大房子、一辆车,还有一个人站在树旁,面朝家。母亲补充了三个人,大的代表自己,离家远的小天使是姐姐,背着书包离家近却背对着家的是小乐。小乐母亲说姐姐从没让人操过心,小乐从三年级起就不听话,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很辛苦,希望乐乐懂事,好好学。小乐父亲说对儿子很好,再贵的乐高玩具都买,可是小乐“生在福中不知福”。
我问他们:“现在要对每个到场的家庭成员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小乐母亲看着小乐父亲说:“打没用,你打得太狠了。”她抹着眼泪对小乐说:“妈妈一直爱你,但是我怕你爸爸。”小乐父亲叹着气,对小乐母亲说:“以前你管好了吗?”然后转向小乐:“爸爸没办法,如果你学习认真一点,我还会打你吗?”
“你最希望家庭成员对自己说一句什么话?”我继续提问。小乐父亲思考了一下:“能看到我的辛苦与付出。”小乐说:“爸爸不打我了。”听了小乐的话,父亲的眼眶红了,母亲和小乐都哭了。等三人情绪平稳后,我肯定了他们之间的爱,尤其肯定了父亲。
咨询结束时我布置家庭作业:(1)记录“家庭能量站”账本,要求用“具体事例+优秀品质”的格式记录孩子的优点,每天睡觉前表扬;(2)积极向班主任老师“取经”,努力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
第三次咨询,主要运用家庭治疗中的前馈提问、假设提问、循环提问等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你希望未来和小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小乐父亲:“他听话,认真学习,开心相处。”我:“你觉得目前可以为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做什么?”小乐父亲:“克制自己,不打他。”我:“假设一下,如果你不在班级门口当着老师、同学的面打小乐,是不是他就不会出现不肯进校的行为?”小乐父亲:“应该不会出现,我那时太气了,现在挺后悔,伤小孩自尊了。”我:“从你尝试过的方法来看,你觉得他比较容易接受哪种?”小乐父亲:“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他喜欢乐高。”我:“看起来鼓励比惩罚更有作用。能回忆一下,最近一次沟通,你比较满意的具体事件吗?”小乐父亲:“周四老师打电话,说课堂练习有点多,他没写完。以往出现这种情况,回家我就会训他,那天我陪他继续写完,他不会就教他。”我:“接到老师的电话,你是怎么做到心平气和的?”小乐父亲:“深呼吸几次,想想以前的温馨画面,或者找他妈妈聊,就不那么火了。”我:“看来回忆相处时的美好场景对你很有用。你能总结一下怎么做能让父子关系变得更好吗?”小乐父亲:“多看孩子好的方面,多看‘家庭能量站账本,多欣赏,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动手。”小乐父亲答应回家坚持记录“家庭能量站”账本。
三、咨询效果与反思
经过三次辅导,小乐能每天开心地进班级上课了。班主任发动全班同学给小乐写信,表达大家真诚欢迎他回班,淡化小乐在班级门口被父亲打的事,并转变与小乐父亲沟通的方式。任课教师耐心辅导小乐不会的内容,积极肯定和鼓励他。
小乐的转变不仅是他自身努力调整的结果,更是家庭互动模式积极转变的结果。小乐的父母从“家庭能量站”账本中汲取“能量”,每位家庭成员都能彼此看到、彼此关爱,家庭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