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就别打我
2020-01-18顾惠琴雷明慧
顾惠琴 雷明慧
案例二
一、愤怒的“小火山”
小林,五年级男生,二年级时随父母搬入城区,同时转学并重读二年级。刚转学时,小林成绩很好,经常获得老师和家长的称赞,进入三年级后,他的成绩迅速下降,四年级时,上课处于听不懂的状态。他的情绪低落,变得敏感不自信,出现挑衅老师、攻击同学等不良行为。
一天,小林因被老师留校做作业而情绪失控,他在老师面前扬言要杀掉父母,并且已经定好时间、买好凶器。老师打电话来求助。
二、无奈的“小火山”
小林的姐姐成绩很好,父母对小林的学业也有很高的期待,当他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要求时,母亲便复制原生家庭中外公的打骂方式来对待他。小林慢慢发展出自己的信念:我是愚笨的,我是没用的。小林与老师及同学相处的模式,基本复制父母对他的模式,并将对父母的怨恨投射到老师和同学身上,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强势且习惯指责抱怨的母亲,用沉默和酗酒游离在家庭边缘的父亲,充满压抑的负面情绪的家庭,这些使小林的愤怒蓄势待发,他酝酿着杀父弑母的计划。
三、发掘“小火山”的资源
1“.看到”小火山。
我询问小林平时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他立刻爆发“:他们一直打骂我,认为我学习不努力;他们一点也不公平,只对姐姐好;他们认为我什么都不好,学习不好,脾气不好......”小林爆发式倾诉了约半个小时,小林的父母一开始是微笑的,认为孩子言过其实,听到后来,母亲表示很震惊,并承认小林所说的都是事实。与小林父母的沟通过程中,小林的母亲言语较多,但内容只涉及做法和期待,小林的父亲几乎全程沉默。我与小林父母探讨:“发现小林遇到困难,你们能面对它,也想解决它。今天回去后,你们会做哪些不一样的事情?”
整个咨询过程,我用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的方式,让父母感受孩子的愤怒,并用提问的方式激发父母进行情感表达。第一次咨询获得了小林及父母的信任,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
2.向前一小步。
前几次咨询,小林一家三口依约前来。我与小林讨论父母的变化:“与之前相比,爸爸妈妈有哪些变化让你比较舒服?”小林说父母不再打骂他,而是帮助他解决不会做的题目,感觉挺好;父亲周末会带他打球,在打球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快乐。用评量问句讨论对父母的满意程度时,小林给母亲打60分,比较满意;给父亲打59分,因为陪伴时间太少。我问小林,如果要得70分的话,父母需要做些什么。小林说60分就是满分,不用改变。后来他又说希望父亲能每天陪他十分钟,哪怕是电话视频都可以。小林的母亲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要改变,陪伴才是最好的方式,父亲对此也表示赞同。
3.改变持续发生。
后几次咨询,小林主动提出玩沙盘。第一次他摆放的是中日战争场面,中间用篱笆隔开,飞机大炮全开,还有彈药库。后来他又拿了一些绿植放进去,并在右前方摆放了一个公园,有房子,他说那是世外桃源。
第二次的沙盘比较接近现实,有学校、医院,还有图书馆、电影院。大致故事是大巴司机接送希望小学的学生到医院就诊。看病的时候,可以去外面的公园玩;身体好了,可以去逛逛街,看看电影。
第三次沙盘做得很快,沙盘内放置了蜘蛛、苦瓜炸弹、老兵、新兵、直升机和空投武器。主要内容是蜘蛛前来进攻,老兵引爆苦瓜炸弹,与蜘蛛同归于尽,但蜘蛛还有一丝力气,新兵用空投的炸弹炸死了蜘蛛,并联系了直升机将新兵带走。小林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新兵。
很有意思的是,在我想打算结束本次咨询之前,小林先提出了结案,并对自己进行了评价:不跟老师对着干了,也不想伤害同学了;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会坐凳子上,或者去外面走走,或者跟一些同学玩;回家后,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父亲能教他,还能一起出去打球,感觉比较舒服。对于母亲有时还会发脾气的现象,小林说自己能接受,有时也会躲出去,不久就能调整好情绪。小林的行为改善明显,基本达到了本期咨询的目标。
四、咨询反思
“爱我就不要打我”,父母不能以爱为借口使用暴力,也不能使用语言暴力。教育模式会代代相传,“伤害式”的教育模式一旦被“看见”,杀伤力就会减弱。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中有一个技术是“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这在小林一家的表现中很突出。
孩子的所有症状都是在用无声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他的生活遇到了困难,他的家庭遇到了问题,他在呼唤父母温柔的爱。他不是病人,不是制造麻烦的人,只是一个用自己的方式发出信号、寻求帮助,希望父母一起爱自己的无助的小孩。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顾惠琴雷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