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和创新的新赛道
2020-01-18
北从5G开始全面布局(比正式商用更早的时间),云计算的发展也进入了一条新的快车道,因此我们对于云计算的相关话题也有过多次解析。的确,云计算和网络互相渗透,使得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这正是云网融合的基本内涵。很多人都说,云计算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最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阿里云、腾讯云等基于OTT的云计算企业近年来风头正劲,而出身运营商的云服务则相对低调,这样情况,在云网融合的阶段应该会有明显的改变。
实际上,云对网络的要求一直都是变化的。从专线接入向网络能力敏捷易用,从“云被动适应网”向“网主动适配云”演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在,云网融合阶段造就了可以实现能力的聚合和输出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它们也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电信业转型的战略方向。毕竟,云网融合这个概念,对于运营商而言是一个充满吸引力和推动力的东西,它们更是运营商在5G时代进行布局的新阶段。
云网融合是阶段性态势
5G+云网融合,作为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经济的底座和基石。5G时代是云的时代,也是云和网相互融合的时代。云网融合将催生出丰富多彩的行业应用,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显然,5G是当前云网融合的最佳实践。5G核心网实现转控分离,控制面实现SBA微服务化,同时也在推进轻量级专用定制核心网和UPF;5G无线网实现CU控制面虚拟化,云化和服务化,以及无线网络资源虚拟化;5G网络切片最终走向云网统一切片。
我们知道,数字化平台对云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云资源备份和多线接入、云网能力服务化提供、云能力和数据协同、云原生开发、云网内生安全五个维度。云要随着数走,而数字化平台需要统一、完善的云网供给能力承载。目前运营商的水平在上述五个维度差距均较大,云网资源需要在多样性、服务化、协同性、原生云和安全性上全面增强,从而实现云数联动。
按照业内的共识,云网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云网协同,特征是云和网基本彼此独立,通过两者物理层面的“对接”实现业务自动化开通和加载,向客户提供一站式云网订购服务,网络只是宽带专线而已;第二阶段是我们此时聊的云网融合,它的特征是云和网采用统一的逻辑架构和共用组件的不同管理系统来运营管理和调度,全面实现云网能力的统一发放和调度,两者将产生“物理反应”;第三阶段是云网一体,未来它将让云网彻底打破界限融为一体,产生“化学反应”,云端的使用者不再看到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大资源的隔离和差异,实现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和服务能力。
云网融合既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客户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韦乐平指出,云网融合必须适应众多不断发展的客户需求场景,因而,云对网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网络云化需要提升云能力,数字化平台能力的构建也需要云网本身的能力不断升级。云对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网络性能、网络可用性、网络智能性、适配能力和网络安全等五个维度。目前运营商的传统网络在网络安全、柔性适配能力以及网络智能性方面与客户需求差距较大,需要增强网络的内生安全性、柔性适配中的原子能力服务化、网络智能性中的弹性伸缩和网络可编程,从而实现网随云动。
有专家表示,5G专网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公众网集成专网采用网络切片+封闭接入组(CAG)技术,基于网络切片端到端资源隔离的专属网络,行业终端专属基站或频段,实现资源独享。而云网概念则具有能漫游、能互通、成本低、终端易配置、网络好构建等优势。换句话说,网对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统一承载与集约运营、虚拟网元能力开放与增强以及电信级安全性三个维度。一般来说,网络在可用性、实时性、安全性、低时延等方面依然比云计算更优。所谓网络云是传统网络功能的云化延伸,具体来看,云在三个维度上的差距还较大,需要不但改进,适应网络云的需求,从而实现网络云化。
目前来看,云网融合近期的关键举措包括优化云资源池技术架构和布局、创新组网方式、加速网络云化、攻关云PaaS能力、打造云网操作系统、构建端到端的云网内生安全体系、推进云原生改造。所以说,数字化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引领变革,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都可以依托5G+云网融合基础设施来实现。
运营商的机遇
云网融合被业界视为垂直行业智能化的“行业引擎”,有通信专家指出,运营商可以借助云网融合打造“智能管道”业务的新路径。云网融合已经成为运营商开展新业务的主要着力点,运营商也抓住云网融合带来的商业机会,实现了收入增加。
很多人都讨论过云网融合大趋势下运营商的机遇和优势。的确,仅仅在资源优势方面,运营商拥有宝贵的频谱、号码和成千上万接入局所等稀缺资源。而且,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掌握完整可控的用户信息,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基础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在网络和IT优势方面,运营商还拥有无处不达的网络和大量DC,可有效整合昂贵的带宽、计算和存储资源,降低整体成本。拥有网络和IT资源控制权,可有效分配云服务,业务的可用性、实时性、安全性和时延性能应该会更好。
换句话说,运营商拥有云网资源控制力,能够提供更严格的云网创新的服务和技术形态,诸如云网操作系统、云网切片等。如此一来,运营商对于云网融合的机遇把握,变得尤其重要。这个“机遇”的借力点是5G。运营商可以利用5G核心网用户面下沉的优势,构建“边缘网络出口”这个要害点,通过这个要害点的掌控权,与OTT的MEC展开竞争和合作。面对OTT在云计算领域的竞争,三大运营商应携手把握住边缘网络出口。
在不久之前的“202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覽会”上,各大运营商都展出了5G+云网融合赋能千行百业的案例,包括5G+工业互联网、5G+数字治理、5G+智慧商业等。云网融合筑牢新基建底座,赋能数字化转型,也成为运营商打造“智能管道”业务的新路径,成为其重要的增收业务来源,助力运营商2B业务新增长。
中国电信在云网融合发展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一方面,全面加快云改进程,中国电信7月16日明确提出“新建系统100%上云,存量系统3年上云”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筑牢赋能客户的基础底座。在刚刚结束的通信展上,中国电信特别推出5G+云网融合板块,全面展示了中国电信云网融合的布局和实力。并且,中国电信除了在5G+工业互联网版块演示了浙江吉利汽车5G车间在5G+MEC专网下的生产场景外,还展示了北京三一重工、上海宝武、安徽海螺水泥等成功案例,AGV、巡逻机器人、机器视觉、全景监控等实物和技术也纷纷亮相。据介绍,中国电信5G应用合作领域已覆盖警务、交通、生态等十大垂直行业。
中国移动也在加速“云改”转型,向价值经营转变。中国移动结合N+31+X移动云布局提出了“一朵云、一张网、一体化服务”的云网一体化策略,面向ToB市場重构了云网架构,持续打造云网边行业专网。他们带来15个行业典型5G应用功能场景及龙头示范案例,展示了5G技术在智慧领域的应用与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则依托自身优势,与业界主流云服务提供商深入合作,构建了面向政企客户的线上云网一体自服务平台——云联网系统。同时,推出云联网、云组网、云专线等产品,为用户提供云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目前联通沃云已为超过10万家政企事业单位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同样地,联通还在会上展示了5G在工业制造、车联网、智慧城市等30多个垂直领域的应用,通过5G智慧大应急、5G MR一汽红旗虚拟展厅等实际的应用场景,展现5G的效率变革。
回想起公有云时代,运营商开放了骨干网的互联网出口,网络价值被互联网企业极大地压缩了。很多专家强调,现在OTT云商的优势在云,并逐步向边缘延伸,将云能力推送到用户现场。而运营商的优势在网,随着MEC边缘计算兴起,运营商网络有望在边缘构建云网融合优势。当然,运营商云网融合为产业赋能,同样也需要产业合作的紧密合作。只有拓宽合作生态,将合作伙伴的能力与运营商自有的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享共创才能实现共赢。
高效和安全,是核心话题
通过5G云网融合,运营商将大踏步走进垂直行业,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在“新基建”部署驱动下,可以清楚地看到5G云网融合的潜力巨大。同时,在网络智能化、功耗、安全性等方面,作为一个新生的技术综合体,依然还存在一些挑战。
长远看来,云网将互为一体,未来的云网将以云网一体IaaS、云网PaaS、云网SaaS服务应对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具体来看,未来网络,将是云在网中:以分布式云构成的算力,是网络连接的基本节点。算力无处不在,云在哪里,连接就在哪里;未来网络,将是网在云中,随着网络云化,整网呈现为一朵大云服务,网像云一样服务客户,所有网络的连接都变为云内连接。连接无处不在,入网即入云。最终实现云在网中,网在云中,互为一体,按需敏捷地为各行各业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云网智能服务。
对于智能化,业内的观点是依据场景特征在网络各层次引入差异化智能能力。在网元层逐步引入内嵌式AI加速器;单域级场景可在网管或控制器上叠加轻量级的AI训练;跨域端到端的场景可以部署AI&大数据平台。从运营商整体网络规划部署看,集团公司可构建AI平台,省分公司构建AI拉远节点。业务发达省份,也可单独建立省级AI平台。
AI本身就是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在过去的分析中多次提到。传统节能主要基于专家经验,节能时间段固定,主要在夜间,难以保障用户体验。引入AI节能后,基于预测动态调整,节能时长大幅提升;KPI实时监测,闭环调整保障用户体验。未来还可以实现基于业务导航的PowerPilot节能:加持负荷预测和业务导航,深度协同多频多制式网络,提升网络节能效率,提升整网能效比,让每比特能耗最低。而现在,运营商可根据场景特点灵活采取不同的节能策略组合。例如居民区场景,需持续提供服务,一般无容量层,话务有较大波动范围,一般使用符号关断和通道关断;火车站场景,需持续提供服务,有容量层,话务变化范围大,除了符号关断和通道关断,还可以夜间无班次时段负荷低时做载波关断;商场场景,夜间负荷为0,可以在以上基础上叠加深度休眠策略。
对于云网融合的安全话题,在网络云化大背景下,以防火墙和VPN为代表的传统安全技术构建的企业边界,正在被云业务的场景模式给瓦解,内生安全和零信任等创新的技术手段应运而生。很多企业都在从保障云上服务的所有核心资产和数据的安全、端到端网络管道的安全、保障面向行业用户提供服务的端到端安全三个维度,构建了立体的云网安全体系。
写在最后:
云网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体化供给,网络资源和云资源统一定义、封装和编排;一体化运营,全域资源感知、一致质量保障、一体化规划和运维管理;一体化服务,云网业务的统一受理、统一交付、统一呈现。
总之,云网融合的目标技术架构将是一个层次化分工、无缝协作的融合技术架构。云网基础设施层,尽量采用通用化、标准化的硬件形态,特别是多样化芯片;云网功能层,对云和网虚拟化抽象化处理和软件定制,实现功能纳管和原子化封装;云网操作系统层,云网资源统一编排、结合数据湖和云网大脑提供云网开发环境和云网切片。实际上,云网融合无法一蹴而就实现,而是需要从资源和数据、运营管理和业务服务、能力开放等四个维度出发,历经协同、融合、一体三个发展阶段,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云网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