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庐江县矾母山硫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2020-01-18吕玉琢

安徽地质 2019年4期
关键词:硫铁矿凝灰岩黄铁矿

吕玉琢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 安徽合肥 230011)

0 引言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铁—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是中国东部重要陆相火山岩盆地,发育一系列金属—非金属矿床,已探明的有罗河铁矿、小包庄铁矿、沙溪铜金矿、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大包庄硫铁矿等。矾母山硫铁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1],位于庐枞盆地中部,该矿床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庐枞盆地的矿化类型,本文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为下一步庐枞盆地该类型矿床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

庐枞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中部,行政区划属安徽省庐江县和枞阳县,由陆相火山岩构成其主体,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早白垩世,由龙门院旋回(K1l)、砖桥旋回(K1zh)、双庙旋回(K1sh)和浮山旋回(K1f)四个火山喷发旋回构成[2~3]。庐枞盆地受三组深大断裂控制,发育一套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

2 矿区地质特征

矾母山地区位于庐枞盆地中西部,在大包庄硫铁矿东南2.5km处,罗河铁矿东南5km处(图1),是近年新发现的硫铁矿床,根据储量估算,矾母山硫铁矿规模可达中型。

2.1地层

矾母山硫铁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统第二旋回—砖桥组火山碎屑岩系地层[4~5],韵律明显。砖桥组下段主要由晶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和薄层辉石粗安岩构成,受强烈蚀变改造,也是主要赋矿层位。砖桥组上段由层状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和沉角砾凝灰岩构成,主要为紫红色,部分为灰白色,出露于矿区南部。

图1 矾母山矿区地质简图Figure 1.Geological sketch of the Fanmushan mineral district

2.2构造

矾母山硫铁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区内断裂为北西向区域断裂带,主要分布于罗河至矾母山一带,该断裂带是由数条平行断层构成的,断层长十余千米,宽可达一千余米,断层走向在北西310°~330°之间,倾角在50°~70°之间,倾向南西。

2.3岩浆岩

矾母山地区未见大的侵入体,在地表和深部仅见呈脉状、透镜状小岩体,成矿母岩为闪长玢岩。另该区可见粗安斑岩、正长斑岩、细晶正长岩及安山玢岩等脉岩,脉岩与成矿作用无关。

闪长玢岩侵入砖桥组下段地层中(图2),呈岩钟式,手标本呈灰色,残余斑状结构,斑晶由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构成,基质为微晶粒状镶嵌结构,块状构造。发育较强蚀变作用。

2.4蚀变及矿化

矿区赋矿围岩为砖桥组下段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角砾凝灰岩以及粗安岩,围岩发育较强硅化、明矾石化、高岭石化、硬石膏化,发育较轻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

根据围岩蚀变矿物组合,可划分三个蚀变带,自上而下分别为高岭石化—水云母化带、次生石英岩带、硅化—硬石膏化—黄铁矿化带。其中,硅化—硬石膏化—黄铁矿化带又称“三化岩”,原岩为砖桥组下部火山碎屑岩,蚀变岩呈灰色、灰白色,蚀变矿物为石英、硬石膏和黄铁矿,含少量明矾石,石英、硬石膏、明矾石呈粒状集合体,黄铁矿呈微粒浸染状不均匀分布,可构成工业矿体,是矿区最重要的蚀变带。次生石英带分布于“三化岩”带上方,为矿区矿化提供了相对密闭的空间。

3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特征对该区的找矿具有比较重要的指示作用,其中矿区西北部的罗河铁矿、大包庄硫铁矿均为验证重磁异常所发现的矿床。本区硫铁矿体主要分布在大包庄东侧—乌鸦塘—贺家山一带。通过本次物探工作发现,这一带的具有较为明显的重力和激电异常,是寻找矿体的有效指示。

乌鸦塘地区,存在一重力异常幅值为0.4×10-5m/s2,长约500m,宽约300m,走向近南北向;频谱激电异常LJCR-2线在9600~9800点间,视充电率ms异常较强,并且有中等偏低的视时间常数τS、低视频率相关系数CS、低电阻率相对应。具“低电阻率、高极化率、低时间常数、低频率相关系数”的一高三低特征,综合评价该异常较好,为I类异常,主体埋深大概在600m左右。

贺家山一带浅源布格重力异常亦呈南北向展布,△Gmax为0.45×10-5m/s2,该异常强度亦与大包庄铁矿区的反映相同。在这一深度上梯级带特征以及环绕火山洼地分布的特征已不明显,仅隐约可见,说明其深部与浅表的构造条件有所差异。△Z化极异常的各种特征均与大包庄铁矿区所反映的相应特征大致相同,其△Z化极异常为800nT左右,△T化极深源场为300nT;在重力异常区内视充电率ms异常较强,并且有高视时间常数τS、低视频率相关系数CS、低视电阻率ρS相对应,符合“低电阻率、高极化率、高时间常数、低频率相关系数”的二高二低特征,综合评价该异常较好,矿化体埋深约700m左右。

通过钻探验证均在深部发现硫铁矿体,黄铁矿主要赋存在“三化岩”中,进一步分析认为,乌鸦塘、贺家山地区存在较厚的“三化岩”,三化岩密度为2.8×103~2.9×103kg/m3,高于围岩0.1×103~0.2×103kg/m3(剩余密度),推测其是引起该区重力和激电异常的主要原因。

4 矿体特征

4.1矿体基本特征

图2 庐江县矾母山硫铁矿地质剖面图Figure 2.Geological section of the Fanmushan pyrite ore deposit in Lujiang County

矾母山硫铁矿为中型硫铁矿床,含1个主矿体,编号为Ⅰ,2个次级矿体,编号为Ⅱ、Ⅲ,另有其他小矿体12个。Ⅰ号硫铁矿体为全区最大矿体,约占矿床资源量70%,赋存在标高-300m左右,平均厚度18m,赋存地层为砖桥组下段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中。矿体形态走向为北东—南西方向,呈似层状产出,倾角平缓。Ⅱ号硫铁矿体赋存在标高-440m左右,Ⅲ号硫铁矿体赋存在标高-500m左右,2个次级矿体赋存在砖桥组下段凝灰岩、角砾凝灰岩中,走向为北东—南西方向,呈似层状产出,倾角平缓。

4.2矿物组分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硬石膏、石英,少量明矾石、绢云母、高岭石等。矿床有用元素S赋存在黄铁矿中,矿石矿物组合为石英—硬石膏—黄铁矿。

黄铁矿可分三类,分别为胶状黄铁矿、微细粒黄铁矿和中—细粒黄铁矿。胶状黄铁矿呈黄白色,为硫铁矿体主要工业矿物,呈胶状、团块状产出,显微镜下可见微粒状结合体,粒径在0.01~0.05mm之间。细粒黄铁矿显微镜下反射色呈黄白色,呈细脉浸染状产出,粒径在0.05~0.25mm之间。中—细粒状黄铁矿呈黄白色,局部可见,呈细脉状产出,自形粒状结构,粒径在0.5~2.5mm之间。

4.3矿石化学组分

矿床的有用元素为Ss,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全矿床硫铁矿体中Ss平均品位9.37%。其中Ⅰ号硫铁矿体Ss平均品位9.51%。Ⅰ号硫铁矿体Ss变化系数为7.90%,属变化均匀型;另外矿石中伴生有铜、铅、锌等元素;伴生有害组分铅、锌、砷均低于允许含量,仅氟(F)高于一般的允许含量。本矿床硫铁矿石中平均含氟(F)0.20%。氟(F)主要赋存于萤石及氟磷灰石中,而黄铁矿中含氟在0.01%以下。

4.4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分为浸染状矿石、细脉浸染状、角砾状矿石等自然类型;矿石工业类型为硬石膏岩黄铁矿矿石。

5 矿床成因浅析

通过对矾母山硫铁矿区域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体特征研究分析,本矿床主要特征如下:

(1)矾母山硫铁矿的赋矿层位为砖桥组下段凝灰岩等火山碎屑岩。闪长玢岩体侵入砖桥组下段火山碎屑岩中,为矾母山硫铁矿提供了热液来源。

(2)矾母山硫铁矿矿体主要呈似层状,矿体产状与围岩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受砖桥组下段火山碎屑岩地层和闪长玢岩体接触带控制。

(3)矾母山硫铁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硬石膏化和黄铁矿化,构成矿石矿物组合为石英—硬石膏—黄铁矿,是矿区主要矿石矿物组合。在“三化岩”带之上,发育次生石英岩化带,形成了较好的成矿密闭空间,为成矿物质存储提供了条件。

(4)矿石类型主要为胶状黄铁矿,可见其环带状,具沉积特征。

(5)矾母山硫铁矿属火山沉积—热液蚀变充填交代型硫铁矿床,通过早白垩系火山喷发沉积形成砖桥组下段火山碎屑岩矿胚层,叠加后期闪长玢岩体热液蚀变改造,形成次生石英岩蚀变带,起到屏蔽作用,经过硅化—硬石膏化—黄铁矿化蚀变改造,形成矾母山硫铁矿体。

6 结论

(1)矾母山硫铁矿床是与深部闪长玢岩有关的热液交代型矿床,主要分布在岩体隆起上部的火山岩地层中。

(2)根据地球物理特征,可以发现重力、激电异常对寻找硫铁矿体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硫铁矿体所赋存的“三化岩”是引起异常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与周边矿床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本矿床深部所见砖桥组火山碎屑岩,岩石明矾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硬石膏化十分强烈,这和罗河、大包庄铁矿上部浅色蚀变带基本一致。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罗河铁矿床的的矿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从上往下依次为硬石膏矿体—硫铁矿体—铁硫混合矿体—磁铁矿体—深部磁铁矿体(小包庄铁矿)。由于以往勘探深度不够,大包庄矿区及矾母山矿区深部均有可能存在罗河式的厚大磁铁矿体。

猜你喜欢

硫铁矿凝灰岩黄铁矿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凝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指标检测
云贵高原水敏凝灰岩在盐溶液中的稳定性
贵州贞丰县皂凡山矿凝灰岩分解机理研究
更正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凝灰岩在某高速公路水稳基层中性能试验研究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及晶胞参数研究内容和意义
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获奖
如何采用沸腾炉法提高硫铁矿的脱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