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多参数监护仪故障统计分析
2020-01-18谢莹莹张晓斌
谢莹莹,张晓斌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工程部,安徽 合肥 230022
引言
多参数监护仪作为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基础仪器,对病人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脉搏、呼吸频率等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在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值超过监护仪的预设值时发出警报,提醒医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能够达到对病人做出及时准确的治疗[1]。监护仪在各大医院使用非常广泛,尤其是三甲医院,例如我院,监护仪的数量接近上千台。那么,如何保证数量如此庞大的监护仪都能正常使用,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对我院各个科室送修的监护仪的损坏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发生的原因,及分布情况,提出适合我院对监护仪进行预防性维护的方案并实施。监护仪参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患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定期对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2-3]。
1 方法及依据
依据国内标准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4]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760-2003《心电监护仪检定规程》[5],采用FLUKE生命体征模拟器ProSim 8,对监护仪的无创血压模块、心电模块、血氧饱和度模块进行检测。
2 检测内容
我院现在所用的监护仪主要品牌型号有飞利浦MP5、MP20、VM6,迈瑞 PM8000、VS600、IPM8、T5,金科威UT4000a、UT4000c等。我院监护仪的维修一般都是送至医学工程部,急诊、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科室的监护仪除外。首先,值班工程师会对送来的监护仪做登记,记录下这台监护仪的使用科室、品牌、型号、序列号、院内编码、监护仪故障简单描述、监护仪附件数量、接收人以及接收时间等基本信息,接着检查监护仪的整体情况,如外壳和屏幕有无破损、电源线有无损坏和短路等,然后开机检查[6]。自检通过后,分别连接监护仪的袖带、心电导联线、血氧探头至模拟器的血压检测模块、心电检测模块和血氧饱和度检测模块[7-8]。
因为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是临床使用中最为关键的3个参数,所以在本文中,我们选择这3个参数为质控的参数[9]。为了节省测量时间,可以使用ProSim 8内部已经写好的程序来同时对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测量。首先,按照正确的连接方式将监护仪上要检测的三个模块与ProSim 8上的三个测量模块对应连接,然后启动监护仪上的血压测量,等数值稳定后,观察数据,并在表格上记录[1]。依次记录无创血压设置在180/120 (140) mmHg、150/100(117) mmHg、120/80 (93) mmHg、100/65 (77) mmHg、75/45 (55) mmHg时的测量值;心率设置在60、120、180、100、30次/min时的测量值;血氧饱和度设置在88%、95%、100%、98%、85%时的测量值,并计算误差。误差按照(测量值-设定值)×100%来计算。
3 检测结果
首先对送至医工部维修的各品牌型号的监护仪进行维修前排查,对于设置或者操作问题导致送修的,使用ProSim 8检测后,误差全部在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全部合格,此类监护仪不纳入本文的分析之中。然后再随机选取50台经过排查后不合格的监护仪,进行不合格率和不合格原因统计,具体结果见表1。经过检测可以发现这些监护仪不合格大部分都是因为附件如血压袖带、心电导联线、血氧饱和度指夹等损坏导致的,如袖带破损、血氧饱和度指套重复使用、心电导联线绝缘层断裂、电极扣氧化等;有部分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如屏幕破损、开关旋钮脱落、电源线折断、机器内部灰尘太多等问题;还有一些是因为机器确实是达到使用寿命,有一些模块和零部件需要更换。
表1 50台监护仪不合格率和不合格原因统计结果分析
4 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我院50台送修的监护仪的故障进行统计,发现86%的监护仪不合格归因于附件如血压袖带、血氧饱和度探头、心电导联线等的损坏。14%的监护仪不合格归因于血压气泵损坏、血压模块电路板损坏、电源板损坏、按键板、显示屏损坏等的主机内部损坏。分析故障原因如下:① 监护仪的外壳上有一些药液和血迹,易导致液体进入机器内部引起短路[10];② 电源线弯曲、折断、绝缘层破裂,易引发漏电;③ 袖带破损严重,导气管接口处松动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或测不出血压值;④ 心电导联线绝缘层破裂,屏蔽线断,若继续使用,会导致心率测量不准确,心电图波形有干扰,还有心电电极扣有部分氧化严重,会导致与电极片接触不良,也会影响心电的测量;⑤ 使用科室为了节约成本,多次重复使用一次性用血氧饱和度指套,导致测不出血氧饱和度的值,这也严重影响了监护仪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11]。还有一些故障是由于临床工程师工作不到位所致。例如:未及时做预防性维护,导致机器内部积累大量灰尘,引起散热风扇损坏,从而进一步导致监护仪电源模块以及其他模块的损坏;未提醒使用科室经常对监护仪的电池进行充放电,导致电池损坏,不能蓄电等。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12-13],本文提出合理的预防性维护方案,确保监护仪能正常使用,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隐患。
省计量院每年都会对我院监护仪进行一次强制检测,所检测内容主要是监护仪主机,忽略了对监护仪附件的检查。我院医学工程部每年也会对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2次巡回检查,其中监护仪就占了很大的比重。但仅有这三次检查,力度较弱,本文认为,应该加强监护仪的检测力度,责任到人[14]。首先,我院在每个科室都安排了专门的设备管理员,由科室护士兼职,而且要求值班护士每天必须对监护仪做开机前检查,包括记录监护仪的状态,外观是否清洁,附件是否完好齐全等,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监管这项日常工作;其次,对于送至医学工程部维修的监护仪,维修完成后,必须做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确认合格后再交还给使用科室,也是由本科室当日值班人员负责;第三,对于在使用科室现场维修的监护仪,工程师必须做好维修工作记录,可以用我院的设备维修管理软件来完成,以便于日后其他工程师维修时能调阅这台监护仪相关的维修记录,及时作出维修方案;第四,全院监护仪按照病区分派给每位责任工程师,每两个月必须完成一次所负责病区的监护仪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并且要记录结果,整理并上交报告,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告知临床科室,并提出合理建议[15-16]。
本文通过总结我院监护仪不合格的原因,为我院质量控制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提出了适合我院监护仪预防性维护的方案,保证监护仪的安全性,保证医疗质量。当然,对监护仪的质量控制应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包含从设备论证、计划采购、安装验收、使用维护、直到报废的全部环节。关于监护仪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