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以嵊州市通源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为例
2020-01-18王珊珊桐庐惠民建设有限公司
王珊珊 桐庐惠民建设有限公司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增加城镇的人口流入,提高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竞争力,加快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反之,阻碍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阻碍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那么城镇脏乱差治理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等。
一、整治意义
小城镇街道是城镇居民生活、交往、休憩和娱乐的主要空间与场所,也是反映小城镇形象和城镇环境的核心。对生活在城镇的人们来说,高质量街道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小城镇综合整治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对小城镇形象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设计不科学
小城镇是城与村的组合体,诸多乡村型城镇规划建设,存在明显的模仿城市问题,也就是按照城市的格局,来规划“乡村”型城镇(由村庄组成),过于强调乡村规划的布局,反而与农村实际需求存在一些差距。盲目模仿照搬,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通源乡城镇街道主要由通源村和通益两个行政村为主,规划设计应该更加偏向乡村和景区的概念,通源乡作为西白山大景区的入口,应秉承“把山区当景区一样来打造,建设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的总体思路。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小城镇内往往存在一些城中村,建筑大多较为老旧,其配套的基础设施通常也十分落后。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于现代标准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出现。通源乡作为乡政府所在地,近几年通过美丽乡村改造,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依旧很不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未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导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处堆放;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如断头路较多、公共停车场缺少、道路标识不系统、地面标志线缺少、道路路面破损等。
(三)缺乏统筹协调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要确保“村”与“镇”形成统一,协调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小城镇建设中,新区城市化建设与城中村的一成不变存在明显的差距,缺乏统筹协调,未能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与建设,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源乡城市公共功能、建筑风貌、景观容貌缺乏协调,导致乡镇公共服务功能空间缺乏,建筑风貌杂乱,景观资源未得充分利用。
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策略
(一)统筹发展:衔接区域发展方向,填补公共配套空缺,彰显特色风貌相统筹,梳理城镇秩序体系等
通源乡作为西白山景区的北入口乡镇之一,在公共配套上除了作为乡镇级功能填补外,还需要补充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功能,发挥通源乡自身的发展特色。通源乡特色风貌塑造上提炼了当地的历史人文、历史遗存以及自然特色,如竹编工艺、山水特色、产业特色(茶叶、毛竹、香榧)等。在梳理通源乡城镇秩序体系方面,提倡查漏补缺原则,不建议大建大改。构建四级路网,整理主干道道路空间,保证双向通行;疏通次干道,打通断头路;打造滨水游步道,构建慢行路网。拆除闲置建筑,规整空间,规划布置通益村综合楼。结合实际空间条件和公共功能场所需求,合理布局公共停车场,解决乱停车以及停车难的问题。
(二)九分山水一分村:强化山水格局,继承“山、水、林、文、村”的自然人文遗产
尊重通源乡“山、水”空间生态格局,充分利用山地优势,构建以山为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以文为涵,以路为骨的五大发展策略。任何一个小城镇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与个性,这些特点与个性来源于自然特性和人造城市特性,只有将两者相结合,而不是极端手段偏向任何一种,才能形成和谐的城镇格局。通源乡拥有属于自己记忆的自然地理面貌,高山、河流、小溪、山涧、密林、台地、陡坡等,同时,在人类的活动下对自然特征的完善、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文化,如农耕文化。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形成通源乡九分山水一分村的山水格局,规划在这自然框架下,对局部空间进行提升美化,如山体修复、色彩林业打造等,强化传统乡土文化记忆符号,打造特色通源名片。
(三)谱写山水乐章,提升滨水空间,对重要节点进行特色塑造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对滨水空间进行规划设计,使滨水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融合小城镇发展需求,增加以及丰富人民生活的活动空间需求,并且使滨水空间与周边山体、村庄等周边环境进行相应的协调,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品质,凸显小城镇特色。针对通源乡的带状分布现状,通源江两侧现状可利用空间较少,规划对重点空间节点进行特色塑造,如通源桥周边两侧节点、通源乡政府对面滨江公园等。
(四)尊重传统,以“乡愁文化”为灵魂,植入物质形态,营造乡村旅游环境基底
“记得住乡愁”,成为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则。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展开,不但改善环境,更是满足人民对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的要求,以提升小城镇环境为基础,联动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转型,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全面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在通源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除了改善环境质量、健全服务功能、美化乡容镇貌之外,我们综合通源乡自身特色,制定产业发展方向,凸显产业特色,以“一个没有目的地的旅行地”为目标,着力以景区的概念全面整治通源乡小城镇。乡愁特色主要以“茶叶”和“毛竹”为实物载体,强化人们的记忆链条,打开通源乡乡土特色的大门。包括建筑外面改造风格上选择更加贴近乡村民宿的轻松感与乡土味,在标识标牌的设计上也应用当地的竹子特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城镇综合整治在有效的规划设计引导下,通过整治环境卫生、城镇秩序和乡容镇貌,为乡镇以及乡村的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提升了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因此,推动小城镇整治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激发产业活力和促进和谐发展,有助于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