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优秀党员成长轨迹的实践路径分析

2020-01-18徐文福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优秀党员组织生活入党

徐文福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监督体系。”[1]“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全程化、整体性的视角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从入口申请关、培养发展关和考核考察关等各个环节探索大学生优秀党员的成长轨迹,构建科学、规范、系统的大学生优秀党员成长轨迹,把优秀的大学生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2]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情况,探索大学生党员从入党申请人到毕业离校前的成长路径,笔者结合自身近10年的党建工作经历,从2018年开始对华侨大学近500名大学生党员进行跟踪调查,对象涵盖大二年级到大四年级学生党员。通过开展大学生党员个案访谈、发放和分析调查问卷、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档案等多种方式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系统的跟踪了解大学生党员从一名入党申请人转变为中共党员这一过程中在学习情况、工作情况和生活表现等方面的成长与变化。本文的统计数据和做法是以该学生党员群体为样本,基于学院党委正在进行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探索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轨迹,从实践起点、实践路径、实践目标三个方面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成长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实践起点:严把入口关,从明确入党动机做起

“2013年全国的党员发展工作进入了拐点,出现了10年来党员发展数量首次降低的情况,全国共发展党员240.8万名,较上一年度减少82.5万名。这也是近10年来发展党员数量最低值。”[3]随后在2014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开启了从数量建党到质量建党的转变,自此提高党员准入门槛,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我们通过对近500个样本的调查了解发现有接近30%的同学对入党动机的认识还不清晰或者入党动机还不端正,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从众心理、迷茫表现或者功利化倾向,因此我们要严把入口关,通过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解决大学生的入党思想关。

(一)党史教育与党性修养相结合

《意见》中明确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当前的大学生对党的政治理论知识掌握还远远不足,也缺乏对党性的锤炼,对政治事件和社会热点的关心也不足,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同入党申请人谈话和党员入党前谈话发现还有接近25%的同学对党的性质、宗旨、党员权利和义务等党的常识性问题了解并不全面,通过检查他们的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发现部分入党申请人对党的行动指南等基础知识更新变化不能准确掌握;对党史的认识还是处于碎片化的水平,没有相对完整全面的认识。由于缺乏对自己所申请加入的政党全面的了解,他们也就无法真正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

“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应该是基于对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有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4]只有让他们了解到这个政党的所经历的峥嵘岁月和承担的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才能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党的真实情感,这也是让他们形成党性修养的基础。基于此,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因而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读党史、学历史,学校、学院应该在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党启蒙教育,以党史、党章和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让入党申请人对党的事业和使命有正确的认识,基于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尊重个人发展与实现社会价值

以整体的思维看待和分析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从个体来看,或许很多大学生缺乏足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代主体(整体),其实,其实国家和社会赋予了他们的使命是可以体会到的,很多同学也在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自己的历史使命。从08奥运、上海世博会到70年国庆阅兵和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年轻一代青年所展现出来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可以看出80后、90后、00后作为新生代的代名词已经在整体上开始承担起社会的重担。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发展与实现价值统一的统一性。能够接受、认可大学生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平台上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入党动机。既尊重和满足大学生党员的个人成长愿望又能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引导大学生党员把实现“中国梦”同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更关键的岗位和平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实践路径:强化过程监管,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双平台

实现“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发展是衡量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情况的重要体系,同时是考核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参数,更是发挥优秀大学生先锋模范作用的直接表现。搭建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三个方面的一般基础平台和党员发展平台能够把大学生培养成即有政治理论水平又具有专业能力;既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具备党务工作能力;既有组织原则性又具备亲和力的优秀党员。

(一)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大学生党员成长双平台

1.搭建政治理论素养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学习平台。通过调查和跟踪了解,发现大学生党员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重学科专业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的情况。虽然有94.7%的大学生党员能够坚持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学习,但是大多是基于学习强国、专题讲座、支部“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统一要求的平台进行,仅有23.7%的大学生党员能够在学校要求完成的任务之外进行一些这方面的拓展学习。因而要各级党组织通过丰富学习载体、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实现专业学习和政治素质“两结合、双促进”。

一是要求他们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形成思想引领力。重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章党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坚持以党支部或者党小组为基础,把政治理论学习融入大学生党员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推进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向常态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推进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党性教育和实践活动基地,通过组织党员参与红色主题社会实践走进历史,通过组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增强党性修养。

二是要求党员加强专业学习,形成学业带动力。优秀党员在学业成绩方面要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和带动力,部分党员在入党后会因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学业的要求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从而导致党员质量下降,因而“两结合、双促进”的另外一方面是要求他们在学业成绩方面仍然保持整体领先,要求党员学业成绩必须在班级前50%或者不能低于入党时成绩排名。

2.搭建一般学生工作与党建工作双提升工作平台。《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5]党员在相应的平台上参与学生工作既是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现,也是他们践行为同学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当前影响和制约他们参与到工作平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想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另外一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建立良好的平台也是制约大学生参与学生工作的重要原因。因而,引导和鼓励同学至少在一个平台上从事学生工作,要求党员必须在班级、团委、学生会等一般学生工作平台或者在党支部担任支委、党建办担任学生干部或者担任党建助理、党建联络员等党建工作平台从事学生工作。这也是提高党性修养,形成作风表率力的重要体现。用积极的言行服务和影响、带动其他同学;要在日常工作中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搭建组织生活与日常生活双示范生活平台。一要严格组织生活方式。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一部分。严格的组织生活,是健全党内生活制度的重要议题。组织生活包含着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参加主题党日活动、主动缴纳党费、参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联系等活动方式,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对党的认识,因此按要求参加组织生活是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引导党员严肃、认真的参加组织生活。

二要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组织生活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方式,通过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当前的组织生活方式形式过于单一,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走过场的情况,调查发现党支部在开展组织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因循守旧的情况,在组织生活设计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要进一步改进组织生活的方式,通过优化党日活动设计的方式来创新组织生活方式,采取党员读书交流分享会、政治生活体验、知识竞答、实践考察、支部共建等方式来增强组织生活成效,提高支部活力。

三是优化党员评价体系。衡量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群众基础,它是考察大学生是否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试金石。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位,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以老师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结果为导向、缺乏过程监管的党支部民族评议党员的方式必然导致这种评价体系存在着形式主义、走过场的问题,评议结果也没有和大学生党员的评奖评优相结合,因而大学生党员对评价结果也不在意,也忽视了党建对大学生党员自身成长发展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过程监管,通过开展党员述职和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手册,详细记录和了解大学生党员在党组织参与的情况,让支部在民主评议的时候有章可循;另外一方面将评价结果与评奖评优、干部选拔等环节相挂钩。此外,还有树立底线思维,作为大学生的方向引领的党员不能有无故旷课,考试作弊等违纪行为,对于因违纪受到处分的党员在考核、评奖、转正等情况要按党规党纪给予严肃处理,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

(二)强化过程把控,全程了解大学生党员成长路径

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手册,详细记录一年来大学生党员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成长手册采取由学生党员自己填写,支部认证、学院审核的方式。每年度在召开民主评议会时提交一次,支部根据手册记录情况了解大学生党员一年来各方面指标的完成情况。评议后要将评议结果与党内外系统评奖评优相结合。

在学习方面分为学业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要求大学生党员学业学习不低于入党时绩点或者不低于不班级前50%;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包括参加学院举办的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等理论学习情况;在学生工作方面分为一般学生工作平台和党建工作平台,一般学生工作平台是指在团委学生会、班级、社团等组织担任学生工作,党建工作平台是指在党建办、党支部等党建工作系统担任支委、党建助理、培养联系人等职务。手册要详细记录党员所从事的学生工作,要求大学生党员至少在一个平台上从事学生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同学;在生活方面分为日常生活表现和组织生活情况,日常生活表现记录的是学生在从事志愿者服务、参加活动等方面的情况,组织生活情况是指参加党支部举办的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议方面的情况。

三、实践目标:实现个人成长与反哺组织相统一

“新时代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应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坚定的主体指向。”[6]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质量建党强党这个根本要求,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既要坚持贯彻大学生党员为同学服务、为社会贡献的宗旨,又要尊重他们作为个体的主体价值,关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空间;既突出严格的党员行为准则,有能展现党组织的柔情关怀,让大学生党员在一个既有标准和纪律又有温度和空间的组织中成长成才,立标准、树标杆,健全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实现个人成长目标: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人才培养质量

习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大学生回信中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7]大学生优秀党员的培养要主动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档案,既能明确考核大学生党员的日常表现,又能记录大学生党员在入党期间参加的组织生活、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党员通过评选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党建助理给予表彰并进行记录,为大学生党员今后就业添砖加瓦,把大学生党员培养成政治坚定、理论素养强的生力军,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的建设者。从双维度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实现为家庭培养合格后代,实质上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塑造栋梁之才的有机统一。

(二)实现组织反哺价值: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

优秀学生党员具有很好的榜样作用,其成长轨迹具有对其他大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大学生优秀党员通过言传和身教的方式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是高校党建精准化建设的重要方式。调查发现,通过优秀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榜样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和可对比性,可以通过先进榜样的轨迹让其他同学看到未来的自己,所以它的教育示范作用要好于说教式的教育,因此要发挥已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形成“影响一片、带动一面”的良好效果。

1.言传:发挥先进事迹的正面引导作用。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除了这个群体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整个大学生群体展现出来外,我们还要通过加强宣传,发挥正面典型的宣传和引导作用。一方面通过挖掘一批志愿服务、理论学习、就业情况、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优秀党员进行宣传和包装,利用新媒体等平台,定期传播“党员好故事”,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另外一方面组建党员宣讲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选拔一部分政治理论素质强、思想积极向上的党员组成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一是开展入党申请前启蒙教育,在刚入学的新生中进行党性宣讲,让他们先有个相对理性的认识后再写入党申请,笔者通过对有宣讲和没有宣讲的两届大学生跟踪调查显示,通过宣讲后的入党申请人他们的目标更明确、认识更加全面,加入党组织的意愿也更加坚决;二是宣讲团要深入党支部、党小组定期开展党员讲党课、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分享自身的理论学习心得和切身感受;三是要开展党员经验分享会,邀请就业情况较好的大学生党员开展考公考研就业等方面的宣讲,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性。

2.身教:形成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氛围。一个良性的优秀党员成长轨迹应该是实现了优秀党员的人才培养目标后进一步实现优秀党员反哺组织的作用,反哺新一批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党员经历从了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到预备党员最后转为正式党员等多个环节的培养和考察,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培养联系人。入党申请人是党组织新鲜血液的源泉,做好入党申请人的培养和考察是大学生优秀党员成长轨迹中的关键一环,对他们的培养情况关乎这一群体的成长空间;做好积极分子的规范考察和发展党员的推荐工作直接决定着党员的质量高度。因而,我们要鼓励和要求优秀党员实现自己的成长轨迹后要回到原点,通过担任培养联系人、支部委员、党建助理、党建联络员等渠道,发挥他们的政治水平、理论优势、专业优势参与到新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新发展党员的推荐工作,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党员发展循环机制。

猜你喜欢

优秀党员组织生活入党
春天的出发——百年百名优秀党员红领巾寻访活动经验分享
憨娃入党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预备党员为何不宜被评为优秀党员?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武夷山苏区优秀党员代表人物的故事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优秀党员医务工作者成长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