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堰治水智慧 厚植生态水利根基
2020-01-18◇纪平
◇ 纪 平
2019年12月12日,都江堰建堰2275周年纪念大会暨生态水利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以都江堰为范本,围绕“保护灌溉工程遗产、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主题,交流生态水利研究进展、分享研究成果,为千年古堰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治水实践,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典范,蕴含的智慧之光穿越漫长的历史,闪耀于当下,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要求“深入研究以都江堰为代表的生态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不仅充分发挥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功能,也能充分发挥生态保护作用”。
启示当下,烛照未来,“生态”是都江堰的关键词。以都江堰建堰2275周年为契机,专家学者们在古堰畔分享成果、碰撞思想、交融智慧,为生态水利行稳致远提供智力支撑,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水利部要求的积极行动和落地举措。
传承都江堰治水智慧,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对自然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体现了都江堰卓越的治水智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领会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精神实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意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现实意义,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引领形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正确价值导向。
传承都江堰治水智慧,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2000多年来,都江堰持续发力,成就了天府之国的富庶与繁华,创造了世界奇迹。新时代,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兼顾当下需求与代际公平,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系统治理,避免“碎片化”治水;必须注重工程的综合功能和效益持续发挥,避免急功近利。绿色发展昭示未来。
传承都江堰治水智慧,必须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当前,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心已转移到强监管纠偏扶正、调整社会关系上来。以史为鉴,必须在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开发利用水资源,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水资源为最大刚性约束,为人的行为划定红线,通过强有力的监管,补齐历史欠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沃野自兹始,浮云喜乍晴。”都江堰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生态财富。本期我们集纳了都江堰建堰2275周年纪念大会暨生态水利学术研讨会会议成果,以期为“深研生态水利”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