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构建
2020-01-18张登玉刘国武凌剑飞
张登玉,刘国武,凌剑飞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函授教育是高等学校成人学历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加强函授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1-4]。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强化质量主体意识,将课程建设、教师与函授学员发展、教学与服务管理纳入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管理、监控、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需要健全和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效可行。同时要重视质量信息的利用,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强化质量改进措施,完善对教学质量检查评价及教学质量责任追究的有效机制,形成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5-7]。信息化的函授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覆盖范围广泛,特别适合地方本科院校。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培养学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员兼顾工作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工” 与 “学” 之间的矛盾。本文在分析函授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改进体系和教学资源建设四个方面探讨函授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函授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需要改善。函授教育的管理部门大多重视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不够。比如,对实践教学环节监控力度不够,监控不到位;重视学员学习效果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不多,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没有进一步丰富,未能结合评价结果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同时质量管理力量有限,在对学员学习过程实施考核上、对学生学业进行形成性监控与评价上都存在不足。
质量信息利用及改进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中的作用发挥不够,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另一方面,部分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不全。其主要原因在于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强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是由于数据库要采集的数据信息表单较多,信息量庞大,加之数据表单之间相互关联较强、采集周期较长等因素,教学管理部门对这些信息的关联性、自我分析功能和报告反馈功能关注不够;二是教学质量信息利用不充分,质量信息多以汇总性统计为主,管理部门对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分析不够、挖掘不深,未能深入分析教学运行的真实状态、各教学环节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环节的内在联系与发展变化;三是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未能全部及时反馈到教学部门、具体责任人,缺乏及时跟进,信息利用率不高。
质量改进意识要进一步加强。一部分教师对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质量改进意识不强,对自身承担的教学质量保障职责履行不到位,质量改进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导致部分教师在执行质量标准和实施质量保障过程中应付了事,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走不完 “最后一公里” 。管理部门重检查、轻整改,对违规问题处理力度不够。管理部门在各项检查中发现了教学质量问题,也下达了整改通知,并开展了回头看工作,但究竟整改到位了没有,效果如何,往往不了了之。少数教师对参与质量改进工作的认同度不高,存在消极应付现象,与此同时,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差的教师的处理也存在宽、松、软的现象。造成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质量职责有待强化。教师教学质量保障的理念缺乏更新,对教学质量保障缺乏深度理解,认为教学质量保障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情;极少数教师教书育人意识不强,热衷于科研,对教学敷衍了事,缺少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管理部门制定的教学质量保障考核评价机制不够明晰,加之忙于事务性工作而无暇抓具体整改工作,以致整改落实不到位。
二、解决函授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问题的思路
注重评价结果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比如,在评价标准方面,理论课与实践课、学员评价与专家评价等都应有不同的标准。在评价内容方面,要涵盖教育情怀、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效等方面。在评价模式上,要建立 “线上” 和 “线下” 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在评价系统里进行 “线上” 打分,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进行 “线下” 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增加评估的效度。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组织优秀教师上信息化公开课等,同时积极开展评课活动,以利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对于教学水平低的教师,应安排专家对其传帮带。要分别对教师的教、学员的学制定过程评估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客观评价。要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按照新时代本科教学的新要求,研究制定新的实践教学评价和考核评估方案,突出学员学习效果评价。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制定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建设工作方案,强化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完善各专业实训、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体系和制度。
充分利用教学质量信息。建立数据采集的责任机制,确保采集的基本状态数据准确、真实、完整、有效。加大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研发,建立校内教学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共享平台,实现对教学工作及其质量的常态监测,促进教学管理与决策科学化。建立健全教学信息统计、分析、反馈制度,明确信息统计、分析、反馈的标准、程序与方法。加强对督导检查、线上教学评价、毕业生质量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教学质量的深层次问题。强化信息利用,利用反馈的教学信息及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工作,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强化教学信息反馈效果的跟进与调研,形成质量反馈与改进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改进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要对教师持续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学习活动,严格实施教学质量整改落实情况 “回头看” 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质量监控标准和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教学部门持续改进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从而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善。
三、函授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构建
函授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函授学员,重视函授学员的差异性,把函授学员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当作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构建适合函授学员特点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一) 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建设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建设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以培养目标为主导,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坚持质量至上原则,深化教学改革;坚持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因材施教,促进个性与特色发展。其次,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对教学的组织、辅导等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严格的标准,切实保证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质量,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再次,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包括教学、实训教学、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质量标准文件,明确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标准。第四,制定课程考核质量标准。从考核组织、命题制卷、考试过程、试卷评阅以及归档等方面规范课程考试及成绩管理。最后,建立学员学业质量标准。制定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学分制实施办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等制度,明确学员完成学业的质量标准。
二是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由管理决策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条件保障系统、过程执行系统、评估与反馈系统构成的 “五位一体”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决策系统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导向统领作用。它负责确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总目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研判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与社会评价,然后做出决策部署。质量标准系统明确教学运行、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质量标准等。条件保障系统对于保障教学质量具有支撑保证作用,保障教学经费、教学设施、教师队伍、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建设。过程执行系统对于保障教学质量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其基本职能是执行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招生方案、制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计划、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等,确保教学各方面、各环节有序高效运行。评价与反馈系统的基本职能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即通过评估和检查来诊断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做出指导。
(二) 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以常规教学运行督查和教学专项质量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全程质量监控模式。除了经常性教学运行巡查外,加强重点教学环节检查,对包括毕业论文 (设计)、试卷等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加强学生反映较大、教学质量存在明显问题的教师的教学检查;聚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强化对其教学工作的跟踪检查。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充分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手段,特别是要运用好学校可视化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确保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加强督导督查并及时反馈信息。教学督导听课后直接与授课教师交流沟通、反馈听课建议,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督导定期将教学督查信息汇报至管理部门,通过《教学督导通讯》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通报,形成督导督查的信息常态反馈机制。激励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如慕课、微课等。要在学期前、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定期检查,对教学运行与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学期前的检查以教学准备工作为重点;学期中的检查以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为重点,包括教师教学工作、开展教研活动以及教学改革情况、学员学习情况、教学管理情况、教学条件情况等;学期末的检查以考试环节、考风考纪为重点。经常检查学生在线上学习及作业完成情况。要求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调动学员的积极性,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在线交流。管理部门要对交流次数、论坛发帖等情况进行统计,对网络平台中的各项教与学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分别反馈给教师和学员。
(三) 质量改进体系
一是完善机构,保障质量改进。函授管理部门负责教学质量信息的监控、评估与反馈,履行教学质量改进的管理服务职能,推动教学质量改进工作;教学督导督教、督学、督管,指导教学质量改进工作;教学部门负责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二是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助推质量改进。通过制定实施教研成果奖励、教学质量评价等措施,激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每年列支专门经费奖励教学工作成绩突出、教学成果优秀的教师。要对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失职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并要求予以整改;对严重违犯教学规范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三是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教学质量。实施名师计划、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培养拔尖教学人才。高度重视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基本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四是加强教学督导,监控教学质量改进。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指导作用。通过线上听课评课、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督促并帮助任课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是落实 “再督导” 机制,督促质量改进。对教学督导、学员反映的问题以及其他途径收集到的教学反馈信息,管理部门均要及时接收,在经过核实后向教学部门反馈,并要求在一周内作出初步答复,使广大教师和学员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回应和解决。
(四) 教学资源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大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完善校园网络与信息化基础设施。软件系统要能够有效服务教学,如教务管理系统、学员综合管理系统、网络课程中心、英语在线自主学习系统等,丰富教学与管理手段。建设智慧型教室、高清录播教室、信息化书法教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教学平台。开放在线精品课程、课程视频、教学与考试大纲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