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硬核”现象:专业性与认识旨趣

2020-01-18

关键词:网络小说硬核现实

陈 进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31)

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高铁等新经济形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了现实世界。然而,在主流现实主义文学里,却很少看到这些题材的作品。它们的主题仍然集中在城乡文化差异、体制内部众生相、底层生活书写等领域。面对如此巨大的时代变迁,很多号称“做时代的记录者”的主流专业作家为什么处于一种缺席、失声的状态?当然,如果仅仅是“器物”层面的创新,那自然未必值得以文学作品来表现,但这些“器物”强烈影响甚至颠覆了传统的日常生活、思维模式,以及审美文化形态。讨论这种革新是否值得以文学来表现,显然成为伪命题。

既然不是“不值得写”的问题,那很大程度上就是“写不了”的问题了。书写今天的现实,对作家写实能力的要求很高。今天社会发展呈现的必然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传统作家来说,专业化一直是其短板。美国汉学家列文森指出,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家缺乏专业精神,“在他们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时,其职业寓于他们那任何没有专业化的职业之中。他们是全整意义上的‘业余爱好者’,和人文文化的娴雅的继承者。他们对进步没有兴趣,对科学没有嗜好,对商业没有同情,也缺乏对功利主义的偏爱。”[1]在传统的乡土文化背景中,这种“业余精神”总体上并不妨碍文学创作。古典文人即便出现悖离客观事实的作品,也能辩证地用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进行解释。像苏东坡《赤壁赋》中的地理错误,并不妨碍这首词作成为千古名篇。

但是今天的现实,和农耕时代的现实已成霄壤之别。农耕时代的现实是简单的、线性的、直接的,是由物成象,所蕴含的关系是价值的自然规律和商品规律。而今天的现实,用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里的观点来说,就是一种“超级现实”,“政治、社会、历史、经济等全部日常现实都吸收了超级现实主义的仿真维度”[2],它所依赖的是价值的结构规律。传统作家那种直接向现实事物取象的写作方式,在今天的“超级现实”面前,已经不是苏东坡《赤壁赋》中是否存在事实瑕疵的问题,而是是否能够理解与叙事的问题。旷新年先生认为,作者在文学中的表现,还远没有现实生活本身的精彩,现实世界远远超出作者认识世界的范围,作者已经远离了社会的核心知识,“今天的文学知识分子(创作主体)既不理解财富积聚的规模,也不明白今天财富形成的原理。……今天现实变得如此强大而又神秘,使作家的想象力相形见绌。”[3]在今天这个日益专业化、阶层分化且固化、行业壁垒森严的世界,传统的专业作家,由于知识结构的单一、实践领域的贫乏,在处理日益丰富且专业化的现实世界时,个体的经验难免捉襟见肘。过去那种政府下指令、专业作家出才华,无所不能写的创作模式,已经应对不了新的现实。

如何书写新的现实?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说:“自从科学不再相信一般解释,不再信任非专业的、非专门的解释以来,文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能否把各种知识与规则网罗到一起,反映外部世界那多样而复杂的面貌。”[4]在网络文学那里,我们看到了应对这种挑战的一种趋势,即用带有专业性与知识性的“硬核”来提升写实能力。这一趋势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得到学术界和批评界足够的重视。

一、真实性与专业性的门槛

近年来,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大有蔚然兴起之势。网络小说过去那种玄幻、修真、仙侠、魔幻的整体风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据欧阳友权先生主编的《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18)》中的一组数据显示,“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公布获奖名单,本届大赛共有10200 位作者参与征文比赛,创作现实题材作品累计达11800部”[5],足以说明现实题材创作的火爆。除了体量的庞大、基数的磅礴,可圈可点的优秀作品也不在少数,如《复兴之路》《大国重工》《朝阳警事》《规培医生》《中国铁路人》《网络英雄传》等,既在官方评奖中获得认可,也在读者的“流量投票”中大获全胜。和传统的现实题材小说相比,这些小说在题材领域开拓更加广泛,对时代脉搏把握更加紧密,对当下生活更具贴近感和鲜活感。比如,当前互联网正值短视频、直播、网红经济的风口,九个栗子的《直播之工匠大师》就迅速涉猎这一领域,将传统的雕刻工艺与当下最火热流行的网络直播、网红经济融合,既涉及到传统雕刻行业的诸多内幕,又讲述了最前沿的互联网传播模式。

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为什么能如此贴近时代?这和作者的身份有关。他们都不是科班出身、体制供养的专业作家,写作本身是业余行为,所写题材却来自他们的主业。比如,《网络英雄传》写到了互联网创业、黑客攻防,作者郭羽、刘波的主业就是企业家、投资人、互联网行业精英;《大国重工》围绕冶金、矿山、电力、海工等写国家如何发展重型装备工业,作者齐橙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最后一个金融大鳄》写到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下的清查整顿,作者邓荣栋是金融操盘手,曾供职于汇丰银行伦敦总部,归国后从事金融投资工作。这种“斜杠青年”的身份,反而有利于他们迈过日益专业化的门槛。

在网络文学平台出现之前,“文学一向是离具体的‘实干家’很远,因为‘实干家’忙于现实的‘创业’,自然难有闲暇与余力来把自己的人生写成小说来出版。这正如鲁迅当年批评‘革命文学’一样,真正的革命者是无暇来思考文学的,凡从事‘革命文学’事业者也大抵离真正的革命会有相当的距离。”[6]简单来说,就是专业作家在写作之外没有专业,“实干家”有专业、有经验,但是在写作这个领域却是“野狐禅”。这的确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前者可以写出很有技巧、但不真实的现实题材作品,后者可以写出很真实、但是技巧比较平庸的作品。在森严的文学期刊发表体系里,技巧平庸会直接导致“一票否决”。网络文学平台的出现,调和了这种矛盾。哈贝马斯认为,“印刷的出现使所有的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读者,互联网的出现使所有的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作者”[7]。大量“非专业”的作家通过网络文学平台直接发表自己的作品,使得他们一举跃过了期刊、出版社的严苛审稿与复杂流程。这种无门槛的发表平台,虽然无法对他们的文学才能、写作技巧进行甄别筛选,但极大地释放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人生经验。一些传统作家、体制内作家所不具备的金融、网络、创业知识与经验,通过网络平台化为网络小说作品。

由专业性带来的真实性,是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作者的核心优势所在。《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认为网络文学“应该向更垂直更细分的领域发展,比如发掘爱好写作的金融才子、企业高管,他们对于本行业的了解和描绘是专业作家不可比拟的。”[8]《网络英雄传》作者郭羽、刘波在获奖感言中称,“《网络英雄传》系列是一个正面强攻、与时代无限接近的作品,现实感、真实感、实战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这些商业逻辑、商业运作都源自于我们的创业经历,和传统虚构的作家不一样,我们描绘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从商数十年来,写一部我们亲历过的商战小说,一直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关于文学的梦想”[9]。两位作者反复提到的“真实”其实是“细节真实”。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非常注重“细节真实”,恩格斯在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的信中就指出现实主义包括细节的真实。企及这种“细节真实”,他们的方法是“亲历”,这是一种无法替代的专业优势。用今天的网络词汇来说,就是“硬核”所在。

在今天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建构中,“硬核”应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概念。“硬核”是近年来网络上的高频词汇,经过不断衍生,应用于各种语境。一般认为,“硬核”这个概念,源于摇滚音乐的一种形式,后来引申出“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或者“类似核心受众或高水平爱好者的行事风格”。“硬核”一词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伊·拉卡托斯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提出的“硬核——保护带”理论[10]。在这里,“硬核”被定义为一种科学理论中最具基础而不可颠覆的原理。借助拉卡托斯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硬核”在文学中的意义。“硬核”最早进入文学领域,成为文学概念术语,源于科幻小说。科幻小说一般被分为软科幻与硬(核)科幻,“软科幻是借科幻之名叙当下之人事,硬科幻则更纯粹地试图以现有或可预见的科技作为支撑,去谈论未知时空下的某种可能”,详细的科学说明与技术勾勒,成为小说“叙事本身无可替代的推动条件”[11]。一旦抽离了这些科学说明与技术勾勒,整个小说叙事将面临无以为继的崩塌。比如,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里面就充满了诸多现代物理学知识,一旦抽离了这些知识,不但科学幻想失去根基,人物的矛盾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科幻与现实的边界本来就比较模糊,昨天的科幻可能就成为今天的现实。故而,“硬核”理论又迁移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中。在铁路、航空、官场、商界等题材的小说中,要么行业壁垒导致信息神秘,要么知识专业导致进入困难,作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积累,则无法在细节上逼真。这种技术细节的详细勾勒,就是小说的“硬核”。比如同为写官场生活,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阎真的《沧浪之水》更多的是关注人际关系的异化和心灵世界的变化,而小桥老树的《侯卫东官场笔记》则写具体的行政工作、官场潜规则,也包括如何提拔运作。同为工业工厂题材,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写的是改革者在“四化”阻力面前的无畏气魄,对官僚主义进行批判,路内的《少年巴比伦》写的是国企改革时代少年的迷惘和成长,工厂只是一个背景,人物形象、情节矛盾放到其它环境中依然成立,而齐橙的《大国重工》则是实打实地写到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人物情感失真与否,可能不太影响总体情节的推进。而常识性知识与逻辑的失当,则无法自圆其说。“硬核”是一个门槛,既是读者欣赏、接受,甚至说服自己相信的门槛,也是作者创作提高细节真实度和逻辑自洽的门槛。如果“硬核”不硬,作者在专业领域不能进行技术细节的详细勾勒,读者有理由评价为“不真实”。

“硬核”的本质就是“细节真实”,但它所侧重的不是人物性格与情感的细节,而是事件发展、社会环境、技术手段和自然事物最小组成单元的真实。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其实也很重视这种细节真实,对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恩格斯就如此盛赞道:“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12]恩格斯所说的“经济细节”,如果放在“超级现实”的时代,其实就是一种“硬核”。

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硬核”的出现,本质上是由媒介革新文学生态带来的。顺带比较一下两个世纪初的媒介革命。清末民初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现代报纸出版业的兴起,推动一批传统文人转型为现代作家,促使小说文类上升,成为“文学之最上乘”,启蒙成为文学或显或隐的主题。但这种启蒙仅处于理念层面,因为大多数作家还是观念型的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理解还停留在理念的瓶颈。本世纪之初,网络文学的盛行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让一批行业专家兼任网络作家,“硬核”成为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圭臬与追求,现代性理念表述的及物性大大增强,现代性叙事由此变得丰富、驳杂而细密。

二、认识旨趣与人文精神

一个常识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并不是“硬核”,而是艺术价值。杰姆逊说:“如果一位作家只是很被动地、很机械地‘向自然举起一面镜子’,摹仿现实中发生的一切,那将是很枯燥无味的,同时也歪曲了现实主义。”[13]“硬核”的实证性,在摹写现实的层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伟大的作品应当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它的意义和形式世界。因此,对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评价,同样应当遵循艺术规律。今天的“硬核”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并不等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在美学风格、精神价值方面相去甚远,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接近于通俗文学的“传奇叙事”“英雄叙事”。比如,郭羽、刘波的《网络英雄传》里就塑造了郭天宇这一当代英雄形象,“多才多艺、极具战略眼光和创新意识、领导能力出众且智商爆表的理想主义文艺男”,在正邪较量、创业征程上“不仅和郭靖一样具备坚忍刚毅等获取成功所必备的素质,而且还具备智慧超群、激情充沛、对未来拥有极其敏锐的感知力等在郭大侠身上看不到的禀赋”。这显然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书写,不过在今天的精神氛围中自有其价值。19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语境的建立,人文精神的失落,过去那种以批判与反省为己任的现实主义文学,一堕而至一地鸡毛、书写平庸世俗生活的新写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作家在经历了短暂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后,再度沉迷到碎片化、生活化、平庸化、世俗化、欲望化、焦虑化、模式化之中。这种现实主义虽然依旧是写实的,但却充满价值危机,精神力量贫乏。而《网络英雄传》这种现实题材的网络小说,以通俗的笔法进行英雄叙事和传奇叙事,以貌似悖离传统现实主义理念,实则高扬起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和浪漫情怀。“描写冒险探求的传奇便是力比多或自我的欲望在寻求一种满足,这种满足能将它从现实的忧虑中解救出来,但仍然包含着该现实。”[14]实际上,要求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只是新文学发生以来的传统,在更久远的中国文学传统里,作家面对现实的态度更加包容开放。同时,传奇叙事本身的可读性,也增添了小说的兴味,符合网络文学“以读者为中心”的要求,也赓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为现代小说实现“内源性现代化”找到了传统的资源,正如张清华先生所言,“当代中国小说的复兴,小说艺术在某种程度上的成熟,其文化含量与美学神韵的日益凸显,都与古典小说中的‘传奇传统’的恢复有密切的关系。”[15]

但更多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是另一种,即去价值化的“爽文”,接近于电子游戏的“升级打怪”模式。在很多“屌丝逆袭”“霸道总裁”“上门女婿”类型的小说里,作者极其善于描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比传统的底层叙事更加沉重。但这种现实世界的沉重更像是“先抑后扬”的叙述心理技巧,和一种犬儒式的自我调侃。小说里,人物的成长,全靠“金手指”的频繁出现,“爽点”的适时激励,一旦“开挂”人生马上走向巅峰,不但完全没有对人生、社会的深刻反思,甚而进一步宣扬权力财富决定论的功利乃至低俗价值观。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要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很多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中的主人公更像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经济人”,即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可以称为“经济动物”。《侯卫东官场笔记》是前些年十分火热的官场小说,在网络上获得极大流量后出版成纸质图书。邵燕君先生曾将这部小说与传统官场小说《沧浪之水》、个人奋斗小说《平凡的世界》进行比较,指出侯卫东“始终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而不是一个文学形象”,“存活在一个非人格化的‘科层制’体系中,构成其价值属性的不是人物个性而是其职业特性”[16]。侯卫东、杜拉拉等网络小说主人公的成长,都量化为层级的上升、财富的积累,更像是电子游戏里的不断进阶,而心灵蜕变、精神升华这种更具人文精神的成长,根本不在此类小说所考虑的范围之内。

以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看,这种“爽文”毫无文学性与艺术价值。如果没有“硬核”,这一定论简直不必商榷或辩驳。然而,正是因为“硬核”即写实的专业性的存在,让“爽文”的作者与拥趸们拿出现实主义文学的“尚方宝剑”,他们一知半解地认为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就是写实,“硬核”让他们的作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前面从创作主体来考察“硬核”,那么从接受主体亦即读者的角度来看,“硬核”的意义何在呢?或者换而言之,当我们在阅读“硬核”时,我们究竟在阅读什么?今天的世界愈发专业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个体发展对专业性知识与行业性经验的依赖更高。读者的阅读动机也进一步实用化,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偏好,有时候可能和文学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邵燕君先生指出《侯卫东官场笔记》“在去价值化后,写实类小说的阅读重心转向中性化的知识,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现实主义小说蜕变为知识性小说乃至指南攻略。作品的自传性则是以亲历性佐证所传授知识的可靠性。”[16]在脚注里,她还举《侯卫东官场笔记》《杜拉拉升职记》的副文本为例,出版社在图书封面打上了“公务员必读”“官场百科全书”“知识小说”“读小说,学知识”“中国白领必读职场修炼小说”“当官是门技术活”等广告语。类似于《侯卫东官场笔记》,今天很多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大多是以揭露行业内幕、传递行业知识为卖点,比如,Superpanda的《一栋人间烟火》从法律专业角度讲述房屋产权争执,有详实的房地产行业知识、庭审细节。从读者角度来看,“硬核”又保证了专业知识与行业经验的真实性,细节的可靠性。

这完全可以说明,很多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卖点”可能根本不是文学,而是我们所说的“硬核”,即“有用”的知识和技术。今天的很多读者,阅读《杜拉拉升职记》的动机不再是关注青年女性的生存压力、艰难处境与拼搏精神,而是想了解女性在波诡云谲的职场风云中可以用哪些手段胜出、获益与晋级。阅读《古董局中局》,也不再是出于在通俗的悬疑小说中惊异与消遣需要,而只是想了解收藏界的内幕与潜规则。阅读《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兴趣也无关底层奋斗,而只是想知道如何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阅读《操盘手》这样的股市实战小说,也完全只是想学习如何炒股投资。哈贝马斯在《认识与旨趣》中提出人的认识受三种认识旨趣的支配,包括技术的认识旨趣、实践的认识旨趣和解放的认识旨趣[17]。真正的文学阅读,其旨趣应当是审美的、超功利的,应当属于实践的和解放的认识旨趣。当读者的文学阅读兴趣集中在“硬核”即知识与技术上时,实际上是一种认识旨趣的降维。

运作出版过《藏地密码》《侯卫东官场笔记》等“知识小说”的出版商——读客图书董事长华楠自称《藏地密码》的目标消费者“不是平时喜欢小说买小说的传统读者,而是大量喜欢西藏,希望了解西藏的新读者,后者的数量超过前者。”[18]在这个目标锁定和出版愿景里,文学已经丧失了主体性,沦为专业知识、行业经验的载体。遵循这样的逻辑,《大国重工》《二号首长》《规培医生》等的目标消费者也不是传统小说读者,而是“工业粉”、仕途追求者、医学专业毕业生等。一个有别于甚至数量上超过传统读者的新兴读者群体已被发现和开发,在互动性很强的网络小说领域,读者重心的变化反过来进一步调适了作者的创作。很多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硬核”叙事从写实需要转向了知识需要。

这种转向体现在小说文本里,就是在叙事和对话中夹杂着大量“硬”的知识。在《杜拉拉升职记》里,这样的人物对话屡见不鲜——

拉拉有板有眼地分析道:“上海办目前的装修是5 年前的设计风格,这次装修新的设计估计风格会变化不小,大部分间隔得重做,因此布线和天花板上的机电消防什么的都得重新做;上海办的家具大都已经使用8 年,早过了折旧年限,而交换机系统已经使用10 年,更是大大超过了供应商建议的使用年限,不动它还好,一动,系统就很可能出问题——这样,家具和交换机都需要更新;现在的面积是4500 平方米,再签租约,一般是2~3年的租期,根据我的理解,DB在中国的业务呈明显上升趋势,考虑到未来2~3 年的走势,比较可能的做法是在现有面积上,多加10%的面积,就是总面积会达到5000平方米左右。综合上面几条,每平方米的理论价格会达到1500 元左右,总预算应在750 万左右。”

李斯特听拉拉这么一分析细节,就冒了一身冷汗,心里暗自叫苦。

他稳了稳心神又追问:“那你觉得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多长时间?”

拉拉内行地说:“按DB的操作流程,美国总部的地产部对此类项目会参与得很深,像上海办这么大的工程,单是获得亚太区的批准还无法立项,项目最后需要报到美国总部的地产部去审批的,加上中间还牵涉到很多部门的参与,比如法律事务部,采购部,IT部,财务部,使得用于协调的时间会非常长。正常情况下,美国总部的建议是用9 个月完成整个装修项目,其中用于工程本身的时间应该是3 个月左右,用于项目前期的分析和协调的时间大约是六个月。”

或者如《朝阳警事》里这般叙述——

出警必须是正式民警,换句话说从现在韩朝阳就开始24小时待命,一有警情就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如果有群众来警务室报警,一样要他这个正式民警做笔录。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工作,要管理警务室辖区人口,要发动和组织社区各方面力量搞安全防范,要物建信息员和治安耳目搞情报信息收集,要检查辖区内的公共复杂场所、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出租屋搞治安管理。要建立治安巡逻工作登记簿、暂住人口登记簿、社区民警工作日志和市局的《五簿一册》等台账。

传统小说的叙事讲究详其所详,略其所略,对主题、情节意义不大的内容,一般一笔带过,避免冲淡情节、打乱叙事节奏,不可能对事件照实全录、将对话有言必录。而在这些小说里,作者以最直白的语言平铺直述,更像是工作说明式的应用文,没有任何审美蕴藉,不可能在语言艺术上造就新的形态与审美价值,给读者新鲜、奇异、陌生之感,而缀入的整段大块知识,却给读者产生了阻滞、咀嚼、研习的接受效果。美学上的陌生化原则被知识上的“陌生化”效果所取代。

这种转向体现在小说结构上,就是由若干没有密切因果关系的案例和故事组合成的“缀段性”叙事。《朝阳警事》名为长篇小说,实际上是由社区警务室一个个处警案例构成。《侯卫东官场笔记》是超级长篇小说,内容却是由“多智近乎妖”的侯卫东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大学毕业生一路提拔成副厅级领导干部的故事组合而成。每个案例和故事又基本都是遇到问题——产生矛盾——解决问题的模式,这个过程可以让作者恰到好处地“加塞”知识,炫示“知识”的雪中送炭和屡试不爽。每个案例和故事的篇幅不长,可以让“知识”立竿见影地发挥效用,也避免了新兴读者因为缺乏阅读功底而产生阅读疲劳。这些案例和故事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长篇乃至超长篇的体量。知识上学无止境,案例不断更新,小说也就可以无限展开,永无终点,而其意义世界却永远停留在第一个完整的故事单元里。众所周知,作为一种文体的长篇小说,绝不仅仅由文字篇幅来决定,它需要有贯穿始终的结构掌控、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宏大深广的意义世界。莫言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里就指出,“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19]可以说,很多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其篇幅和其意义世界完全无法匹配。

如果单从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流行看,我们或许会对文学本身产生复燃的乐观,而当我们透过表象看到“硬核”时,才能洞察这折射出今天的大众文化、时代精神似乎已经失去了对文学本身的审美感受兴趣,和时代人文精神的进一步退潮。十几年前,现当代文学内部的主要分裂与矛盾还是雅俗对立。但无论是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其审美的文学本质是一致的。今天的文学,雅俗之间彼此消融,明显的对立已不复存在,转而呈现的是小说内部审美与“硬核”的对立。这种对立的趋势是,在知识与经验的强势侵袭下,审美在不断萎缩。在功利环境中,审美是极其脆弱的,因为它“无用”。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将“诗力”与其他知识门类相比较:“故其为效,益智不如史乘,诫人不如格言,致富不如工商,弋功名不如卒业之券。”[20]今天,小说依然还是小说,但是在“硬核”、实证、知识的“借壳上市”下,文学的本质属性与价值日益陷入危机,“‘文学’的外延不断扩散,内涵不断被分化和掏空,丧失自己的本质规定,成为空洞的能指,换言之,我们以前称之为‘文学’的所在,正在不断‘挥发’,面临被消解的可能”[21]。

结语

当文学作品在当时当世产生影响后,作家的野心是其作品的经典化。经典化的奥义之一就是作品具有恒常与普世价值,每一代读者都能在作品中找到新的阐释空间。德·昆西在《知识的文学与力量的文学》一文里指出,“在文学这个概念里,一个基本要素是和人类普遍的、共同的某项利益有关——因此,那些仅仅适用于某一地区、某一职业或者某一狭隘个人利益的东西,即使以书本形式公诸于世,也不能算是文学。”[22]过于迷恋“硬核”的现实题材小说,就是偏安于狭隘的、局部的利益之中,其经典化的价值和可能也越小。一部小说里如果只有“硬核”,它固然可以满足当时某类人的信息需求,但技术、行业内幕这样的知识终究会过时与失效,其腐朽速度远快于普遍的人性。若干年后,这些“硬核”是否还有阅读和阐释的价值?按照目前经济社会科技变迁的速度,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硬核”本身是中性的、技术的,它并非必然与人文精神不容。追根溯源,现实题材小说的“硬核”式写作在传统文学里早已存在。茅盾在1930 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这部被誉为“社会剖析小说”的作品,通过精细观察、运用社会科学思想分析社会生活,“兼具文艺家写作品与科学家写论文”的创作手法,和今天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硬核”一样,呈现出自然主义或科学化的倾向,尤其是小说对金融世界的描写,几乎成为一种金融现代性叙事。《子夜》的成功,对今天的“硬核”现实题材网络小说有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在实证和想象之间做好权衡,在真实、专业地再现现实世界之外,还要进一步创造它的意义世界。

经典作品的意义世界,绝不是理想主义的“心灵鸡汤”,更不可能是“去价值化”的攻略指南。实际上,现实世界的每一次新变都会带来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变,以及美学风格的变化。在“超级现实”的时代,网络世界的规则重塑、空间距离感的消失、新经济形态造成的人际关系异化,都不仅仅停留在现实表象层面,而是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以及时代的审美。现实题材小说的创作,也不应仅仅满足于用“硬核”进行逼真的“画皮”,而应当用与时俱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深度的伦理思考,对现实进行深度的介入与“画骨”,追求人性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硬核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漫画:现实背后(下)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