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分析与探讨
2020-01-18陆成龙张业明董永辉
陆成龙,张业明,董永辉
(湖北理工学院 a.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b.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c.创新创业学院,d.毕业生就业工作处,湖北 黄石 435003)
0 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大部分高校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高校应社会需求开展的一项教育内容[1-2]。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因此,高校应该结合当今时代需求,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探索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现方式,从根本上将各方面的措施落到实处,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3-5]。
1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1 是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为了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质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近几年来,创新能力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是否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已成为社会选拔人才时重点考虑的问题[7]。大学生必须明白,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为了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能够实现创业,而是让自己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发现创新点,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毕竟未来不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竞争,也是人才与人才之间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1.2 是高校发展的契机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必将变得越来越高,而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也将成为未来社会考量人才的主要依据。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之一。高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才能在改革或转型中拥有主动权,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发展的一个契机,高校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找准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并促进自身的发展。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学习。自从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发生变化以后,高校才逐步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前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
2.1 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存在偏差
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正因为这样的课程属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知程度不足,没有在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大部分的学生仅仅把该课程当做是大学生涯必须要学习的一门通识课程,认为这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与自己未来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因此许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该课程时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少,学习也不是很认真,自然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7]。这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认知不到位造成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还需要教师加大引导力度。
事实上,不仅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不到位,学校管理层面以及教师对其认知程度也不够全面。比如说教授这门课程的专业教师,也仅仅把这门课程当做是自己的一个教学任务,没有从深层次思考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获得的能力是什么。大部分任课教师已经习惯了目前安稳的工作,对社会的动态发展认识不足,或者觉得这些变化与自己没有关系,无法将这些变化趋势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在教学的时候只是简单地传输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不能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太大的影响,学生无法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2.2 课程设置混乱
很多学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时候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同学校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课程设置比较混乱,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比如有些学校在学生刚入学或者大二时开设该课程,这个时候学生刚刚适应大学生活,还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形成明确的规划,因此该课程一般不会得到学生们的重视,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8]。另外,创新创业虽然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而不是通过这门课让学生仅仅了解所谓创新以及创业的含义。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授课形式过于单调并且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
2.3 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高校都缺少教授该课程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部分任课教师为兼职教师,没有创新创业专业的理论背景,也没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学的效果不好。
2.4 缺乏实践学习的机会
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仅仅通过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来培养创新精神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养成创新创业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中他们才能够发挥这种创新精神,并转变成创新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9]。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是高校未来需要努力改变的地方。
2.5 培养理念落后
高校必须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有效地培养人才。很多学校都习惯于从字面上理解创新创业,就简单地认为有所创新,能够自主创业就是具备了创新创业能力,这种认识是不符合社会需求实质的[10]。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学校的培养理念也随之落后,培养目标让学生和教师都感觉到很空、很大,对该课程容易产生误解,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层面必须重新考量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理念,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因此,高校必须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社会需求的导向下建立一套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模式。
3.1 重新认知创新创业
通过上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拦路虎就是对其内涵认识不够清晰,对其定位不够准确,不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认识其内涵[11],从而培养不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再认识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认识过程。首先,学校要对该课程的定位以及性质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必须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来把握课程的内涵,一方面要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去创新或者进行创业,而是要使学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创新的意识,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认识到目前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必须改变只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现状,需要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12]。其次,教师也要根据学校的定位来重新构建自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以便把握住其内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只有学校和教师都对其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学生才会对创新创业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学生在思想上对这门课程进行了重新的认识,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学习中,教学目标才能够实现。
3.2 重组专业师资队伍
目前,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学校必须从多个方面来解决专业师资问题。比如说学校可以引进一些具有很强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作为该课程的专任教师,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人才以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这些方式只能弥补师资的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学校还是需要根据目前教师的现有水平进行调整,不断提升现有教师的水平。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更新和充实教师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调整或重设创新创业课程,以便不同领域的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使创新创业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地生根。
3.3 重视实践教育活动
高校应重视实践教育活动,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仅要有创新的想法,更要把创新的想法变为现实。高校应积极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实践教育活动中,体会到实践的乐趣,真正做到将学到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学校之外的创新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正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4 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也要使其养成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同时,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也要结合当今社会需求,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