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丽辉:那些喝咳嗽药上瘾的年轻人

2020-01-17周丽辉

看天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药物青少年社区

编者按:当下年轻人遭遇药物上瘾问题。很多人会将这类上瘾与特殊药物建立联系,事实上,一些普通药物也会发生上瘾问题,比如,最常见的咳嗽药。本文为周丽辉早前一篇演讲,揭开年轻群体中药物成瘾的一角。

周丽辉

十几年前的一个半夜,儿子的老师打来电话,他说:“周妈妈,你赶快赶过来,你儿子深度昏迷,在医院里急救。”我连夜赶到珠海,看到儿子直挺挺躺在病床上,一点生命气息都没有。 医生说查不出他昏迷的原因,但是验尿发现是阳性,他可能吸毒了。

儿子不可能吸毒,他才是14岁的孩子。终于等到儿子苏醒,他说:“妈妈,昨天是情人节,我们一大帮同学一起玩,有的同学就说我们一起嗨吧!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嗨,有同学拿出了止咳水和一些其他药片,大家就一起吃,昏迷的就是我们两个同学。”

我和另外一个家长,认为孩子只是误食了药物。

为了不再让这种事情发生,我把孩子转学回深圳。儿子上学,我上班。三年后的一天,儿子突然在洗手间大叫:“妈妈,妈妈,你快过来!”我到洗手间一看,便池里都是鲜血。我后来才知道,这三年里,他一直在偷偷地服用止咳水。

这种120毫升一支的止咳水,正常用量一天三次,一次10—15毫升,我儿子居然一天要喝十几二十支。他因为药物损伤,脸色苍白、走路摇晃、牙齿松动、厌食直到尿血。这时候,他才慌了神告诉我。

三年来,儿子在我眼皮底下变成这个样子,我痛心不已,自责不已。我辞掉工作,把家搬到郊区,全身心地陪着儿子戒药瘾。一次次戒,一次次复喝。

陪伴儿子期间,有一天,他走到阳台对坐在那儿发呆的我说:“妈妈,你去上班吧!”

我说:“我不去!”

儿子说:“妈妈,你去吧!”

我对他说:“儿子,你都变成这个样子了,妈妈上班还有什么意义?”

儿子说:“妈妈,我现在这个样子,您不上班对我没有任何帮助,但是上班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呀!”

在儿子的认知中,他不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工作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部分,这些话让我备感自责。

不只是儿子一个

为了给儿子治疗,我把他带到广州进行一个月封闭治疗。广州这家专门收治青少年喝止咳水成瘾的戒瘾中心,已经收治了两千多个这样的青少年。我在这个医院里,看到送孩子来治疗的家长,他们把孩子匆匆忙忙送到这里,掉头就走了。我问这些家长:“为什么不陪孩子?”家长说:“多丢人呐!他们偷偷地喝药水成瘾了,我把他送来这里治疗就不错了,我还陪他?”

后来,我慢慢和这些孩子成为朋友。他们跟我说:“阿姨,你知道吗?我们班十多个男生都在喝!”我问:“为什么?这个东西很好喝吗?”他说:“不是,阿姨,如果我不喝没有人跟我们玩,所以大家都在喝。”

这些成瘾的孩子在身心最脆弱的时候,特别渴望父母的关爱、包容和支持。如果这时候,家长对他稍微有一点嫌弃情绪,他马上就会敏感地感受到。他们就会想,连父母都要放弃我们,谁还会关心我们?所以这些孩子有可能就破罐子破摔。

一个月后,我带着孩子出院,一个孩子眼巴巴地对我儿子说:“如果我妈妈也像你妈妈这样陪着我,我可能也这么早就出院了!”

回到家,我发现儿子的行李中有一沓医院戒瘾宣传单。我问他拿这个干什么,儿子说:“妈妈,网吧里边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我想拿这些药瘾宣传单去发,告诉他们有地方可以治疗。”

它就是吸毒

经过几年挣扎,我的身心已经非常疲惫,没力气去做这些事情。但这个时候,一个熟人家的事情让我非常震惊。这是一个香港富贵人家的孩子,父母中年得女,百般疼爱。有次孩子感冒发烧,当医生的叔叔,从医院开了特效感冒药给她。这个孩子每当感冒咳嗽,就服用这种药,一来二去居然也成瘾了,天天闹着要喝止咳水,家里不给,她就把家里边闹得天翻地覆。最后家里只能含着泪,把她送到美国进行封闭性治疗。

这个事情对我刺激很大,我以前以为喝止咳水成瘾的孩子,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关心、照顾、交流不够,孩子才会有这种行为。可是这一次是因为爱,父母、叔叔对这个孩子的爱造成这种伤害。这种伤害是因为家人对药物的药性不了解。

药物不是给人治病的吗?怎么会上瘾呢?原来儿子曾经喝的止咳水里边含有可待因、麻黄碱的成分,而这两种成分是麻醉药里边的主要成分。其实除了止咳药,镇痛药、镇静安眠药,以及一些复方感冒药中,也可能含有这类成分。

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我一直在想,儿子发生问题之前,有这么多孩子已经成瘾,为什么没有人出来说?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的宣传、警示、提醒?一个孩子陷入这种不停复发的症状当中,这个家庭就毁了,所有家人的精力、金钱都砸在这个孩子身上。

所以我决定,我要和孩子一起做这个事情,经过多方努力,我们成立了深圳市点点青少年药物成瘾关爱中心。

我们机构刚成立时,有一个社区青少年预防教育项目,我们去报名参加,工作人员拒绝我们说:“吸毒的项目不要到社区去!”我非常惊讶地说:“我们不是做戒毒的,我们是做药物滥用的。”这个工作人员说:“那还不是一样?”

他的话震住了我,我去翻查资料,赫然发现,国际禁毒公约上就写着:吸毒就是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的滥用。它就是吸毒。

吸毒其实就是明知道药物里含有成瘾成分,为了追求刺激主动去寻找(药物)的一种行为。而药物成瘾是一些青少年和长期病患,在对药物无知状态下,服用了過量治疗药物而导致的。

当时的深圳,有一些人因为价值观的变异,居然把向青少年贩卖成瘾性药物作为一种暴利的生意来做。

而且我们很痛心地看到,世界卫生组织把对于药物滥用成瘾造成的伤害命名为慢性、复发性脑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吸毒的人、服用成瘾性药物的人,就是反反复复地在做这个行为。

致瘾药物:四百三十种

我们机构成立后,刚开始想到学校、社区开展工作,但是非常难进。社区是一个基层管理部门,没有官员许可是进不去的。我们经历了一段在路边发传单的过程,后来,在中国慈展会上,我们用情景剧的形式,让更多参会者了解了我们机构在做什么。这时候,深圳龙华新区一位书记看到我们机构的情景剧,想起他原来辖区内遇到过这样的事件。他就把我们邀请到社区去做预防宣传。

刚开始学校也不愿意让我们进去,他们觉得这个事情本来孩子都不知道,你们一说是不是孩子们都懂了。我告诉校长: 吸毒和药物滥用,他的行為跟他了解这个知识是成负相关的,他越了解这种知识,越了解其损伤程度,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就越低。

很多成瘾者家长,通过我们在社区学校的宣传,了解了我们机构。这些家长们都是绝望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次一次复发,天天如此,甚至很多孩子问家长要不到钱,刀就架到家长脖子上。家长说:“我们都是绝望的,我想去杀死这些黑心店主,我要炸了他们的小店,哪怕一命偿一命,我们也不害怕!”我们就跟家长说:“一命偿一命之后,我们的孩子怎么办?这些得病的孩子谁来管?”最后我们取得共识,一定要让国家立法来管制这种行为。

就在我来北京前几天,深圳电视台报道了一条新闻,公安机关破获了一个庞大的止咳水毒品犯罪集团,举报线索的人就是听过我们讲座的一位中学生。

几年过去了,我的儿子成为了一位能够独立管理一家NGO机构的总干事,我也从一位原来完全不了解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母亲,成为一位专注家庭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位为药物成瘾人士引进人本治疗的公益人。

今天我在这里,请在座的每一位朋友,注意身边的药品安全,因为不只是止咳水可以让人成瘾,在海峡两岸药物滥用防治高峰会议上,与会专家报告全球发现致瘾药物高达四百三十种。在这汹涌的成瘾药物面前,我们呼吁大家,许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未来,远离药瘾之痛!

● 摘自CC讲坛,微信号ccjt2014

猜你喜欢

药物青少年社区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