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探索
2020-01-17王韬远朱志国桂美根
王韬远 朱志国 桂美根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全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我国中央文件在2012 年所提出的,促进农村改革与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和充足供给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推动当代农业转型与建设新型农业运营体系的现实需要。 2013 年,我国一百个试验点县域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工作计划》,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认定指标、扶贫政策体制等不同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次年,《高等职业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正式推出,代表着职业院校将正式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也侧面表明,农民已逐步从一种身份转换成一种职业。
1.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情况
在2016 年, 安徽省首次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到民生工程项目中,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精准扶贫。 在教育培训财政资金预算方面,各地政府部门每年都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在教育师资团队配置方面,不用地区利用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综合培训基地,邀请专业理论学者与实践高手构成双师型教学团队。 而在培训帮扶投入举措上,安徽省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农村土地转让、农业产业运营、金融信用贷款投入通道、农业基础配套设备、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农业扶持与保护补贴政策。并且,结合农业重点县域实际情况,将财政预算合理安排到县域,充分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建了良好的外界环境。 表1 则是安徽省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所实施的具体帮扶政策内容。
表1 安徽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提供的扶持政策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
2.1 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充足人才
农村某些从未接受过专业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村民,几乎不具备一技之长,自身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 这些村民群体无法加入到高新技术工作汇总,并且由于他们缺少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阻碍了劳动生产力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还限制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关探究表明,广大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和他们自身科技文化素养有着紧密关系。换言之,总综合素质较低的村民,经济效益也不会乐观,进而无法对农民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此外,这些素养较低的农民群体,在精神层面相对容易匮乏,是农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存在的不稳定要素。
2.2 有利于实现业务创新提高收益
影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个人身体素质、个人生活习惯、道德素养、家庭风气、农民社会环境等。在这些影响原因中,通常发家致富的根本动机、实际需求与具体行为等要素,在决定农民家庭收入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这些要素是农民致富的重要动力来源。 而这就需要农民积极主动的开展教育培训,将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支撑点。 此外,我国党中央全面提出了有知识、懂技术、会运营的现代化农民要求,间接性的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应积极抓住机会,利用培训来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养,激活他们潜在的致富动力,进而实现业务创新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建设。
3.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效路径
3.1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
(1)科学界定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着显著的公共性特征,是公共产品的主要代表。 安徽省主要以农业经济建设为核心,劳动力以及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单纯依赖市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实施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应将政府职能作为基本导向,确立服务型政府的工作理念的,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与设计,完善各项培训工作。 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确立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各地政府部门要充当好农业技术的宣传者、农业发展需要的预估者、农产品市场运营管理的监管者,以及农民应用技术培育的服务者等众多角色,构建一个系统化且满足安徽发展规律的培训方案,防止培训工作被动敷衍、停留于表面,避免有关部门为了绩效而注重形象工程建设。
(2)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其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确定,是普通农民向职业农民角色转换的重要标志。 对此,安徽省应结合不同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效果,按照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区域进行划分,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监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认定指标,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评定与继续教育等相关工作。其二,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就业要求体制, 确立职业农民与社会其他工作岗位一样,也需要专业知识、文化能力、技术水平及相关的资格证书。对于通过审核、完成平等的新型职业农民,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认可其工作地位及社会价值。 并且正式上岗后,还要给予他们补贴及信用贷款等帮扶。
3.2 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
(1)弥补现阶段农村教育断层问题。目前,安徽省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供给无法满足当地农村地区脱贫的实际需求, 资源严重不足、生源更是极度匮乏,教育体系出现了明显的断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农民的受教程度,虽然对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造成直接影响,但却会影响最终的培训效果与质量。农村当地教育资源自身就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对此,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不只要实现农民的职业化转变,关键是要提高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存储量。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普通院校涉农专业也在随之扩大。 由于人力资本自身的主动回流特征,安徽省各大农业院校可重点实施三年中职以及五年高职的办学体制。加强对涉农专业的学生招收,扩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储备力量。此外,在专业设定上,依据市场需求与实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各个培养方向的农业专业, 让院校教育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有目的性的培养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养、强技能专业人才。
(2)强化师资团队建设。 其一,政府部门应与当地培训中心、涉农高校或是社会机构进行合作,彼此合理分工,构建开放共享的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 在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招聘和培训主题有关的专家学者与技术专员,来切实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其二,吸引优秀专业人才,进一步稳定师资团队。在已有的师资团队中,挑选部分知识体系健全、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定期开展针对性以及实用性较强的专题知识讲座,或是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辅导。对于长时间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服务人员和农村土地专家们,可将其划分到师资团队中,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开展实践教学。此外,为更好的顺应农业发展形势,当前师资团队中还要不断拓展职业道德、创业指导、质量安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师资,以此来培养农业复合型专业人才。
3.3 创新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1)政府和与院校协同培训。 培训工作得顺利开展需要当地有关院校的支持,强化与当地农业院校的合作,充分发挥院校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的积极能效。 主动邀请有关领域的教授和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解决现实存在的不足问题,在田间地头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 与此同时,利用院校提供的师资团队、先进设备以及相关场地,政府部门可选派具有丰富生产经验和发展潜能的职业农民群体到院校中进行深造,通过定向培训模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团队培养一批先进的带头者。
(2)政府与企业协同培训。政府和企业共同培训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倾向于市场化的培训方式,从2015 年开始,安徽省各地便遵从农业生产周期,依托当地龙头企业以及农业生产协作机构等,利用就近、零存整取等便捷方式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时间通常为一周,基础理论和实践培训的比重为1:2, 这种培训模式受到广大职业农民的一度好评。 对此,政府在培训工作开展之前,按照实际状况与市场要求,挑选合适的合作企业,科学设定培训时间。 比如挑选种子、农药等企业,利用政府与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基于组织经营的角度向新型职业农民讲解农业管理知识和经营技能,从产品性质的差异性讲解种植与饲养的实用性技巧,充分实现与职业农民培训与市场的紧密衔接,让基础理论教育和实用能力完美对接。
3.4 加大农业政策帮扶力度
(1)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在农业投资上,政府部门应成为培训资金投入的主体,将培训成本和有关补贴规划到财政预算中,构建专门的培训资金,成立专业机构管理,促进农业资金整合,真正实现专款专用。 对于普通地区以及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投资应具有一定的倾向,主动和农业技术服务工程、科技兴农工程等重要项目对接,保障项目资金的充足,逐渐提高投资比例,减轻当地政府在培训工作中的经济压力,尽可能让广大农民免费参加培训,表现优异者还能够得到相应的物质补贴。
(2)加大财政税收政策帮扶力度。 在农业资助方面,应减免一定的税费,利用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当地税务部门结合现实情况,贯彻并落实有关税费减免政策,以此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 比如,对具有某些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 或是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的农民实施财政补贴政策。 对主动负责培训工作的社会培训单位、科研机构、企业以及院校等,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或是减少税费。 在土地使用上,对于直接使用或是为农业生产所服务的土地,在保持土地用途与属性的基础上,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按照农业土地使用要求进行管理。 并且,在物价、水电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也要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优惠的水电使用价格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水电与交通的顺畅。
(3)变革金融服务模式。 在信用贷款上,应改变传统担保形式,打破以往物质抵押模式,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便利的金融帮扶渠道。比如,劝耕贷金融商品,按照由政府部门颁发的职业农民证书,在满足相关产品信用授权要求下,金融机构事先可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十万的信用贷款,后续依据合格状况来调整信用额度。 而对于贷款利息补助来说,对已经称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群体,如养殖大户、农产品销售与加工企业等,凭借自身的资格证书可向当地农业部门主动申请贷款利息补贴,再通过农业部门审核后,金融机构可优先提供给他们贷款服务。
4.结语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仅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职业农民培训作为不可缺少的公共产品,政府部门应主动肩负其培训的职责,相关院校和企业也应积极加入到农民培训中,主动配合政府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能效。只有这样,才能够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完善相应的培训机制与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进一步推动农民经济与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