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理念与中医养生

2020-01-17苏志远罗小莲王晓晨

黑龙江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中医学功法道家

苏志远,罗小莲,郝 熙,王晓晨

(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道家理念和中医学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有黄帝、老子、庄子,被后人称之为“黄老之学”。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养生理论的建构,是借由《老子》《庄子》《内经》所建构的养生理论,道家理念和中医学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高度概括,它们都诞生在有东方文化气息的土壤---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沉淀和积累的瑰宝。道家理念和中医学都对人类的健康长寿有着深入的研究,长生不老是道者得道成仙的目标,中医提倡的是“治未病”和保持身体健康思想,这两者有着相互的交集,致使道家理念构成了中医思想的一部分。道家理念和中医学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它们都以“气论”“道论”“太极阴阳”等哲学思想为基础。在古代,许多中医学者都受过道家文化的熏陶,有些道教者还是有名的中医。清代医家沈金鳌说:“医道通仙道。”道家的哲学与中医学的自然辩证法两者间的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是养生长寿的不二法则。

1 道家理念与中医的“精气神”

精、气、神为中医三宝,存在于人体。在人体内,精有繁衍生命、濡养脏腑、化血、化气、化神的作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精由父母传受的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精微充养的一种精华物质相互融合而成,它是生命的本源。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之一,是一种强力运行的极精微物质。《伍柳仙宗》中说:“人之生死大关只一气也。”有气人活,气去人亡,中医是通过气来理解和把握生命运动的。因气源源不断地推动和调控,身体和脏腑生理机能才得以不停地工作。神与精和气共同存在于人体,神概括了人的一切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统帅着人的意识、情感、思维等情志活动。人体之气由精化生,气能产生精和固摄精,精、气是化神养神的基本物质。明·旺琦石《理虚元鉴》说:“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由此可见气、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道家理念中,阴阳二气合为一气,构成了宇宙万物,在世间万物里,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来源于气,人是有形的生物,也是由气组成。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和道家更注重把人放在宇宙中进行研究,就是中医所说的“天人合一”,因此中医与道家对气的认识是一致的。在钟吕的“丹道功法”道术中,渐法能炼气化神,固摄精气;顿法则以精、气、神为药物,沟通祖窍穴和上丹田,从有为到无为,达到养气炼气,提升人体精气神的功效。中医养精、气、神重于防病治病,与道家炼气者采用的方法相同。由此可见,道家理念与中医的精气神有着相互交集且不可分割的作用。

2 道家理念与中医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道家养生的理论核心。“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道德经》中“人地法,地法天,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和主宰者。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之后,很自然地将思路转到了人生和社会层面,把“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用于养生之道,为人们提供了具有自然特色的“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道家理念是一个以自然为核心的体系,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老子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现象得出其中规律,作为行为的箴言,以使自己清净无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家理念提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从中医角度看,可以改变人们的主观臆断、为所欲为。道家特别重视“知常”,老子曰:“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要求人们“知常”即掌握自然法则,这恰恰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可激励人们由“无为”走向“无不为”,走向不妄作、不强为、不乱为。

3 道家理念与中医饮食

“治未病”是中医养生的原则。中医的基本精神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千百年来,人们对中医药性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宝贵的经验。“药食同源”中医药学与人们的饮食起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生也”。传统养生学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使气血协调,气正旺盛,有利于机体健康长存和疾病痊愈;反之,饮食失节,会使气血失调,脏腑功能下降,正气衰败,使疾病恶化。孙思邈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十分重视食疗,他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以虚补实,当身体内环境被打破,身体机能遭到破坏,人体处于一个生病状态。通过食用对应的中草药,以阳补阴,阴阳互补,使身体重新回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饮食、药物对人体内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们对人体的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道家理念与中医起居

中医养生与饮食起居有很大的关系,养生要养心,但很多人对于养生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到了晚年疾病缠身。而道家理念对于中医养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道”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道家提出“天人合一”思想,恰恰融合了中医养生内容。万物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身心健康。饮食起居又分早中晚,早即每天早起,迎着太阳运动,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年人,迎着太阳运动不容易产生阴气,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不易上火。

5 道家理念与中医的情志调节

道家观点认为无为而治、顺应自然、静以养神、形神兼养、恬淡虚无、保守精气、返朴归真、少私寡欲、崇阴贵柔、保全真阴。道家理念对中医情态的调节建立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在于人与环境的结合,对环境的适应,人体的结构体现了天地的结构。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人的情绪影响着个人的精气神,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道家理念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把天地的气、物与宇宙结合在一起。《老子·十六章》指出:“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在宥》中说:“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管子·心术上》说:“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素问·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说明喜静恶燥是神气的特点,通过静养来保养神气,保持内守常态,精气足,人才不会生病。通过道家理念对中医的影响来调理人的情绪,以达到治病的效果,或治未病的作用。《内经》中体现为独特的“顺时养生”思想。如《灵枢·本神》日:“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通过生活环境的改变,来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改变人体的各种状态,使其达到养生的效果,让人们适应四季的变化,调整生活作息,摄取精气神,加强对环境的适应性。

6 道家理念与中医保健功法

道家养生术、方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而自成体系。其理彻上贯下,上及自然之道,下至人体经脉气穴。其术、其法门派众多,有直承老、庄的自然法门、清静法门、虚无法门,有从拳法入手的太极养生法,也有从法术入手的导引养生法、呼吸吐纳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内外丹养生法、房室养生法、饮食起居养生法,等等。

中医保健功法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与实践的结晶。保健养生功法即运用各种特定的精神、气息及肢体动作的自我锻炼,以达到强健身体、内壮神勇、复原病体及延年益寿的目。将养生功法结合手法按摩,还能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运用我国传统的保健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传统养生功法进行锻炼,以达到活动筋骨,疏通气血,调节气息,畅通经络,调和脏腑,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功效。道家养生之法与中医保健功法之间关系密切,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中医保健功法又是从中医导引术中而来,中医导引术从远古时代就已经使用,作为中医导引术的一部分,中医保健功法也历经数千年医、道、儒、佛等多家文化的熏染与发展,内容日渐丰富,包括引体、导气、按摩、叩齿、漱咽、存想等。道家理念与中医保健功法都是以肢体主动运动为主,辅之以呼吸、意念调节,是三者合一的传统养生方法。通过中医学者与道家养生专家们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两者的养生功法内容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方法和体系,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结语

中医学经过了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在现代医疗技术中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蕴含了深厚的科学智慧,中医思想与道家文化的碰撞,经过了传统文化的锤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医养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道家理念与中医养生会不断的弘扬和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中医学功法道家
培育中医生物学 助力中医学发展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