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论纲
2020-01-17齐卫平
齐卫平
(一)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思想创建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近代中国诞生的一个新型政治组织,它与旧式政党的区别显然不在于政党构造的形式上,而是体现为理念信仰、价值取向、愿景诉求、理论武装等方面截然不同的选择。由此构成的政党精神铸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品质,使它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亮相于中国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所显露的精神决定着它未来的走向和命运。
(二)近年来关于建党精神的研究已经开展,各种阐释很丰富,提出的观点对认识建党精神和开展建党精神研究很有裨益。首先,关于提炼建党精神必要性问题,研究者指出:“全力开展建党精神研究,深入开展建党历史研究和我们党创建时期的思想理论、组织发展和制度形成研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正确认知历史中走向未来,从延续建党精神中开拓前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心聚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1)尹弘:《弘扬建党精神 建设精神家园》,《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1日。“党的创建精神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永葆青春和生机活力,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强大精神动力”,(2)冯小敏:《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凝练的建党精神的内涵》,《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坐标,是我们党永葆年轻的红色基因。我们党靠这些红色基因起家,靠这些红色基因成就伟业。锻造永远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要从建党精神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防止红色基因受损伤,被腐蚀”。(3)严爱云:《从建党精神看中国共产党永葆年轻的红色基因》,《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年第4期。其次,关于提炼建党精神的方法问题,有学者指出:提炼建党精神内涵要紧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炼建党精神内涵要紧贴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实践。提炼建党精神内涵要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价值导向。提炼建党精神内涵要紧跟价值观传播的内在规律。还有学者指出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二是要注意对应现实的问题,三是要注意科学定位,四是要注意突出重点。(4)陈挥、李明明:《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党政论坛》2020年第1期。研究者们提出的这些观点表明,建党精神已经形成一个明确概念,既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和加强理论研究,又要运用科学方法阐述建党精神内涵的本质。
建党精神是什么?这是理论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研究情况看,大量成果都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红船精神”三条内容加以概括,从思想内容上说是合乎逻辑的。然而,作为两个概念,“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又不能完全等同起来。有的学者尝试作一些区别性的研究,如有的学者认为,建党精神包括六大本质要素:一是忠于信念、坚定理想,这是建党精神的统帅之魂;二是顺应潮流、勇担重任,这是建党精神的关键之要;三是不断探索,开拓创新,这是建党精神的血脉之基;四是牺牲奉献、为民谋利,这是建党精神的固本之源;五是群众路线、统战策略,这是建党精神的取胜之宝;六是完善制度、恪守党章,这是建党精神的传承之道。(5)谈思嘉:《大力拓展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综述》,《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年第1期。此外,还有学者正在进行各种角度的概括性提炼,建党精神提炼包括的内容很广,涉及的面很宽,突出的点很多。
深入进行建党精神的研究需要开展广泛的讨论,学者们各种概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形成各自的研究依据和阐述逻辑,有利于理论研究的百花齐放,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因素。主要问题是:其一,可能会使“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两个概念的边界不清,或者是在内容上完全等同,或者是局限于做加法的思路,在“红船精神”概括的基础上再增加若干条内容。研究建党精神如果不跳出这个思路,就难以诠释清楚“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两个概念的区别。其二,可能会使“建党精神”概念泛化,成为无所不包的大框子,力求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但很多概括大同小异,或者是延伸扩展些内容,或者是意思相同而文字表述不同,事实上模糊了建党精神本质性的内涵。研究建党精神如果坚持这个思维方式,就难免有挂一漏万的缺憾存在。这两种情况在目前研究中都有所体现,不加以克服和改变,建党精神就不可能形成共识,也不利于准确把握建党精神的本质性内涵。
(三)目前理论研究中,学者虽然对建党精神的内涵有不同的概括,但还是有一个共识性的观点,即建党精神是一个总概念,它既体现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所体现的精神,又对其整个奋斗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精神具有决定意义。正是因为这个共识,研究中就很容易形成把建党精神概念泛化的诠释方法。笔者以为,从总概念的意义上认识“建党精神”这个概念,应该以本质性内涵的集中凝练为合适的方法,不宜在延伸性内容上展开。最精炼的一句话就是“开天辟地”,它对建党精神本质性内涵具有高度的凝练性,无论是建党时期还是党百年奋斗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各种精神的铸造都体现着“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此为毛泽东的论述。在党中央领导人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意义的论述中,“开天辟地”是一个关键词。胡锦涛指出:成立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31页。习近平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42页。“开天辟地”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成语,汉朝《三五历纪》书籍中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盘古开天辟地,意思是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这用以揭示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十分恰当。而“开天辟地”表达的意思则是扭转乾坤,改变命运,作为“建党精神”概念的本质性内涵非常恰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表现的各种精神,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扭转乾坤,改天换地,为中国和中华民族创造光明前途。“开天辟地”总精神赋予“建党精神”总概念的本质性内涵,既贯穿中国共产党既往的历史,又开辟未来的征程,是一个具有永恒精神价值的通用概念,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最高境界。“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塑造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百年奋斗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故事,反映的是人们在无法解释自然时对物质世界发挥想象力的编造。故事的基本意思是:宇宙原来混沌一团,盘古手持巨斧将这团混沌劈做两半,其中一团混沌比较轻盈,向上浮去,形成了现实世界的蓝天白云。而另外一团混沌因为比较重,就沉了下去,形成了人们生存的土地。这个故事在我国妇孺皆知,盘古被神化为屹立在天地间的巨人。可以形象地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盘古”,它的开天辟地不是演绎中的神话,而是生活中的事实。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43页。这些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伟大业绩昭示着建党精神的本质性内涵。
(四)没有理想信念的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开不了天辟不了地。中国共产党由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先进分子创建,通过千千万万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党员前赴后继实践中发展壮大,这是开天辟地最根本的力量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本根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中国共产党最初一批创建者,到无数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再到兢兢业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共产党人,就是因为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坚守而谱写出自己人生的篇章,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而作出贡献。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取得事业的成功,最重要的是靠坚定理想信念,“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9)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3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0、116页。建党精神因为体现坚定理想信念而使中国共产党人迸发出开天辟地的强劲动能,才能在开天辟地的历史实践中勇往直前。
(五)没有人民幸福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开不了天辟不了地。心有所想事才有所做,事情怎么做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里怎么想。人有初心,政党也有初心,建党精神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以解放全人类为职志、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以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12位代表为例,其中大部分是留学国外,家境情况良好,虽然说不上富贵,但在当时中国社会至少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他们为什么要从事有生命危险的组建政党活动?就是因为他们以改变全中国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的命运为志向,把建党作为谋中国人民幸福的必要路径。又如,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实践中,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和干部心系人民,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纾人民所难、解人民所困,彰显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再如,我们党反复强调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决定的。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11)《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4、10—11页。。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因为体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而成就伟大的事业。
(六)没有民族使命的担当,中国共产党开不了天辟不了地。中国社会嬗变的历史轨迹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殊的使命要求,曾经长期居于世界发展前列的中国在近代世界发展进程中的衰落,使中华民族处于外国侵略、帝国主义凌辱的凄惨命运之中。“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桀。”(1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页。国家地位大起大落的沉浮引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课题,人类历史发展史上其他民族都没有遇到这样的使命。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各种先进的政治力量为改变国家命运而付出的努力,都体现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要求,但一次次斗争都遭遇了失败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鲜明的民族复兴目标为自身担当的使命型政党,它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页。建党精神伴随中国共产党建立而形成,一开始就注入了民族使命担当的内涵,并以建立新中国和探索新型国家建设、实施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创造出中华民族离实现伟大复兴目标越来越近,实现伟大复兴能力越来越强的事实。
(七)没有无私奉献的作为,中国共产党开不了天辟不了地。精神作为人的力量支撑,背后的逻辑是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回避利益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03页。政党的结成方式是团体,作为政治人的党员利益观既不能参入个人本位的利益诉求,也不能抱持狭隘团体的利益诉求。中华民国初年成立的很多政党组织和政治团体,形成勾心斗角的纷争就是受谋个人利益和图团体利益的驱动,因而备受民众诟病。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强调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体现的根本精神是坚持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相统一,以除了人民利益没有党自身的利益为根本原则。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6)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7)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18)毛泽东:《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习近平指出:“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党的干部,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19)《习近平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人民日报》2013年9月26日。,“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观姓“公”不姓“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20)《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人民日报》2015年1月13日。。中国共产党因为有无数无私奉献的先进分子才能成就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正是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铸造了伟大的建党精神。
(八)没有攻坚克难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开不了天辟不了地。成功伟大的事业不是一件轻轻松松的事情,敲锣打鼓难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是环境残酷下领导革命的战争时期,还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上都充满荆棘,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领导中国革命中长期敌强我弱的态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国内战争的频发和民族战争的激烈,使党的事业发展困难重重。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底子薄,文化水平低,又长期面临帝国主义封锁、打压、制裁,使新中国举步维艰,关卡重重。改革开放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迅速发展起来,取得巨大成就,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国外敌对势力把我国视为他们的威胁,不断加强攻击、破坏、诋毁的力度,试图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吓倒和压垮中国共产党,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攻坚克难的奋斗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人有从血泊中爬起来的英勇气概,有经历两次失败实现两次转折的经验,有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创造,有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光辉伟绩,有顶住外国压力搞建设的独立自主,有白手起家的艰苦创业,有迎难而上的战天斗地,有抗震救灾的团结一心,有勇于创新的改革开放,有对付外国压制和冲击的沉着应对,有风险挑战面前逆行而上的出色表现……百年征途上,“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42页。。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支撑。
(九)没有流血牺牲的无畏,中国共产党开不了天辟不了地。“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数英雄先烈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英烈群体中占绝大多数。从一定意义上说,党领导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开创的事业是用鲜血铺就的,数以千万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把生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红色为底色的缘由。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壮烈牺牲的事例不胜枚举,有战场上冲锋在前而倒下的,有被反动派追捕坚贞不屈而被杀害的,有社会主义建设中勤奋工作而积劳成疾病逝的,有为战胜自然灾害斗争而献出生命的,有为保卫祖国而流血牺牲的,有为维护人民利益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他们在遭遇危险的关头毫不犹疑地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可以查到姓名的牺牲的革命者是370多万。党的七大时的估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在战场上牺牲的革命者有76余万,其中有共产党员32万;1927年至1932年,仅在刑场上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至少在100万以上。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普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算起,全国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仁人志士共有2100万人。这些革命英烈包括李大钊、陈潭秋、向警予、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方志敏、杨靖宇、毛泽民、毛泽覃、毛岸英等著名共产党人,更有许许多多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他们为了正义、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用生命铸就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换来后人的幸福。毛泽东指出:“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2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8页。我们党在一些重大庆祝和纪念活动中,都对烈士表示缅怀和敬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深切怀念为创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所有先驱。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亿万人民心中!”(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44页。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国家保护英雄烈士,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全社会都应当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烈士。”中国共产党人不惧流血牺牲的卓越表现,为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烙上了鲜红的色彩。
(十)没有伟大斗争的勇气,中国共产党开不了天辟不了地。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人一步步奋斗足迹都深深刻下了伟大斗争的印痕。艰巨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进行伟大斗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中国共产党喜欢斗争、愿意斗争、热衷斗争,而是不进行伟大斗争党就难以生存、无法发展、不能前进。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开始了艰苦卓绝、前无古人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经历了长期的伟大斗争淬炼,在伟大斗争中越战越强,在伟大斗争中越练越勇。百年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各条战线多个领域推进伟大斗争,有阶级斗争形式的国内革命战争,也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形式的民族战争;有在炮火纷飞中浴血拼搏的斗争,也有在糖衣炮弹袭击下反腐蚀的斗争;有向对敌作战的斗争,也有党的自我革命的斗争,还有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斗争、抗击疫情战役的斗争、反对国际霸权主义的斗争,等等。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24)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场伟大的斗争”(25)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页。。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党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26)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27)《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9月4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反复指出必须准备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1页。。建党精神孕育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以进行伟大斗争的巨大勇气创造出了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
(十一)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支柱,它的丰富内涵很难用哪几个方面概括出来,而且一种精神又与其他精神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同向发力、交相作用。以上论述的七个方面,旨意不在于揭示建党精神的具体内容,而是聚焦“开天辟地”的本质性内涵形成建党精神的总概念。“建党精神”是一个标识性概念,“开天辟地”是其内涵的本质揭示,“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概念清晰,有助于精炼概括党建立的伟大意义,从而从宏观层面上赋予建党精神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