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必要性

2020-01-17元梅竹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理论课哲学

元梅竹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与发展规划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50)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有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必要性。

一、哲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从理论溯源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奠基学生一生成长,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内容,应当列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当在课堂这一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哲学本体来看,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各个领域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来说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政治性,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只有真学真懂,才能入脑入心,才能真信真用,才能政治认同。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已达1280.70万人[2],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42%,如此大规模的受教育群体,其年龄和身心发展正适合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教学。在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的互联网时代,这还关涉抢占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的问题,关涉马克思主义政治认同问题,关涉未来社会建设合格接班人核心素养问题,关涉合格公民更好的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不较为系统学习何谈认同?不认同何谈信仰?

二、课程体系:补上马哲在高职思政的断层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体现着国家意志,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从办学层次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内容的课程开设从高中阶段教育就开始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包含哲学与文化模块,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是独立的一门德育课必修课程,2020年改为思想政治课程,《哲学与人生》成为课程标准的一个模块。本科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构成。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博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唯独高等职业教育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内容缺失,无一门相关必修课程承载,出现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断层”现象,出现了高等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搞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的“奇怪”现象,出现了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失踪”的现象,减弱了马克思主义在高等职业院校传播的效果,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的应有影响。这些现象背离了“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要求。如果一名高职学生毕业一年后以同等学力身份考取了研究生,他一生就错过了在校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机会。

从课程演变来看,高等职业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课程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对二年制和三年制专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均要求设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本科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等四门必修课程,将专科必修课程设置为两门,取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课程;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调整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科阶段必修课程设置维持了2005年的方案;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这里给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开始开辟了一扇小窗,目前还未引起有关部门和院校足够重视。

从课程定位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属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工具功能和应用发展功能。发展功能表现在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具备未来从事职业活动的知识迁移能力,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但能够提高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培养怀疑、批判、创新精神,提高哲学思维能力,为职业院校学生打开较大的职业成长的空间。

三、人才培养:助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及承载它的教学内容,而课程质量高低直接决定核心素养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从培养规格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同样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在逐步提升:从人力资源开发、传承技术技能到促进就业创业,再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再到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从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再到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越来越重,办学基础和实力已有较大改观,教育部已经开启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试点工作。与之相适应,课程及承载它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质的飞跃,才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应该适当提高理论难度,适当增加基础厚度,适当增加发展长度,确保质量保障的有效供给,而增加马思主义哲学的相关课程或者教学内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他各类课程也要与马思主义哲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从素质提升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立德树人作用。作为一种方法论,可以被学生自觉运用来指导实践,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取舍关系到如何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使其终身受益。

四、学生管理:推动管理与育人工作相结合

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有助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处理、看待问题的客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心理健康调适能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从学生特点来看,当代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以及个人生活方式、认知能力都存在差异化现象。特别在自我认知、自我意识以及自我管理方而都有着和同龄学生的不同体现,显现出自身独有的群体特征。有研究者认为: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信息获取量大,系统知识匾乏;注重自身权益,有明确的目标;思想较为成熟,自尊心和功利心都较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定位还有一些差距,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掌握方法论这一高效工具,能正确认识客观存在,能够激发内在驱动力,有效矫正一些认知偏差。。

从管理效率来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权利和义务,能够辩证地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个人付出与成果获得的关系,能积极融入社团活动,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也往往较强,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习惯也较好,能主动培养自身自主发展能力。对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层来说,这样的学生易管理,效率高、效果好。

五、实践策略: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相配合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的有关精神,结合上述论证及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制、课程建设实际,在具体实践中建议采取如下策略:一是改革课程设置,对相关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提高课时使用效率,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课时丰裕程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必修模块,或单独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限定选修课;二是积极推行“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教学、可视化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增强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开设高等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或者选修有关内容模块很有必要,对于增进广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理论课哲学
菱的哲学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高中必修课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分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