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报助力“双高”院校建设的思考

2020-01-17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高学报学术

姚 芬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精神,2019 年3 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1](以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以下简称“双高”建设)的目标。2019 年12 月,教育部、财政部审定公布了入选“双高计划”的197 个立项建设单位名单,“双高”建设正式启动。 而要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就要探索并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带动中国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引领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并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经验、 中国方案。 “双高”建设院校担负着引领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也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围绕“双高”建设这一中心,建设院校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创新改革举措和取得的系列重要建设成果,需要在探索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凝练和提升,更需要职业教育领域、学术界专家学者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进行建设理念、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以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引领高职教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真正实现建设目标。“双高”建设与高职学报的创新发展紧密相关。立足当前“双高”建设和高职学报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本文试以入围“双高计划”A 档建设院校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为例,探讨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报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以学报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双高”建设目标实现的命题。

1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与国内、国际一流期刊相比,高职学报在数量和质量、学术引领力、视野格局、文化积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术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较弱,资源整合能力和融合发展能力不强。 高职学报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双高”建设已拉开大幕,高职学报发展的生态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高职学报应看清并抓住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客观判断,并力争赢得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1.1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报的发展机遇

申报“双高”建设成功的院校,不仅为学校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提供了良好契机, 也为学报的高质量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双高”建设是引领高职教育全面深化改革, 强化内涵提升的重要举措,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以先进的办学和教育理念、 模式等系列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黄河水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 档建设单位”,成为河南省、全国水利行业、 中部地区唯一一所入选该档建设单位的高职院校。黄河水院“双高”建设重点是做好“12345”工程,即建成1 个“标杆”(将学校建成世界水利类高等职业教育新标杆),打造2 个“高地”(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产业化精准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实现3 个“一流”(一流的开放式学校治理体系、一流的“一体两翼”专业集群、一流的“五双”教学创新团队),建成4 个“一批”(一批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一批国际认可的专业教学标准、一批水利测绘等行业的集团联盟、 一批高端前沿应用技术),提升5 种“水平”(多维校企合作水平、服务产业发展水平、 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 智能化信息化水平、“1+N+M”国际化办学水平)。 黄河水院“双高”建设要完成绩效指标621 项, 应形成标志性成果187项。到2023 年,学校要建成“三个1”工程(建成1 个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职教支点、1 个中西部区域具有引领力的协同创新与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1 个水利水电行业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真正建成“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这些工作的推进,涵盖学校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必然需要建设理念的创新、工作实践的探索,也必将产生诸多建设成果和建设经验,更需要职业教育领域、学术界专家学者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进行建设理念、发展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以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引领高职教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真正实现建设目标。

高职学报是展现学校改革创新成果、 人才培养水平、技术服务能力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高职学报的平台作用, 将进一步促进“双高”建设经验的分享、科技的交流、文化的传承创新、教科研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持续指导并引领“双高”建设实践探索。而“双高”建设大幅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 也会使高职学报的来稿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为学报学术质量、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良好契机。高职学报应紧抓“双高”建设机遇,将自身发展融入“双高”建设过程,贴近并融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改革步伐中,在助力“双高”建设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这就要求高职学报练好内功,为更好地服务和助力“双高”建设搭好平台、储备好能量。

1.2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报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全国“双高”建设院校正在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 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特色化发展的高职院校,要引领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也需要一个高质量、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精品学报”与之匹配,从而更好地服务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当前学术期刊发展生态环境下,高职学报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比如,来稿质量不高、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较低、优质稿件来源渠道较少、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学报专业化特色化水平和编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对外交流力度不够等。 高职学报的综合质量和影响力与“双高”建设院校在高职教育领域和行业社会的影响力、知名度很不相称, 还不能充分反映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专业与课程建设、科研技术服务水平、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特色,在科研与技术服务、高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等方面还不能为学校“双高”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参考。学校“双高”建设也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学报必须紧跟学校改革发展形势、“双高”建设要求,开拓创新,促进自身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在助力“双高”建设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质量和影响力。

2 高职学报助力“双高”院校建设的策略

“双高”建设院校学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办刊宗旨和定位,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坚持以公益心办刊,找准工作着力点,突出反映职业教育改革现状、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创新学报发展举措,不断提升学报整体质量和影响力, 打造与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相匹配的高质量、高品位“精品学报”,进一步提升高职学报自身在全国高校学报中的地位,提升对高职学报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同时,使学报成为推进学校教科研、 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和专业群建设、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 成为展示和传播“双高计划”院校建设标准、成果和经验的重要平台,助力学校“双高”建设和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1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坚定正确的办刊方向

2015 年,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中强调, 高校出版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出版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2018 年11 月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中也强调,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 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 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4]。 上述文件及讲话精神为期刊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职学报也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刊方向, 这与高职教育办学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期刊是我国对外宣传思想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办好高职学报,政治导向须臾不可小视。高职院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到, 学报出版是党领导下的伟大文化事业、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深刻认识学报出版的精神属性、根本性质,将学报及其网站和新媒体作为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加强管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化“严格管理、重在质量”的办刊意识,确保学报工作既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要严明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 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公开发表有要求,坚守办刊宗旨,传承中华文脉,守望学术道德,紧跟时代潮流,回应时代话题,坚持守住阵地、用好管好网络,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挥好学报工作在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为此,编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能力和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严把期刊内容的“政治关”,把好舆论导向,传播科技文化创新成果,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2 要在精准助力“双高”建设中进一步明确办刊的定位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中强调, 高校出版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 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出版工作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特殊重要性, 把出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支持出版单位的改革发展,加强对出版单位的管理,充分发挥高校出版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2]。 学报是展示学校教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平台和窗口, 是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的发动机之一,是促进学术和文化交流、科技创新、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是学校科研工作和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高职学报的综合质量, 是充分展示和传播“双高计划”院校建设成果、高职领域最新改革创新理念和成功实践经验的必然要求,也将为“双高计划”院校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双高”院校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就要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1]。 为此,高职学报要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学校“双高”建设目标和重要任务落实,结合学校专业群建设和办学特色, 进一步明确并坚守创刊宗旨和办刊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策划、组稿工作,充分展示学校“双高”建设的特色成果、经验模式,及时反映相关产业、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精准助力“双高”院校建设,宣介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发展经验。

2.3 做好做强特色栏目,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需要长期的品牌经营,厚积薄发、久久为功[5]。 高职教育经过30 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并有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和成果积累。“双高”建设启动后,高职教育将迎来更加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其办学成果和办学特色将逐渐凸显,学报的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也将被提上日程,主题和栏目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加之我国1 000 多所高职院校的学报中,内刊居多,有刊号的只有100 多家,围绕高职教育特色化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而设置的栏目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高职学报要以“双高”建设和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高职学报发展的源头活水,围绕“双高”建设任务的落实,聚焦立德树人,以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服务、创新创业等为着力点,做好主题栏目策划工作,拓展高职学报的学术视野,突出办刊特色和优势, 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特色栏目的打造, 将是高职学报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高职学报应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专业群对接的产业链的发展,设置相关主题和栏目,传播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引领学校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要聚焦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高职教育规律探索、 高职教育的类型优势及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等,展示并传播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和经验。

“双高” 院校建设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建设单位将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引领带动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贡献。立德树人是“双高”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决落实的根本任务。 高职学报也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育才功能。 高职院校师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后备军,从服务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高职学报应当以育人育才为中心,从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道德修养、精神境界提升,科学知识积累和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习惯、学术道德养成等角度,整体谋划学报发展战略、主题栏目创设,做好做强教育教学栏目,聚焦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育人机制建设、育人模式构建、育人资源整合、 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质量等作为重要内容,严把“政治关”“质量关”,精心组稿,严格检测、筛选,精编细改,精修文章,构筑服务师生成长和技术、学术、职业教育发展的综合发展体系,让编辑队伍和作者、读者一起,在学习、研究中成长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黄河水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 档(全国前十)建设单位,在全国高职教育发展领域充分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及其在高职领域的影响力,针对多学科拼版式综合办刊的现状,明晰办刊宗旨和发展定位,做好选题策划,提高优质稿件采稿数量和质量,严控其他学科专业稿件录用率。加强与校内外科研院所、单位和行业协会组织的沟通交流和协作, 加强有针对性的组稿工作,着力将《水利技术》《高职探索》《教育教学》三个传统栏目打造成特色品牌栏目,同时,封二、封三、封四开设《黄河人的风采》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学校和黄河水利系统有关单位的风貌和发展成就,展示最新的水利技术和高职教育、教育教学探索成就和研究成果,服务学校发展、水利事业、高职教育事业、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当下,进一步突出学报办刊特色,带动学报整体质量的稳步提高,推进学报专业性、 特色化的发展, 提升学报的影响力。近些年来,学报先后获评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高校特色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高校科技期刊突出贡献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CAJ-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职高专期刊“励耘奖”特殊贡献奖等荣誉。通过知网搜索,学报刊发本校作者文章总量占比近46%。 另外,从近十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文献所属栏目分布、 文献关键词分布、文献学科分布情况来看,《水利技术》《高职探索》《教育教学》三个栏目的文献数量分别占总文献数量的26.6%、14.3%、16.6%,总占比为57.5%,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大类栏目文献占比25.3%; 学报主要刊发和传播的教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本研究、教育教学、教学模式、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改革对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工程、高等教育、建筑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立足于高职教育和本校改革发展实际及本校办学优势、 专业和办学特色,是该学报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也体现了学报为助力高职教育和学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水利等行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4 提升学报国内外影响力,服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建设

高职学报要守住阵地、守住底线,更要在中国学术繁荣发展和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体系、 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 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4]。 从我国职业发展历史、发展成就、发展特色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逐步凸显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价值”[6]。从高职教师教科研水平与学校发展的关系上看,“高职院校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必须构建比较稳定的学术共同体,这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提高教师团队的影响力和专业建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 “职教20条”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而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也是“双高”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为高职院校重构教师团队指明了方向,也明晰了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发展定位。 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责,基于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高质量国际化发展要求,在对教师团队进行重构时,一定要让教师们明白, 教科研是创新开展工作的引擎和动力,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前沿和动态把握、科技服务实践、文化传承创新特色等,都需要教师保有深入开展教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激情和动力,需要在不同业务工作方面集聚学术力量,提升研究能力,扩大研究成果,为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奠定人才和智力保障。 而上述任务和要求就是“双高”建设的重点内容。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决定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的特殊性、特色化。 但是,在我国期刊体系布局长期失衡的背景下, 学术期刊领域形成的特殊布局, 使能够承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成果的期刊主场优势尚未形成, 大多数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很难在更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外期刊上发表。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职业教育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建设的不足和学术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的弱化。 在职业教育成为类型教育的今天,在“双高”建设大力推进的今天,高职教育需要加快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国际上,“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 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5]。 尽管高职学报受目前自身质量和影响力不高等客观现实的限制, 还很难充分承担引领职业教育发展、传播职业发展理念和成就等使命,但从高职学报办刊目的、服务对象的针对性等方面来看,它也有着助力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优势。

所以,在“双高”建设带来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黄金发展时期,高职学报也要积极作为,抢抓机遇,把握主动权,以打造孕育优秀甚至一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平台为目标, 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变化以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践探索的步伐,突破发展瓶颈。 深刻认识并必须充分发挥立足职业教育、贴近职业教育、服务职业教育的先天优势,充分挖掘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发展特色,锚定办刊方向、定位和目标,坚守办刊宗旨,全面长远规划,系统精准施策,集中力量破解学报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瓶颈,扬长补短,确立发展自信,突出办刊专业化、特色化优势,抢占职业教育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制高点, 提升职业教育学术交流的话语权,在“双高”建设过程中,为实现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理念、经验、模式的传播,促进高职教育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实践探索和积累中得以构建和完善,为实现国家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战略作出实质性贡献。同时,在办刊经验和办刊实力的积累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提升自身在职业教育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主动权、主导权,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吸纳高水平研究成果, 形成高职学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既是中国职业教育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升“双高” 建设院校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实现“双高”建设目标,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2.5 坚守学术道德,高质量服务作者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了目前学术领域存在的主要学风问题,“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4]。这些问题,在高职学报收到的文稿中也较为严重。 高职学报稿件作者大多为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以及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作者大多学术水平不太高,作品创新多体现在工作实践和具体项目问题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术质量、学术道德重要性、学术文章写作规范和要求等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有些文章作者尽管职称较高, 但其文章发表的目的是课题结项或完成科研任务指标, 投稿文章多是影响力较大期刊的退稿,文章综合质量较差。 所以,高职学报的学术环境集中体现了目前的不良学术风气、学术生态。高职学报如果不能站在赓续文脉的高度, 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能坚守学术道德,将会直接影响学界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更影响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学术生态的形成,影响务实严谨工作作风的培育、学以致用学习品质的提升、理论指导实践成效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影响“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产业化精准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的“双高”建设任务的完成。高职学报要服务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守学术道德,严格把控学术质量。 为此,学报编校队伍要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专业素质和能力,要在服务作者成长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

学报编校人员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社会责任担当放在首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甘为他人嫁衣添香加彩。 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践行者,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以深厚的学识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良好学术风气的形成, 以精益求精、 严谨务实、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引导作者特别是青年作者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在文章的选题和斟酌修改中,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日益精进, 不断强化学术质量意识,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在熟悉、研究职业教育改革领域学术思想、前沿动态的过程中,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学术思想传播,并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6 严格制度规范和质量管理,推动质量文化建设

提升高职院校治理水平,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职学报具有浓缩学校精神文化、彰显学校特色文化、规范学校行为文化、融合学校多元文化的文化功能,对学校文化管理起着推动作用[7]。 高职学报工作应当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引导本校教师的科研方向,了解、掌握学术规范,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从而为学校育人治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风气和风清气正的文化生态, 将学校的文化积淀融入科研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高职学报要突破创新发展的制度瓶颈,在“双高”建设过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推进目标管理,推进学报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遵循“传承学校文脉,搭建学术平台,传播学术成果,守望学术道德”的办刊原则,按照“提升质量、突出特色、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根据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制定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质量标准,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形成工作质量年度报告, 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进一步增强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专兼职编校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学报的发展基础;严格落实“三审五校”审稿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并增加期刊出版前的专家审读环节;严把政治关、思想关、文风关、品质关、社会效益关、文化价值关、出版价值关;要求论文作者签订无学术不端行为保证书承诺, 通过在线采编系统学术不端检测,坚决抵制不良学术风气。 总之,要以质量文化为引领, 努力提高学报的综合质量和影响力,使学报成为高职教育和学校形象的传播者、学术成果的记录者、学术进步的推进者、学术道德的守望者。

3 结语

立足国家“双高”院校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高职学报要善于把握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不忘办刊初心,勇于实践探索,善于调整定位和方向,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做正确的事并正确地做事,创新推动学报工作开展,不断提升学报质量和影响力,助力“双高”建设院校实现“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建设目标。 同时,与国内、国际一流期刊的办刊人不同, 高职学报的办刊人应更具责任意识、 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更具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既要提倡借鉴一流期刊的先进经验, 还要探索一条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打造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流期刊, 更好服务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影响力提升。

猜你喜欢

双高学报学术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