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擘画美好教育蓝图
2020-01-17哈尔滨市教育局
哈尔滨市教育局
2019年,哈尔滨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系列活动”,组建了120支冰球队,本市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松北区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18个区县(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修订《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和《哈尔滨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新增接收外籍学生学校1所;妥善安置6.57万名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落实发放各类助、补、免资金6900.93万元,资助学生62329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1所学校新增30个专业办学点,哈职院等四所院校6个专业被认定为全省首批1+X证书试点专业;启动实施“3+2”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1所中职学校与省内高职院校签订贯通培养协议。做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一县一策”精准控辍保学,建立儿童保障服务和救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辍学学生联防联控、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等制度。
2020年工作重点安排: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本市《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党风廉政、巡察整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申报全国校园冰雪运动改革试验区,创建1-3个国家级校园冰雪运动试点区、县(市);继续推进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支持新区办好“满天星”足球训练营;完善足球、冰雪项目等竞赛体系,探索优秀校园运动员各阶段相衔接的培养机制,扩大“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数量,引领校园运动项目纵深发展;开展学校美育实践活动,推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开齐开足综合实践课,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推进人文类、科普类、红色教育类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加大对中小学校校医的配备力度;制订本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制订《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深哈、长哈合作。
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扩大公办园增量,鼓励有条件的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扩大规模,增加学位数。支持街道、村集体、有实力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通高等学校办公办园。探索“公办民营”办园模式,推动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分类扶持无证园良性发展。开展“绿园行动”、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将无证园全部纳入监管。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达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四统一”。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政策和在当地升学考试政策;推动“一县一策”精准控辍;对56人以上大班额进行销号管理,逐步化解大校额;探索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有效机制和办法。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继续推进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完善高中招生考试内容及录取方式改革,修订高中考试招生制度和自主招生考试方案。推进区内共建辐射,推动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深化学校特色建设。探索建立“特色高中联盟”。引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在全市中高职院校,评选15个双元培育重点专业。支持哈职院完善“特高”建设方案,并启动建设。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深入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认证工作。
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友好交流关系,寻求与欧美地区国家建立政府间、校际间合作关系,巩固和发展与亚洲地区交流项目。重点发展对俄及独联体国家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园区建设,全力支持俄罗斯高中生来哈尔滨留学项目的落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修订《哈尔滨市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处理办法》。持续开展全覆盖、分学段的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校长发展共同体培训项目,完成30个校长发展共同体,组建3个卓越校长联盟。实施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点对点结对帮扶培训项目,完成18对点对点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做好援疆援藏、“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培养家庭教育讲师,与学校共同抓好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
完善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推进《哈尔滨市中小学用地保护条例》修订工作。推进区属学校建设项目下放后续工作,加大对既有校舍的统筹使用力度。推进市少年宫江北校区、哈师大附中新区学校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学校管理者教育现代化能力培训。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中小学生人工智能大赛,办好“2020年哈尔滨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综合比赛”。引导教育强区与薄弱县通过网络实现结对帮扶,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