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新时代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问题的新思考
2020-01-17胡建琴
胡建琴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60)
近年,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朝着推进标准化集成化设计、促进工厂化生产、提升装配化施工水平、引导一体化装修、强化信息化管理、创新智能化应用方向发展,为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这就要求通过数字化转型技术变革,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推动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发展。因此,新时代的高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建筑技术专业应顺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积极把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产教融合办出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适应建筑行业要求调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要校企共育,创新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重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规格,实现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与建筑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同步。目前教育部已推行了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试行的现代学徒制是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一种新型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新的创新。通过高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联合培养,学校课堂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实践紧密结合,不仅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而且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六个融合”,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建筑企业新时代企业人才需求融合;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专家能手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和建筑行业转型创新发展融合的课程建设体系;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相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考核与技能取证融合的以证代考、实施“1+X”试点改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2 特色专业建设的新思考
1)专业建设要与对建筑行业转型人才需求对接,突出特色
随着建筑行业需求和标准的升级驱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进行现代学徒培养,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学校和相关建筑学徒制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在课程体系建立、制订企业师傅聘任标准、学徒企业培养管理制度、学生评价标准、教材建设、横向技术联合研发、职工培训、成果推广等方面进行特色专业建设。
2)课程体系重构,坚持岗位职业特点与学习方法对接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需要企业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及当代建筑产业智能制造、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创新转型发展需求对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将建筑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和作业内容融入教学体系中,根据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五大员”等岗位的特点,构建含有建筑施工图识读、虚拟建造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绿色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设计、信息化应用技术等新技术课程体系。
3)课程建设和学习内容与建筑行业转型创新发展需要对接
首先,高职院校建筑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应及时调整增加企业需求的课程,积极开发建设企业课程资源库,突破BIM技术应用培养的瓶颈,为企业解决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应用人才培养,进一步降低装配式建筑应用的技术障碍。其次,课程中增加建筑行业的“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建筑业的钢结构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等10项新技术内容和综合性岗位技能训练项目,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直接对接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能力。课程建设开发配套的核心共享资源课和使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3-5门“数字建造与管理”共享资源库新课程。以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如BIM证书),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实施“以证代考”模式的“双证书”与课程体系融合的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结合在一起,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构建与国际等效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的建筑技术创新专业建设新特色。
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根据建筑业发展对接数字建造技术需求,如BIM虚拟技术在建造阶段的进度控制、最优施工方案比选、虚拟交底、场地布置、施工流程及关键节点、脚手架排布、碰撞检查及BIM质量、安全协同管理数字建造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应用。如BIM5D的应用,可以利用手机或网页端记录、查阅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通知整改责任人,还可通过大数据,识别分析质量、安全的“高频”问题,实施精细化管理,使企业增效,解决传统施工生产的许多管理问题。在装配式设计阶段,按照图纸通过3D打印出缩小比例尺寸的各类预制构件,模拟装配式结构拼装过程,将构件拼成标准层,能够更好地表现建筑、结构细部构造,尤其是异型复杂结构,有助于实现传统三维模型向实体建筑的转换,将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4)人才培养坚持岗位职业职责与教、学者身份对接
学生在企业顶岗(跟岗)实习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师傅,负责学生顶(跟)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等工作,他们既是企业生产员工,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顶(跟)岗实习中也具有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生产岗位员工的双重身份。基于企业工作特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学徒在企业接受教育、岗位实际操作训练、岗位培训,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5)校企互通合作与文化育人相融合
高职院校要意识到文化育人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也要聚焦于学生精神文化的提升;不仅要培养大国工匠,也要培养道德模范,不能再把文化育人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补充,而是把文化育人贯穿落实于整个教育过程。在建筑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应主动把典型、有特色、优秀的建筑企业文化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或实训教学环节中。教学过程中增加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绿色环保、职业素养、建筑企业优秀文化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使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教育实效性、科学性、人文性、思想性真正互通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也塑造出了学校的双重文化育人的创新特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开拓创新,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办出适应新时代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建筑工程技术特色专业,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服务于建筑企业发展,学生能力增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