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遗传参数估计
2020-01-17徐志婷孙显月滕金言刁淑琪李加琪
徐志婷,孙显月,滕金言,刁淑琪,张 豪,张 哲,李加琪
(1 华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2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茂名 525024)
在猪生产过程中,母猪繁殖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长期以来,母猪的繁殖能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年产胎数、年产仔猪数、窝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质量、断奶质量、泌乳力、受胎率以及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Weaning-to-service interval,WSI)等[1]。其中,最能体现母猪繁殖性能的指标是年产胎数和年产仔猪数,而胎间距是影响母猪年产胎数的重要因素[2],胎间距包含怀孕时长、泌乳期长度、断奶至配种间隔以及返情空怀时长[3]。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是指母猪断奶当天至断奶后第1次发情并配种的间隔天数[4-6],简称断配间隔。
大白母猪与长白母猪的繁殖性能与断配间隔存在基本相似的规律性[7],与间隔延长的后备母猪相比,拥有正常断配间隔的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更好,且寿命更长、淘汰风险更低[8]。因此,可通过缩短断配间隔来提高母猪年产胎数和年产仔数。本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影响母猪断配间隔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母猪断配间隔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期为我国种猪的育种生产实践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数据
本研究的试验数据来源于华南地区A、B 2个猪场。采集2011—2016年大白猪和长白猪2个品种,3 455头母猪产生的共9 344条分娩、配种等生产记录。母猪繁殖记录包括母猪个体编号、场别、胎次、情期、分娩时间、断奶时间、带仔数、母猪断配间隔和下一胎交配时间。本研究以母猪断奶当天配种为0 d记录断配间隔。
1.2 统计分析
利用R3.4.4软件(http://www.R-project.org/)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缺失值、异常数据和断配间隔大于50 d的个体。根据极大似然估计法[9]分场别、品种将胎次、带仔数和断奶季节分组,胎次分为:1、2、3、4、5、6~9 胎,共 6 组;带仔数分为:≤7、8~11、12~13、14~16、≥17 头,共 5 组;断奶季节分为:热季(5—10月)和冷季(1—4月、11—12月),共2组。
1.2.1 固定效应 通过方差分析评估胎次、断奶年份、断奶季节、带仔数对母猪断配间隔的影响,并采用Duncan’s 法对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在动物模型中将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作为固定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将胎次、断奶年份和断奶季节作为固定效应。
1.2.2 动物模型 使用 DMU6[10]软件的 AIREML结合EM算法对母猪断配间隔进行方差组分估计及遗传力计算。所采用的动物模型为:
其中,yijkl代表母猪断配间隔的观测值;μ代表总体均值;Pi代表第i个胎次效应;Yj代表第j个断奶年份效应;Mk代表第k个断奶季节效应;S代表带仔数效应,为回归项;al代表第l头母猪的个体加性遗传效应;eijkl代表随机残差效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母猪断配间隔的描述统计
母猪断配间隔记录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华南地区A、B场区大白和长白母猪的断配间隔主要集中在 10 d 以内,其中 3~6 d 居多,基本服从正态分布。
表1 华南2个场区大白与长白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描述统计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weaning-to-service interval of Yorkshire and Landrace sows in two farms of South China
2.2 影响母猪断配间隔的因素
由方差分析结果(表2)可知,胎次、年份对母猪断配间隔的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季节对华南地区A、B场区的长白母猪及B场大白母猪的断配间隔影响为极显著(P<0.01),而对华南地区A场的大白母猪影响不显著(P>0.05);带仔数在本研究中对母猪断配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
表2 影响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不同因素显著性检验结果1)Table 2 Significance test results of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weaning-to-service interval of sows
2.2.1 胎次对母猪断配间隔的影响 不同胎次间母猪断配间隔的多重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第1胎的断配间隔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此外,华南地区B场区母猪第1胎的断配间隔与第2胎相差约9 d。胎次对经产母猪断配间隔的影响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 5~7 d。华南地区 A、B 2 个猪场的长白母猪,以及A场大白母猪的经产胎次、断配间隔差异均不显著(P>0.05);B场的大白母猪断配间隔、第2胎和第3胎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3胎和第 4、5胎间差异不显著 (P>0.05),第 6~9胎的断配间隔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0.05)。
图1 不同胎次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多重比较Fig. 1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weaning-to-service intervals in sows among different parities
2.2.2 断奶季节对母猪断配间隔的影响 不同断奶季节间母猪断配间隔多重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断奶季节对母猪断配间隔的影响一致,热季断奶的母猪断配间隔均显著高于冷季(P<0.05)。
表3 不同断奶季节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多重比较Table 3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weaning-to-service intervals in sows among different weaning seasons
2.3 母猪断配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母猪断配间隔的方差组分与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华南地区A场大白和长白母猪断配间隔的遗传力较低,分别为0.02和0.04,华南地区B场大白和长白母猪断配间隔的遗传力均为0.06。2个场区的2个品种母猪断配间隔均为低遗传力性状。
表4 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1)Table 4 Variance components and genetic parameters of weaning-to-service interval in sows
3 讨论与结论
母猪断配间隔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2种因素影响,加性遗传效应是主要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温度、胎次、场别等[4-5,11]。本研究对影响母猪断配间隔的诸多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断奶季节、胎次都对断配间隔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应当对这些因素加强管理和改善。
本研究发现胎次作为影响母猪断配间隔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产母猪的断配间隔比经产母猪长。这与Tantasuparuk等[12](针对泰国长白和大白群体)及刘德武等[13](针对长大二元杂群体)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13]。对于经产母猪,本研究中A、B 2个场区的长白及A场大白经产母猪的断配间隔在不同胎次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随着母猪胎次的增长,身体和组织器官发育完善后,断配间隔会稳定在一定的范围[14]。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断配间隔相差3~9 d。在哈白猪的子宫复旧研究中发现,哈白猪产后第19天起,子宫颈的复旧基本完成;到产后第31天时,子宫内膜完成修复[15]。同时,有研究发现荷兰长白经产母猪体内足量的能量储存有利于卵泡成熟和发情机制的启动[16]。由此推测,经产母猪断配间隔较短的原因可能是母猪子宫经过恢复后更加有利于产后发情。在实际生产中,母猪断奶后可进行短期优饲来促进其尽早发情。
断奶季节对母猪断配间隔的影响主要与光照周期变化、外周温度有关[17],基于断奶季节对母猪断配间隔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范春国[18]对湖北白猪、杜洛克、大白、长白、通城母猪共498头母猪的研究发现,秋季配种与春季配种相比,前者断配间隔比后者多2.61 d;Leite等[19]对2个商品系母猪的研究结果表明,夏天分娩的母猪断配间隔相比秋天分娩的母猪长0.99 d。Tantasuparuk等[20]的研究表明断奶季节对泰国地方纯种长白和大白母猪断配间隔有极显著影响。在本研究结果中,热季的母猪断配间隔均显著高于冷季(P<0.05)。可能原因是华南地区热季炎热多雨,母猪采食量下降以致掉膘,较易延长断配间隔,而在气候适宜时母猪采食量增多,膘情维持在一定水平,利于产后发情配种。
遗传参数估计受到采用的估计方法、饲养管理、种群结构的影响[21-22]。本研究采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估计了母猪断配间隔的遗传力,2个场区的2个品种母猪断配间隔均在低遗传力范围。叶健等[5]在模型中加入永久环境效应,发现大白母猪断配间隔遗传力为0.046。Leite等[19]对美国某商品场母猪分娩数据利用重复力模型分析,估算遗传力为0.04;而利用多性状模型分析前三胎母猪断配间隔的遗传力分别是0.07、0.02和0.07。Hanenberg等[23]的研究结果表明荷兰长白猪1~6胎断配间隔遗传力分别为 0.11、0.07、0.07、0.05、0.04和0.04[23]。本研究结果基本在上述报道的范围中,具体差异可能与估计方法以及试验群体大小有关。
综上所述,母猪断配间隔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受到分娩胎次、断奶季节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饲养管理,或者通过促排技术使母猪同期发情并排卵来缩短母猪初产后的断配间隔,同时尽可能使母猪在冷季断奶来缩短断配间隔,以期得到更多的年产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