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觉素描》:以心灵洞察一切

2020-01-17文/马

新阅读 2020年1期
关键词:直觉素描线条

文/马 琳

很多人在初学素描时往往被告知:形要画得准,明暗关系要强调,色调要丰富。传统素描教学也正是以真实再现物象的写实主义为宗归。然而《直觉素描》一书却颠覆了这一传统教学理念。

《直觉素描》一书告诉素描练习者,当开始画素描时,应当进入静/净心、放松的状态,体会宁静与安详,感觉自己与他人、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慢慢地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渐渐把关注的目光转向身体内部,感受自身内部发生的一切,觉察周边的一切可能:嘈杂、混乱、秩序、安宁……一种特定的感觉将浮现出来,记忆、图画也会浮现出来。然后闭着眼睛开始用双手去画,根据记忆中内心的经历,身体、臂膀、手运动着,将体验到的东西转换或译为痕迹。当睁开眼睛,你将看到自己画了一个内部的图像。这种神奇的体验,就是素描。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这种瑜伽式或禅宗式的做法,居然可以与素描联系起来并应用于绘画基础教学。但它看似神秘,却有着令人信服的依据。因为绘画,并不仅仅是为了再现物象,它更是为了表现心灵和表达感情。而这种做法有助于你进入内心,挖掘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

这种画素描的方式就叫直觉素描,它是一种前沿的绘画理念和方式,在西方国家非常流行、很受重视,但在中国尚未被广泛认识。《直觉素描》出版后,引起了关注,不少人开始追逐它、研究它并开始在教学中实践它。

在直觉素描这条神奇的道路上,你需要调动所有感官的力量,用整个的身体去看。例如,用手看,在触摸中创造出亲近感,引发情感的回忆;用眼睛触摸,眼光所到之处便是你素描中流动的线条。触摸着看、看着触摸,手眼合一。而笔,则成为你探触的手指;纸,成为被触摸到的皮肤;静/净成为你体验的空间。

波洛克在画布上舞蹈,快速地泼溅或滴洒颜料,此时他的情绪完全处于一种巫师般的癫狂迷醉状态,根本没有理性思维,只有直觉支持着他的创作;凡·高画旋转的星空、金黄色的麦浪也是在情感最热烈情绪最高昂的状态中;毕加索画《镜子前的少女》和《坐着的女人》,整个画面布满了断裂的线条,完全来源于毕加索本人内心的经验和幻觉所致。中国的古代艺术家中,怀素总是在醉得一塌糊涂失去理性之后才笔走龙蛇留下绝世之笔;王羲之喝醉后才写出流芳百世的《兰亭序》;李白喝醉后留下传诵千年的诗百篇……他们的创作历程无不类似于直觉素描。

艺术往往就是与理性相排斥,就是极端,克罗齐就说过 “艺术即直觉”。直觉素描虽源于具象,却走向抽象。抽象,就是抽掉具象——你所看到的假象、幻象、偶象等现象,每一笔都是感觉、运动的承载物,每一根线条都是情感、运动留下的痕迹。艺术存在的真正价值正在于这种努力的探索、求真。

著名心理学家容格曾说,画出我们内心所视与画出我们眼前所见者,乃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绘画正是非语言层面最好的表达方式,是人类增进潜能、宣泄感情的利器所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人类自古以来就用绘画传达语言无以表达的内在之声。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也理应指向人类心灵的深处,而唯有直觉可以把我们引到那里,带给我们真正的生命体验。

《小王子》的作者圣·德克旭贝里有一句经典名言:最重要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见的,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直觉素描》告诉你,在画素描时你不应当从理解出发,而是应该遵从感觉。画素描的意义远远大于单纯描摹一件东西,它是一种把事物内部自然本质表现出来的尝试。一个身体或者一个物体本身的自然本质并不会对眼睛敞开大门,它只会对情感敞开大门。

猜你喜欢

直觉素描线条
拉马努金——天才的直觉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武汉素描
线条之美
素描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