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蒙战歌》《几人看得红叶归》出版家樊希安新作海南读者见面会

2020-01-17宗蕾

新阅读 2020年1期
关键词:李昕战歌三联书店

2019年11月16日,在三亚召开的首届海南国际图书(旅游)博览会上, 出版家樊希安携新作《乌蒙战歌》《几人看得红叶归》与读者见面。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谈了对樊希安及其新书的印象。海南凤凰新华出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图书发行中心常务副经理雷志主持发布会。现整理成下文,与读者分享遥远年代的一些艰辛而饶有生趣的往事。

如何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一个出版人

主持人:出版家樊希安先生是中国出版业的领军人物,从事出版工作34年,曾荣获韬奋出版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历任吉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吉林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国务院参事。是他创办了北京首家24小时书店。下面有请樊希安先生与我们分享他的新作《乌蒙战歌》《几人看得红叶归》。

樊希安:感谢海南凤凰新华给我提供一个跟大家分享交流的机会,特别高兴的是我的老搭档,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先生能赶过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我俩在三联书店工作的时候密切合作,配合很好。在座的嘉宾还有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女士,出版了我的《几人看得红叶归》。看到在座很多是年轻人,在三亚这个新型的文化旅游城市,大家对图书感兴趣,我很开心也有很多感慨。我在此与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的创作和成长道路。

第一个题目讲我如何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一个出版人,并做出一些成绩。我17岁时当兵,个子又小所以要叫小兵,在贵州三线搞建设,记得是一个军列把我们拉到贵州六盘水的深山老林里,我们这些战士是挖煤建矿的。此前中外军队从来没有一个部队是搞煤矿建设的,我们那时候搞三线建设成立了煤炭部队,要把这些煤整出来和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配套,这是三线建设的重要项目。煤炭质量好,能够供攀枝花钢厂炼钢使用,我很荣幸也很“不幸”地加入了这样的部队。因为我们在河南老家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部队,很多煤矿招不到工人,在老家都不去挖煤,当兵了却是到贵州来挖煤建矿。记得我们老家一个村支部书记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到部队,后来听说是挖煤,懊恼着一着急吐血死了,这是真实的事。我是煤炭部队的一员,我当兵的时候比较喜欢写作,我干活也确实不行,力气不够,就想自己能够写点东西,通过写作改变命运。

我比较爱读书,我家是农村的,我当兵之前读了高中,能够涉猎到的图书我都看。到了部队以后,我看了很多书,因为部队和贵州盘县图书馆有联系,我当时在部队宣传科负责采购图书,有便利条件读书,并坚持读书,也读了当时不让读的唐诗宋词汉乐府等,开阔了我的眼界。

我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不缺乏改变命运的奋斗精神。那时候在宣传科搞创作,发表了一些作品。部队的风气很好,不用送礼,不用巴结人,领导看我能发表作品就主动把我调到了宣传科。我的奋斗就是用一支笔写文章,白天写晚上写。我想只要往地里撒种子,早晚能长出庄稼。写完就偷偷跑到邮局去邮寄。因为不花邮费钱,我每天都写,在我离开部队上大学之前的三年里我写了一千多篇稿件,那时候都是手写,写完了还要拿复印纸复印好几份,工作量很大。我当时开玩笑说部队边上有个邮局,邮局里的邮箱就是我的初恋情人。

在这样的坚持写作中,我慢慢地一步一步开始研究报纸和杂志,品味哪些文章应该更受欢迎,并逐渐走上了写作的道路。领导说你要写出好作品必须到连队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一下子把我扔到建设矿井连队里面,正好待了110天,每天都是在地心深处,从上到下500多米深,咚的一下就到底了,每天4班倒。那时候人们积极性很高,也有信仰,我当时还是很有积极性的,开始不理解领导为什么要把我送到矿建连队去,慢慢理解了。现在写出来的这个《乌蒙战歌》就是写三线建设的,是第一部写基建工程部队的小说。我能把它写出来就是因为我下过井,我知道部队底层的生活是怎样的,昨天下午电视剧导演、专家陈胜利给我打电话说看了《乌蒙战歌》,说这本书完全可以拍成电视剧,十几个人物鲜活地展现出来了,现在有的本子是见事不见人,你是把每个人都写出来了,完全可以改编成电视剧,他认为把时代的质感写出来了,他认为当时的人们是有信仰的。这本书是把我这几年的经历进行了回顾,写出了自己的经历。

我的书还是宣传奋斗精神,宣传牺牲精神。我们2万多的干部战士在贵州深山老林施工,10年以后离开时建成的5对矿井,仍然在盘县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贵州盘县是江南第一煤炭大县,我们当年建的煤矿依然在发挥作用,走的时候牺牲了131个烈士,伤残了近千人,为三线建设做了贡献,不仅是牺牲生命,更多的是忍受寂寞,付出了青春的代价,很多战士没有到县城去过一次。战士很可怜,也很寂寞,在那里建矿牺牲了很多。现在人们富裕了,但是我们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是大家作出牺牲换来的,我们不应当忘记他们,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也很困惑。我写的时候借书中的人物发表感慨,滚滚的江水啊,你能记住我们这些战士吗?巍峨的青山啊,你能记住我们这些战士吗?你能记住我们的牺牲和奉献吗?我当时泪流满面,有一种感动在心头。写这本书既不想成名也不想得利,只想把我的心情表达出来。

一个出版人如何成为一个作家

我本来就比较热爱写作,对写作很有兴趣,后来根据工作需要从事出版工作,当时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在省委宣传部工作,发表了一些诗歌、散文,还发表了《双枪老太婆传奇》。我的一个老领导很关心我,说不能再写了,再写就到文联作协了,他认为那是犯错误的人才去的地方。后来成立出版局我就做了出版工作,我做过吉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我认为这个职业和写作非常接近,我感到人生的一大幸事就是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那时很多人很痛苦,不像现在,选择职业的机会很多,我们那时候组织上分配到哪你就要到哪里去。在出版界工作,我每年出几本书,后来做了领导,到三联书店和李昕一起做了很多好书,我们两个合作很好,在三联书店是非常愉快、非常有成就感的时期。

有些人认为我们把三联书店带到了新的境界,是因为那时候形势很好,我们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在三联书店做了一些事,后来我自己到了中国出版集团,退出领导岗位做了国务院参事,工作不是特别忙,我这个人不甘寂寞,想通过写作把过去的生活反映出来,而且越写越感兴趣。我有个比较好的习惯,从1973年当兵开始一直到现在每天的日记都是全的,不仅每天都记,而且辗转几十年,保存得非常完整,我写作的时候科长与我的对话,我日记里都记着呢,越是遭遇挫折和不开心的时候,日记里越是记得详细。我现在60多岁了,对某些事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想写点文章,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表达最多的是对读书、人生、社会的看法,有时候看到一些现象看到一些问题就想发表一些见解。《几人看得红叶归》就是一些杂文、散笔的合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书中的一篇文章,说西山的红叶红了大家去看吧,我领着几个外地朋友到那里看,满山的树叶没有一片是红的,只有进门的那片是红的,还是假的,我就以《几人看得红叶归》为题,发表一些感慨和见解。我也出版过散文集,内容是怀念亲人、战友和朋友。

《乌蒙战歌》这部小说刚开始没有想写成三部。说来话长,那时整个基建工程兵部队从1966年成立到1983年撤销,最多的时候是49万人,17年时间,几十个师,几十万名干部战士最后因为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实行战略调整,把我们这些人都变成老百姓了。最早是由工人改成兵,后来又把兵改工,这也是为国家大局做出的一种牺牲。因此我想把这个部队的前世今生反映出来。《辽河风云》写这个部队到辽宁,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怎么进行改革,顺应潮流提高战斗力。第三部写这支部队到了深圳从事建设,去了深圳3万多人,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就是基建工程兵。《不灭的军魂》三部曲,第一部与第二部、第三部有些变化。我第一部写得睡不着觉,感觉写不出来写不好对不起战友,部队送我去上大学,我学成回来了,我不能把战友写出来,我就是失职。写第二部的时候比较注意写作技巧,艺术性更强一点,人物关系更复杂一点,特别是动笔之前把《人世间》《主角》《北上》等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看完了,有的看得非常细致,也汲取了他们的写作经验。比如梁晓声写作的时候会就一些问题发表意见,比方说文中这个人是很善良的,他说善良在现在社会很稀缺了。现在时间比较充裕,我每天坚持写,现在第二部写了将近一半了,但是有时候进展得很顺利,有时候进展得不顺利,真正开始写的时候要求每天写5000字,10月1日开始写,到现在已经完成12章了。有时名字忘了,需要细节,需要故事情节,想到这些要赶快把这些写下来,否则第二天有时会忘了,有时候会改变主意。这是我自己的体会,将来写出来以后接受读者的检验。这是关于创作的一些想法。

就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只有不懈奋斗,不管处在顺境还是在逆境,只有自己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想靠别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困难。不管怎么说,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价值,不仅是挣钱的问题,不仅是过好日子的问题,人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价值有大有小,比如想当领导,领导只有那么几个,你可以在别的方面体现。比如,一个店员就把书卖好,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主持人:刚刚樊希安先生分享了如何从一个小兵成长为出版人,又讲了如何从出版人变成作者,非常有价值,接下来请樊希安的老搭档李昕先生分享一下他眼中的樊希安先生。

李昕: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么个机会。我对樊希安的认识更多的是出版方面,在文学创作方面我了解不多,在我们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出版上。我早知道他是作家,在出版之前已经开始创作了,而且他在三联跟我一起工作的时候也写诗,包括每年年终总结或很重要的大会,樊希安总是要写两首诗,他的总结报告的结尾一直是一首诗。这次让我刮目相看,有了第一本还有第二本第三本,我抱有期待,也对樊希安表示祝贺。

在我心目中,他是非常有成就的出版人,大家都知道,他在三联书店工作了9年,后面这段时间一直是三联书店的总经理,我们是一起到书店的,我们的办公室相邻,他刚到三联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时期。樊希安给三联带来了新鲜空气,是敢想敢干的人,有理想、有抱负,他是想做事、肯做事、能做成事的人,能做到这三条不容易,特别是在出版社能做到这三条更不容易,樊希安做到了。他一直想出好书,想把三联做大做强,三联曾经历了一个很困难的时期,内部思想不统一,矛盾很大,樊希安和我一起给大家统一思想,樊希安是领头的,就是要解放思想,要创新选题,要展开各个方面的创新与合作,最后,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三联的业绩得到了大幅提升。樊希安刚上来当总经理只几百万的利润,离开的时候已经到了几千万,增长七八倍。他很辛苦,基本上不回家,就住在三联书店,那样工作了八九年,后来把他评上劳动模范,因为他是全国劳动模范,上级机关组织到海南休假,他当劳动模范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大家可能对三联的老领导比较熟悉,沈昌文、范用、董秀玉等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樊希安把三联带上了新的高度,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取得了双丰收。

今天主要内容是介绍樊希安的新书,我是在最近几年才领教了樊希安的厉害,他每天写日记我是知道的,日记本左一个右一个的,每天都写得密密麻麻,我相信里面很多都是骂我们的话,但是这些日记给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记录。也留下了很多当时的感悟和思想,正是这些东西成就了他今天的创作。他写的《乌蒙战歌》里面有很多生动的句子和对话都是取自他的日记,完完全全纪实写不可能写出这么多创作,但是他有生活原型,有生活实践作为基础,樊希安的每本书都送给我了,每本我都看,《乌蒙战歌》我只看了一部分,我感受到了这个作品有非常扎实的基础,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你拿起来可能放不下,从题材上他是为基建工程兵立传,这种题材在中国还是空白,他说接着还有第二本、第三本,这把我吓坏了,从他专职做国务院参事到现在也就3年时间,但他送给我的书已经有八九本了,其中包括小说,评论、散文,还有诗歌集。樊希安不仅是快手还是高手,更是多面手。他的书可读性比较强,都很好看,都有很鲜活的生活原型和故事,我向大家推荐。

樊希安说他自己热爱文学热爱、文艺事业,自我努力,始终坚持在写,其实他原来只是农村的穷孩子,没有任何背景,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自己读书自己写作这样成长起来,一步步走到全国重要的出版机构的负责人,一直做到国务院参事,我觉得他自己的成功之路也需要总结,也许在这三部曲之后还应该有自传,这是一本励志的书,鼓舞年轻人怎么发奋,怎么建立自己的美丽人生。

主持人:从李昕先生的介绍中我们对樊希安先生有了更立体的了解,接下来请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张庆宁老师给我们讲讲出版故事。

张庆宁:刚才听了李昕总编活生生、立体的、我以前没有了解的樊希安的介绍,很有感触。我跟樊希安是前年认识,出他的书,在工作上有交集。他的《几人看得红叶归》是杂文随笔,他作为国务院参事,是全民阅读的首倡者。李昕的介绍很立体,樊希安的书是2019年7月出版的,当时做了一个活动,四川文艺出版社很多“90后”小朋友看了这本书后做了个片子,致敬出版,樊希安很感动。他为广大读者,为时代奉献了那么好的精品,为出版事业做贡献,而且笔耕不辍,无论他这个人还是他的作品都是出版社同人学习的榜样。三部曲写出来很壮阔,现实题材是非常符合时代需求的,让读者了解这个时代,了解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奉献的精神特别值得倡导,樊希安用他的努力、他的付出为我们证实了劳动者、工作者是美丽的!希望樊希安为我们写出更多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希望看到书中更多的精彩故事,希望大家关注樊希安先生的书。

主持人:感谢张总编的分享,出版背后的故事都是引人入胜的,再次向樊希安先生致敬。

猜你喜欢

李昕战歌三联书店
Characteristics of a kHz helium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interacting with two kinds of targets
强军战歌
法院:众筹款应专项专用 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边关战歌
强军战歌最嘹亮
西部战区战歌
如何才能有饭吃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我会选择夜里逛三联书店
再见